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2017备考·最新考纲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5年2考)
[自主梳理]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实验过程及现象,P(亲本)
3.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5.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深度思考]
“演绎”是否就是测交实验?孟德尔的演绎推理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是多少?是否吻合?
提示 “演绎”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在大田中进行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演绎推理结果为Dd×dd→子代显隐性性状之比为1∶1,其测交实验验证结果为34∶30,这与理论推导比例基本吻合。
6.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①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②时间:形成配子时。
③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④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江苏卷,4A)(√)
(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2012·江苏,11B)(×)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11C)(×)
(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5)(×)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2 P2~7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相关分析,
全面把握孟德尔实验选材及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过程是解题关键。
2.(必修2 P8 T3改编)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取F2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B.1∶2 C.2∶1 D.3∶1
解析 F1为Dd,F2基因型之比为DD∶Dd∶dd=1∶2∶1,其花粉类型为D=×1+×=,d也为,故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
答案 A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1)完善下列步骤
图中①为对母本(填“父本”或“母本”)进行的人工去雄操作
↓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图中③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出的
(2)什么时期剪去豌豆的雄蕊?
提示 花蕾期
(3)F1产生雌雄配子比是不是1∶1?
提示 F1产生的配子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为1∶1。
2.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如何?
提示 (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2)该现象只发生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
[跟进题组]
题组一 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
1.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解析 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A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错误;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D正确。
答案 C
2.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解析 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是纯合子;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为杂合子,故C错误。
答案 C
图解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假说—演绎法
3.(2016·全国百强校联考)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解析 孟德尔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后,对F2中不同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且不是偶然的。
答案 B
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答案 C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2.图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如图表示一个基因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从图中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A和a,比例为1∶1。
[自主梳理]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4)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者”,则致病性状为隐性,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双亲表现患病,后代出现“正常”,则致病性状为显性,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2)测交法。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时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单倍体育种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
(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此法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如水稻等)。
3.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1-
-
-
+
-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图中a、b、c依次为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杂合子
[跟进题组]
题组一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2014·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解析 因不确定亲本是否纯合,若抗病株与感病株的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可判断显隐性关系,若抗病株与感病株的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因不确定亲本是否纯合,若抗病和感病的植株都是纯合体,则抗病株×抗病株、感病株×感病株的后代都无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C、D错误。
答案 B
2.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解析 A选项中,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选项中,当其中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选项中,非甜与甜玉米杂交,
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D选项中,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答案 C
(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
(2)植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
(3)若据性状分离比3∶1确认显隐性,则须符合“大样本”条件,即在大量统计基础上,获得结论。
题组二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3.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解析 对于动物而言,常采用测交方案鉴定个体的基因型,因此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应采用测交的方法。小麦自交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亲代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很容易鉴别;若测交则需要人工操作,显然自交比测交方案更好。由于纯合子自交子代性状稳定,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利用连续自交的方式,可使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以提高水稻、小麦、豌豆等植物品种的纯合度。要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利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即显性性状。
答案 B
4.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解析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则花顶生为纯合子。由甲×丙发生性状分离而甲×丁不发生性状分离推知丁为纯合子。
答案 B
题组三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
5.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种: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②
⑤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
C.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
D.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有隐性基因
解析 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由紫花×红花的后代全为紫花,可以判定紫花为显性性状,所以A正确;①全为紫花,且亲本紫花自交,故④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紫花×红花的后代中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时,⑤为Dd×dd,C正确;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显性性状的双亲中都带有隐性基因,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
答案 B
6.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所示两项交配中,亲代兔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请思考:
(1)兔C和D的基因型是否相同?为什么?
(2)图中显示C、D的表现型不同,其原因是什么?这表明什么?
(3)兔C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
①若子代在-15 ℃环境下成长,最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何?
②若子代在30 ℃环境下成长,其毛色最可能是什么样的?
