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 M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 ‎2018高考预期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全国卷无单独考 常与生态系统的其他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 考点1 人口增长与全球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________明显下降。‎ ‎②前景。‎ a.特点: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实现人口与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②________被大量消耗。‎ ‎③________加剧。‎ ‎2.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1)①自然增长率 ②a.人口基数大 b.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 (2)②自然资源 ③环境污染 ‎2.①-c ②-a ③-e ④-b ⑤-d 判断正误]‎ ‎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1578‎ ‎1764‎ ‎1849‎ ‎1949‎ ‎1982‎ ‎1995‎ ‎2000‎ 人(亿)‎ ‎0.6‎ ‎2.0‎ ‎4.1‎ ‎5.4‎ ‎10.3‎ ‎12.3‎ ‎12.95‎ ‎①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并将一直呈“J”型增长。(×)‎ ‎②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4.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热图思考]‎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据图思考:‎ ‎(1)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是________。‎ ‎(2)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b。‎ ‎(2)环境阻力的不同。‎ 题型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构建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题组精练]‎ ‎1.‎2016年7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人口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关注70亿人的世界”。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选D。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选D。‎ ‎2.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选C。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题型二 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例 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答案] D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1)若水中富含N、P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2)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3)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1)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2)若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3)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题组精练]‎ ‎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选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①~⑥现象中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①沙尘暴频发 ②雾霾天气 ③火山爆发 ④温室效应加剧 ⑤酸雨 ⑥湿地内物种减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选D。“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故①~⑥中只有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考点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 ‎①范围:________。‎ ‎②组成: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 ‎(2)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 ‎3.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__________。‎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__________,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__________。‎ ‎②保护__________。‎ ‎③建立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答案:1.(1)①生物圈 ②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 (2)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①-c ②-a ③-b 3.(1)自然保护区 (2)从原地迁出 4.(1)自然、经济、社会 (2)①生物多样性 ②环境和资源 ③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判断正误]‎ ‎1.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3.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5.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6.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热图思考]‎ 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说明:此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个层面?‎ ‎(2)图2中哪些地雀间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 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 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同一物种,其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 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题型 多样性的内容、价值及保护 题组精练]‎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选A。A项,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所以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的保证。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课堂归纳]‎ 填充:①环境污染 ②可持续 ③潜在 ④易地 ⑤生态系统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 提示]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 ‎(1)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2)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3)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 易错点2 误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错将生物多样性在文学艺术、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视作间接价值 提示]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特指生态功能。‎ 随堂演练]‎ ‎1.(2014·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 ‎2.(2011·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会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故B错误;麋鹿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在丹顶鹤的越冬区江苏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3.(2016·高考江苏卷)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解有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 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选C。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选C。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4.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地方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解析:选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 ‎7.“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解析:选D。“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8.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选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 ‎9.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选B。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煤、石油等化工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出现,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严重,故选B。‎ ‎10.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选C。引种应慎重,不能随意进行,否则会引起生态危机,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野生动物园有利于濒危动物的繁育, C正确;引入天敌有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入侵,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 ‎(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____________上下波动;群落演替是群落水平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其起始条件不同,类型不同,但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________价值。‎ ‎(2)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必须尽快改善其栖息环境以提高其________,从而提高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此外,保护区风景秀丽,对其合理的开发可陶冶人的情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关于减排方面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为“S”型曲线,其特征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K值(或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群落演替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 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根本方式;陶冶情操属于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3)能治疗疾病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所以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答案:(1)K值(或环境容纳量)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间接 (2)K值(环境容纳量) 直接 (3)直接 (4)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12.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查干湖生态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生物,故其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4)已破坏生态系统在早期恢复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能力不足,需要人工输入能量(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1)次生演替 直接 ‎(2)生产者 垂直 ‎(3)微生物的分解 负反馈调节 ‎(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13.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水、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在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标。‎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微专题突破 一、基础知识突破——判断正误,夯实基础知识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3)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4)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5)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6)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7)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8)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9)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10)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11)生产者一定能固定CO2。(√)‎ ‎(1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4)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5)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7)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能进行合理分析。(√)‎ ‎(18)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19)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21)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2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5)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26)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27)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28)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29)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30)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二、重点题型突破——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类试题 例 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树龄 树种  ‎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赤杨 ‎0‎ ‎2‎ ‎5‎ ‎8‎ ‎12‎ ‎20‎ ‎25‎ ‎19‎ ‎14‎ ‎9‎ ‎4‎ 栎树 ‎21‎ ‎15‎ ‎12‎ ‎10‎ ‎7‎ ‎4‎ ‎2‎ ‎0‎ ‎0‎ ‎0‎ ‎0‎ 松树 ‎0‎ ‎0‎ ‎0‎ ‎5‎ ‎7‎ ‎11‎ ‎13‎ ‎10‎ ‎5‎ ‎3‎ ‎2‎ 杜鹃 ‎2‎ ‎2‎ ‎3‎ ‎1‎ ‎3‎ ‎3‎ ‎4‎ ‎1‎ ‎3‎ ‎2‎ ‎1‎ 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 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 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栎树最大树龄是13~14年,在山坡出现得最晚,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松树1~6年树龄的个体数为0,分析题表数据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种是赤杨,C正确;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答案:C 生态系统表格数据分析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三看法”识表 一看行和列: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等,找出关键信息。‎ 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上升、下降还是某个数据点后保持不变等。‎ 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第二步:“三环节”析表 第①环: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②环:分析关键数据(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第③环: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内、列间的数据,结合设问列出变量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方法进行分析推导 第三步:转换法用表 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联系,通过有效的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应结论 ‎【跟踪突破】‎ ‎1.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单位:102 kJ(m2·a)‎ GP NP R ‎①‎ ‎15.91‎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⑤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即流经每一营养级的总能量,根据①、②、③、④的GP值可判断食物链应为②→④→①→③,则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②中的GP),输入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输出的总能量为五部分的R值之和,据两数据的比较可知,输入的能量多于输出的能量,因此有机物总量会增多。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它的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 ‎2.为研究含铅、汞的污染物对当地生物的影响,科技人员对下列四种生物体内的铅、汞含量做了一个调查,见下表。请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动物 ‎1.35‎ ‎2.25‎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A________kg。‎ ‎(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富集作用。‎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可来自系统内部,但能量需要外界输入。(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A、B、D可构成一条A→B→D的食物链,D的增重需要A的最少量,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3)画碳循环图不能漏掉生物,也不能漏掉CO2,箭头指向应准确。(4)随营养级的升高,生物体内铅和汞的浓度也升高。(5)由图中的数据即可得出答案,但在表述时要准确和全面。‎ 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输入 ‎(2)有机物 250‎ ‎(3)如右图所示 ‎(4)营养级 ‎(5)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铅和汞将会威胁D、B的生存,而汞的威胁更为严重;对生物A和C几乎无影响。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污染,D和B将会大量死亡或灭绝,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三、实验技能突破——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 例 如图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矿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解析:选A。氧化塘是利用细菌的分解作用和物理沉降法来净化污水的,细菌和藻类不存在寄生关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为好氧细菌提供氧气,细菌分解有机物后为藻类提供无机物;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含氧量减少,生物的呼吸类型变化为: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环境污染治理所遵循的原理 ‎(1)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环境污染物,以达到清除污染、修复和治理的目的。‎ ‎(2)微生物的净化是靠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毒物,使之转化为较稳定的、无毒的无机物从而使废水净化。‎ ‎【跟踪突破】‎ 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2)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3)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答案:(1)如图所示 ‎(2)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