• 158.00 KB
  • 2021-09-27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NCS20200707 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酸因为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而能储存遗传信息 B. 衰老细胞因为自由水的减少而使细胞体积变小 C. 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结构变得松散而更易被消化 D. 蔗糖可以被消化,所以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 蕴藏在 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中。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 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 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 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由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导致核酸具有多样性,所以可以携带多种遗 传信息,A正确; B、衰老细胞因为自由水的减少而使细胞体积变小,B 正确; C、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容易发生变性,空间结构改变,更易被消化,C正确; D、蔗糖属于二糖,可以口服,但不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D错误。 故选 D。 2.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但水分子进出细胞并没有因此受到阻碍,这与水通道蛋白有 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外的水分子不只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 B. 哺乳动物的肾小管细胞膜上应分布有较多的水通道蛋白 C. 温度和氧气浓度不会影响水分子跨膜运输的速率 - 2 - D. 贯穿于磷脂双分子中的水通道蛋白可以发生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 是选择透过性。 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 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细胞膜外的水分子还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 正确; B、哺乳动物的肾小管可以对水进行重吸收,所以其细胞膜上分布有较多的水通道蛋白,B 正 确; C、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和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C错误; D、贯穿于磷脂双分子中的水通道蛋白具有流动性,D 正确。 故选 C。 3.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利用人尿浸过十余次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空中压 条生根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泥封住的树枝处的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和分化 B. 黄泥封住树枝后,被封处可长出一棵完整的植株 C. 被黄泥封住的树枝生根是因为人尿中含有生长素 D. 含一定浓度 2,4-D 的黄泥也能促进空中压条生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 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 【详解】A、黄泥封住的树枝处可以生根,这个过程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A正确; B、在未离体的条件下,被封处只能长根,不能长成完整的植株,B 错误; C、人尿液中含有生长素,可以促进被黄泥封住的树枝生根,C 正确; - 3 - D、2,4-D 是生长素类似物,所以一定浓度的 2,4-D 可以促进空中压条生根,D 正确。 故选 B。 4.医生建议发烧病人早餐需摄入充足的牛奶和鸡蛋来提高免疫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脂肪,可为机体储存大量能量,长期抵抗病毒 B. 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直接吸收后可用于转化为免疫活性物质 C. 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D. 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吸收后可成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 疫作用的物质; 2.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可分 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并 协同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异常的病理反应以 及免疫耐受。按介导效应反应免疫介质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分为 T 细胞介导的细胞 免疫反应和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详解】A. 机体储存大量能量,无法长期抵抗病毒,A错误; B.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B错误; C. 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为氨基酸后吸收,可在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浆 细胞用于合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使得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有利于提高免疫力,C 正确; D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反应的内涵,及免疫活性物质尤其是抗体的合成过程,要求考生能够 结合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分析选项。 5.某水稻养殖场在水稻田中养殖南美白对虾,开发了“一稻一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获得了 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稻田改造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4 - A. 稻田中高低错落的水稻苗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为水稻苗固定的太阳能 C. “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离不开塘泥中的微生物 D. “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2.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1).单 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 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在空间中的垂直成层现象,A错误; B. 稻田生态系统有人类的干预,其能量来源除了水稻苗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类额外加入的 其他能量,如给虾的投食,B错误;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 正确; D. “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逐级传递时单向流动和逐级递 减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能够辨识群 落的垂直结构,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题意和选项。 6.猫是 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 X 染色体时,只有一条 X 染色体 上的基因能够表达,另一条则失活形成巴氏小体,且在不同体细胞中 X 染色体的表达或失活 - 5 - 是随机的。已知猫的毛色黑色和黄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B 和 b 控制,现选择一只染色体组成正 常的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性别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雌性 黑黄相间色 黑色:黑黄相间色=1:1 雄性 黑色 黑色:黄色=1:1 A. B 和 b 位于 X 染色体上 B. 