答案 (1)相同,因A、B均为纯合子,即WW×ww,其子代应均为Ww。
(2)兔C与兔D虽然基因型相同,但成长环境温度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①黑色∶白色=1∶1 ②全为白色
分离定律的应用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 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逆推型)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BB×BB或BB×Bb或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bb
题组四 连续自交和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推算
7.(2015·临沂期末)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解析 根据杂合子自交n代,其第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n,三年之后F3的杂合子概率为:1/23=1/8。则F3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1/8=7/8(其中显性纯合子7/16,隐性纯合子7/16)。所以三年之后,有色花植株∶白色花植株=(1/8+7/16)∶7/16=9∶7。
答案 C
8.小麦的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让杂合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植株中抗锈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解析 根据题干知F5尚未淘汰隐性纯合子。可先计算到F4,然后再分析F4自交产生F5的情况。[(24-1)/(24+1)],F4中淘汰掉隐性纯合子后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4自交,F5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答案 A
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不淘汰相关基因型个体,杂合子比例为,纯合子比例为
1-,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杂合子比例为。
题组五 自由交配和自由交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推算
9.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果蝇。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
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A.1∶1 B.2∶1 C.3∶1 D.8∶1
解析 方法一:假设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B、b,F1自由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为BB、Bb、bb,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能出现黑身果蝇的只有Bb×Bb交配组合,出现黑身果蝇的概率为××=,出现灰身果蝇的概率为1-=,故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
方法二:假设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B、b,F1自由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BB、Bb、bb,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在这个新的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b基因的频率=1-=,让其自由交配则出现黑身果蝇的概率为=,于是出现灰身果蝇的概率为1-=,故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
答案 D
10.(2013·山东理综,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解析 依题意可首先分析出前三代中Aa的基因型概率(如下表),据此可判断曲线Ⅰ、Ⅱ、Ⅲ、Ⅳ分别对应表中的②、④、③、①4种情况。
①连续自交
②随机交配
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P
1
1
1
1
F1
F2
由图可知,曲线Ⅱ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与曲线Ⅲ的F2中Aa的基因型概率相同,均为0.4,A、B项正确;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和上一代中纯合体的比例分别为1-和1-,两者相差,C项错误;曲线Ⅰ和Ⅳ分别代表随机交配和连续自交两种情况,此过程中没有发生淘汰和选择,所以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D项正确。
答案 C
连续自交、自由交配、淘汰隐性个体后杂合子占的比例
连续自交
自由交配
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P
1
1
1
1
F1
F2
F3
F4
Fn
注:计算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用配子法较简便,但自交子代概率不可用配子法计算,如群体中AA∶Aa=1∶2(A=,a=),自由交配时子代类型为AA=A2,Aa=2×A×a,aa=a2;而自交时需按“AA×1AA,Aa×(AA、Aa、aa)”统计子代中各类型比例。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小样本问题——小样本不一定符合遗传定律
点拨 遗传定律是一种统计学规律,只有样本足够大,才有规律性。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
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3白1黑。
易错点2 从性遗传问题——错误地将“从性遗传”视作“伴性遗传”
点拨 在涉及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有时会出现某一基因型个体在雌、雄(或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即从性遗传现象(这表明生物性状不仅与基因组成有关,也受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然而,该类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这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
从性遗传的本质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
易错点3 复等位基因问题——不要认为“复等位基因”违背了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原则
点拨 事实上“复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类ABO血型的决定方式;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共显性);ii―→O型血。
注意 复等位基因涉及的前后代遗传的推断及概率运算比正常情况要复杂。
易错点4 不明确果皮、种皮及胚、胚乳来源及相关性状统计时机
点拨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由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下图表示:
(4)相关性状统计
欲统计甲、乙杂交后的F1性状,则:
①种子胚(如子叶颜色)和胚乳性状的统计:在本次杂交母本植株所结种子内直接统计即可。
②其他所有性状的统计(包括F1的种皮颜色、植株高矮、花的颜色、果皮的颜色或味道等)均需将上述杂交后所产生的种子种下,在新长成的植株中做相应统计。
[纠错小练]
1.小样本问题
(原创题)德国白人家庭五年生育三个孩子,受到政府奖励。这三个孩子的性别是( )
A.三个男孩 B.一男两女 C.一女两男 D.三个女孩E.都有可能
答案 E
2.从性遗传问题(注意:区别伴性遗传)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的比例为1∶2∶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答案 C
3.复等位基因问题
在一个成员血型各不相同的家庭中,妻子是A型血,她的红细胞能被丈夫和儿子的血清凝集,则丈夫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
A.B型,IBIB B.B型,IBi C.AB型,IAIB D.O型,ii
解析 ABO血型是人类常见的血型决定系统。血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是:A型的基因型可以是IAIA或IAi,血清含抗B凝集素;B型是IBIB或IBi,血清含抗A凝集素;AB型是IAIB,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是ii,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妻子是A型,则她的基因型是IAi;丈夫的血型是B型,基因型为IBi;儿子是O型,基因型为ii,才符合该女子的红细胞能与丈夫、儿子血清凝集,且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的条件,B选项正确。
答案 B
4.果皮、种皮等的遗传及性状统计问题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答案 D
演练真题 领悟考向
1.(2014·海南单科)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解析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用棋盘法):
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A
a
A
AA
Aa
a
Aa
aa
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故选B。
答案 B
2.(2015·全国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
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为×=、Aa为2××=、aa基因型为×=。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的Aa基因型频率=+×=。(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3.(2013·新课标全国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 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4.(2015·安徽卷,31)Ⅰ.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
可能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LC∶BbCLCL=1∶2∶1,其中Bb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2)由于CL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基因;由于CLC没有死亡,而CLCL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基因。(3)根据题意,由于缺失一个碱基对,为基因突变,从而引起mRNA相应位置出现终止密码,进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可能会产生ZZ或WW型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中WW胚胎致死,所以只剩下ZZ型的后代,所以都为雄性。
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5.(2012·全国新课标,31)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__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1)若毛色异常鼠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毛色正常鼠应为纯合子,被发现的毛色异常鼠应为杂合子。则题干中的交配实验,其子代中表现型比例为毛色正常鼠∶毛色异常鼠=1∶1。(2)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若毛色异常鼠的出现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有:♀Aa×♂Aa―→1 AA∶2Aa∶1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aa)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Aa×aa―→1 Aa∶1aa;②AA×aa―→Aa。
答案 (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1∶1 毛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