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黑色为显性性状 C. 正常情况下雄性猫毛色不会出现黑黄相间色 D. 若亲代猫产下一只黑黄相间色的雄猫,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由题意可知,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 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 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表达, 且在不同体细胞中 X 染色体的表达或失活是随机的,子代中出现黑黄相间的雌猫的原因是雌 猫有些体细胞只表达 B 基因表现为黑色,有些体细胞只表达 b 基因表现为黄色。由于 F1代中 雄猫全为黑色,F2代雄猫黑色:黄色=1:1,可判断,B 和 b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详解】A. 由分析可知,雌猫中出现黑黄相间,而雄猫正常情况下,体色为黑色或黄色,说 明 B 和 b 位于 X 染色体上,A正确; B. 上述实验结果不能体现控制黑色的基因能够遮蔽控制黄色的基因的表达,无法确定黑色为 显性性状,B 错误; C. 由分析可知 B 和 b 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雄性猫体细胞中不含由两条 X染色体, 毛色不会出现黑黄相间色,C正确; D. 由于 B和 b基因在 X染色体上,若亲代猫产下一只黑黄相间色的雄猫,则该雄性猫的基因 - 6 - 型是 XBXbY,这是在形成卵细胞或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 正 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意分析分 析杂交组合及后代的表现型,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 7.同位素示踪法能有效的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该方法的使用,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 解了叶绿体中发生的光合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给小球藻提供 C18O2和 H2O,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中含有 18O。氧气中含有 18O 是由于 ____________。 (2)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如下实验,以 14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不 断缩短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的时间,再将提取物经过纸层析法进行____________,根据 ____________,推测出了 C 的转移过程。 反应时间 带 14 C 标记的化合物 30s 多种 5s 14C3, 14C5, 14C6 <1s 90% 14 C3 (3)在此实验之后,卡尔文通过类似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找出了与 CO2反应的物质,请根据暗 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推测出卡尔文所用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答案】 (1). C 18 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 H2 18 O 中,H2 18 O 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生成的 18 O2 (2). 分离 (3). 带 14 C 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 (4). 取两组培养有小球藻 的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两组,甲组在培养过程的某时刻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乙组则在 - 7 - 同时突然减少或停止(增加)供应 14CO2,之后短时间内也用甲醇杀死小球藻,通过层析法比 较找出相对于甲组,乙组提取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减少)的化合物即为固定 CO2的化合物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 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 NADP+,使它还原为 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 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 NADPH 和 ATP 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 NADPH 和 ATP 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3.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如图所示: 【详解】(1)给小球藻提供 C18O2和 H2O,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中含有 18O。由光合作用的物 质变化可知,氧气中含有 18O 是由于 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 H2 18O 中,H2 18O 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 反应生成的 18O2。 (2)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如下实验,以 14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不 断缩短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的时间,再将提取物经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带 14C 标记 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推测出了 C 的转移过程。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 暗反应中 14CO2经固定成 214C3,再还原成 14C6H12O6和 C5。在 1s 内主要是碳的固定,产物是 C3。 (3)在此实验之后,卡尔文通过类似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找出了与 CO2反应的物质,请根据暗 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推测出卡尔文所用的实验方案可能为:取两组培养有小球藻的试管 分别标记为甲乙两组,甲组在培养过程的某时刻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乙组则在同时突 然减少或停止(增加)供应 14CO2,之后短时间内也用甲醇杀死小球藻,通过层析法比较找出 相对于甲组,乙组提取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减少)的化合物即为固定 CO2的化合物。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辨识光合作用过程中 C、H、O 的去向, 并结合暗反应过程中 CO2的固定和还原解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 - 8 - 一。“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体液中多种淋巴因子迅速 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 (1)当病菌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机体将发挥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产 生大量的淋巴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菌的消灭,但是如果病菌没有被清除,人的免疫系统则会 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并引起机体机械损伤,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_, 其具体致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病毒感染者因为有大量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存在于病毒含量较高的肺部,会引发呼 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此时_____________会感受到血液中的____________(信息分子)含 量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呼吸变得急促。 (4)根据以上信息,你觉得合理的治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卫 (2). 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 自身免疫病 (4). 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5). 脑干或呼吸中枢 (6). CO2 (7). 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利用药物减少淋巴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 体器官的伤害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和免疫异常,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防卫、监控和清 除,对外来病原体的攻击属于防卫功能。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组织和 器官从而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详解】(1)病毒侵入机体以后会引起机体的防卫功能,产生大量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在 体液免疫中可以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2)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细胞和组织进行攻击,引起机体机械损伤,属于自身免 疫病;致病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3)肺部细胞受损引起呼吸障碍,使得体内的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得脑干 中的呼吸中枢感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从而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加速呼吸; (4)综合上小题可知,新冠病毒还会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病,因此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 利用药物减少淋巴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机体呼吸的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其可以检测血液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当机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加速呼吸频率。 9.2019 年 9 月澳洲暴发了席卷 15 万公顷面积的森林大火,森林火灾对森林结构的严重破坏会 - 9 -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___________(大于/小于/ 基本等于)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 (2)火灾大量燃烧与树木的呼吸作用均能产生能量,但呼吸作用却不能像燃烧那么剧烈,如 果呼吸作用像燃烧那么剧烈,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火灾后大量乔木被烧毁,一段时候后土壤上长出一代灌木幼苗,该过程的群落演替 方式为____________,灌木_________(能/不能)继续长成乔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大火灾后需要建造人工林进行森林修复,某林场预备建造纯种人工林,一位高中学生 给工作人员建议应该营造混交林,请说明该学生给出建议的生态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本等于 (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且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 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 次生演替 (4). 不能 (5). 灌木和乔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种类,灌木成长的终点仍是灌木 (6). 相较 于纯种林,混交林的生物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发展状态可以是发展状态、稳定状态和衰退状态,一般稳定状态的生态 系统中有机物的积累和消耗大致相等。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1)在稳定的森林系统中,有机物的消耗量和积累量基本相等,因此植物光合作用 摄取的碳速率基本等于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碳释放速率; (2)呼吸作用一般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缓慢的释放有机物的能量,整个过程相对 温和,若像燃烧时有机物的分解情况,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且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 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火灾后的森林由于土壤条件保留、可能保留有一些生物的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 次生演替;灌木后续不会生长为乔木,灌木和乔木是两个不同的植物种类,灌木成长的终点 仍是灌木; (4)混交林是指不同品种的树种植在一起,相比较于纯种林,其生物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灌木是否会发育为乔木,灌木和乔木是不同的物种,灌木不会发育 - 10 - 为乔木,但是群落的演替可以从灌木阶段演替为乔木阶段。 10.兴义矮脚鸡体型矮小且胫短,其胫的长度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C 和 c 控制。某研究小 组将多组矮脚鸡进行交配实验,发现每组新孵出来的子代中都会出现矮脚和高脚两种性状, 且比例为 2:1。请分析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1)高脚性状是__________(显/隐)性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对于出现上述小组杂交实验结果的原因,请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解释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 (1). 隐 (2). 矮脚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新的高脚性状,说明高脚性 状为隐性性状 (3). 亲代多组矮脚鸡的基因型都为 Cc,子代矮脚鸡中基因型为 CC 的胚胎 纯合死亡(或:子代矮脚鸡的胚胎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4). 从子代中选择多组高 脚鸡和矮脚鸡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中矮脚:高脚=1:1,则解释成立; 若子代中不表现为矮脚:高脚=1:1,则解释不成立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均为矮脚鸡,后代出现了高脚,即矮脚对高脚为显性;由于鸡胫的长度由 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C 和 c 控制,则亲本矮脚鸡基因型均为 Cc,后代理论上将出现 3:1 性状分离比,而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2:1,表明纯合子矮脚鸡不能存活。 【详解】(1)矮脚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新的高脚性状,说明高脚性状为隐性性状。 (2)亲本矮脚鸡基因型均为 Cc,后代理论上将出现 3:1 性状分离比,而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2:1,表明纯合子矮脚鸡不能存活(或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为验证显性纯合致死的现象,可以从从子代中选择多组高脚鸡和矮脚鸡进行杂交,观察 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中矮脚:高脚=1:1,则显性纯合致死成立;若子代中不表 现为矮脚:高脚=1:1,则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的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 题意推断分析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亲子代基因型,重点考虑异常的分离比的原因。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研究小组以陈醋发酵菌种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出具有耐乙酸特性的乳酸菌。请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要对实验用具进行灭菌,培养皿、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一般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 11 - ___________。 (2)取发酵菌种加入无菌缓冲液至不同稀释度,分别涂布于乙酸浓度为 4%的固体培养基进行 首轮筛选,该过程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 (3)首轮筛选获得 6 种菌株后,将各菌株分别接种于含 4%乙酸的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8 天, 培养基应设置________(富氧/厌氧)条件。培养结束后比较各菌株产乳酸性能,结果如图 1 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请分析: ①6 株菌中产乳酸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 ②JN500905 和 JN500908 不产乳酸,请分析这两种菌首轮被筛选出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 (4)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培养,其生长曲线如图 2所示。该菌株在 7 天后数量不再增加,请 从培养条件的角度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原因)。 【答案】 (1). 干热灭菌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3). 琼脂 (4). 厌氧 (5). JN500903 (6). 这两种菌不产乳酸但耐乙酸,因此能够在含乙酸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大量繁 殖形成菌落 (7). 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理化条件改变等 【解析】 【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 汽灭菌。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培养皿、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一般采用干 热灭菌的方法灭菌。 - 12 - (2)将不同稀释度的发酵液用涂布器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 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3)乳酸菌为厌氧菌,故接种菌体的培养基应在厌氧环境下培养。 ①由图 1 柱形图高度可知,6株菌中产乳酸性能最好的是 JN500903。 ②首轮筛选的培养基含有 4%的乙酸,凡是耐乙酸的菌体均可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之所以首 轮筛选时 JN500905 和 JN500908 能存活,是因为二者虽不产乳酸,但耐乙酸,因此能够在含 乙酸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形成菌落。 ③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理化条件改变等不利于菌 体繁殖的条件出现,会使菌体的繁殖被抑制,所以该菌株在 7 天后数量不再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人类遗传病中约有 3200 种为单基因遗传病,传统的疗法需要不断给药持续治疗,而基因 治疗有望一次治疗达到长期疗效。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指的是____________,鉴定某胚胎是否携带有某致病基因,可用 DNA 分子 杂交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其大致过程为利用___________作为基因探针与胚胎细胞中 DNA 进行 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则表明携带有致病基因,DNA 分子杂交的技术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基础技术的支持,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三位科学家 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种限制酶后,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这 些发现为基因治疗中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3)1990 年,研究人员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导入一名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中, 再将这种淋巴细胞转入患者体内达到了治愈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相比于 异体移植造血干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导入淋巴细胞的前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 同位素(荧光)标记的致病基因 片段 (3).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 DNA 的切割、连接以及功能基因的获得 (5). 体 外基因治疗 (6). 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7). 构建含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目的基因) 的表达载体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 13 - 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 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DNA 分子杂交技术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 有目的基因 DNA 片段做为基因探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待测分子进行配对,能配对的, 说明存在,否则不存在;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 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 鉴定等。 【详解】(1)单基因遗传病指的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进 行基因检测进而鉴定某胚胎是否携带有某致病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 荧光分子)标记的致病基因片段作为基因探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待测分子进行配对, 能配对的说明某胚胎携带某致病基因存在。 (2)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基础技术的支持,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三位科学家 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种限制酶后,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这 些发现为基因治疗中 DNA 的切割、连接以及功能基因的获得创造了条件。 (3)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是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 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植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该种治疗方法属于体外基因治疗, 该方法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这种治疗方法相比于异体移植造血干细胞 的优点是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导入淋巴细胞的前提是构建含腺苷酸 脱氨酶基因(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的工具、操作程序的识记及基因治疗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熟记基因工程各操作程序的方法或技术要点是关键。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