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50 KB
  • 2021-09-28 发布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铜仁市 2020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瘤菌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在大豆根细胞的核糖体内完成的 B.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制造糖类 C. 鲜肉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煮,味道更加鲜嫩,可能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 D. 蓝藻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传 递、转换光能;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 【详解】A、根瘤菌是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在自己的核糖体内完成的,A 错误; 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在液泡里,不能吸收光能,B 错误; C、鲜肉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煮,味道更加鲜嫩,是由于溶酶体里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导致,C 正确; 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熟知各种细胞中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关键。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B. 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稳态失调 C. 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弱时→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 CO2 的含量相等 D. 注射等渗透压的 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 2 - 实质: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详解】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A 错误; B、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 维持内环境稳定,B 错误; C、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通过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比生成组织液中 CO2 的含量高,C 错误; D、注射等渗透压的 5%葡萄糖溶液,会使血浆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比值增大,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对稳态的调节。 3.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 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C. 模型构建法: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 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纸层析法。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 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较快,反之则慢。 【详解】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分别用 18O 和 14C 研究了 O 元素和 C 元素的去向,噬菌体 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 35S 和 32P 研究了蛋白质和 DNA 谁是遗传物质,A 正确; B、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纸层析法,B 错误; C、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用物理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用数学模型,都是模型构建 法,C 正确; 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用了对比实验法,D 正确。 故选 B。 【点睛】熟知各种实验方法对应的生物学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2019 年 12 月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 单股正链 RNA 病毒,用(+)RNA 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冠状病毒的 S 蛋白是入侵细胞的关键,其能与肺部等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转化素Ⅱ(ACE2)结合,让 - 3 - 病毒与细胞相连。同时,在一些蛋白酶的作用下,S 蛋白的特定位点会被切开,促进病毒包膜 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病毒的 RNA 侵入细胞后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 RNA 复制酶,催化 RNA 的复制 B. 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表明,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胞吞 C. 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必须依赖细胞免疫才能彻底清除病毒 D. S 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 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 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病毒的 RNA 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的酶催化 RNA 的 复制,A 正确; B、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有“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和胞吞过程膜的融合类似,B 正 确; C、病毒侵入细胞后,必须由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病毒后,机体才能彻底清除病毒,C 正确; D、S 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但是病毒不是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体现细胞 间的信息交流,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病毒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进行解答,易错点是 D 选项中,细 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 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T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 S 处理水仙茎切段,48 小时 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 - 4 - A. IAA 和 GA 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B. 植物激素抑制剂 S 能抑制 IAA 和 GA 的作用 C. 不添加 IAA 和 GA 时茎段仍能生长 D. IAA 和 GA 均能促进茎段伸长,IAA 的作用效果更好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柱形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除了 GA+S 一组对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作用比较不明显外,其 余各实验组都对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详解】A、IAA 和 GA 在促进茎段伸长时的作用效果大于各自单独作用的效果,因此 IAA 和 GA 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A 正确; B、⑤显示植物激素抑制剂 S 与 IAA 混合时作用效果与②相同,⑥显示植物激素抑制剂 S 与 GA 混合时作用效果比④差,因此植物激素抑制剂 S 能抑制 GA 的作用而不能抑制 IAA 的作用,B 错误; C、不添加 IAA 和 GA 时茎段仍然有内源生长素,可以生长,①即可说明,C 正确; D、从图上看,IAA 和 GA 都比①伸长率高,说明均能促进茎段伸长,IAA 的作用效果更好,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识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才能得出促进或抑制的结论。 6.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 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 5 - D.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 生的进化顺序。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详解】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群落 演替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对生物不断进行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故生物也在不断进化,B 错误;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适应,故可形成 适应对方的特征,C 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错误;故 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此题容易混淆,特别是变异是不定向的含义,环境 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二、非选择题 7. 在 25℃、CO2 浓度为 0.10%等环境条件下,实验测得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 系,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环境温度由 25℃升高到 30℃的过程中,D 点逐渐左移,对这 种变化的合理解释是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降低,光饱和点___________。 - 6 - (2)在温度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O2 度若下降到 0.03%,B 点右移,对该现象最合理的 解释是 CO2 浓度下降,___________阶段减弱,故在光合作用强度达到与呼吸作用强度 ___________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相应增强。 (3)若在植物培养液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 会下降。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的积累,使光反应速率减慢。 (4)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 25℃、光照强度为时的真正光合速率,根据图实验装置及必备的溶 液(NaHCO3 溶液、NaOH 溶液全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 一组装置:放置 NaOH 溶液,将植物置于温度为 25℃、___________条件下,测呼吸作用速率 (氧气的吸收速率);另一组装置:放置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NaHCO3 溶液,并置于温度 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密闭环境中,测净光合速率(氧气的释放速率) 【答案】 (1). 酶活性 (2). 下降 (3). 暗反应 (4). 相等 (5). [H]、ATP (6). 黑暗或遮光 (7). 25 (8). 光照强度为 D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 的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 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CO2 的含量和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 色素的数量主要影响光反应,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主要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详解】(1)环境温度由 25℃升高到 30℃的过程中,D 点逐渐左移,说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的酶活性降低,所需要的最强光照强度减弱,因而光饱和点 下降。 (2)甲图中的 B 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02 浓度若下降到 0.03%,导致暗 反应减弱,使得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要保证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需要的光 照强度相应增强,因此 B 点向右移。 (3)光反应的产物是[H](NADPH)和 ATP,[H]和 ATP 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入抑 制暗反应的药物,会导致[H]和 ATP 的积累,进而抑制光反应阶段,使光反应速率减慢。 (4)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条件下侧得,NaOH 可 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压强的变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在光照 作用下,NaHCO3 溶液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 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因此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 25℃、光照强度为 D 时的真正光合 - 7 - 速率,一组装置放置 NaOH 溶液,将植物置于温度为 25℃、黑暗或遮光条件下,测呼吸作用速 率(氧气的吸收速率),另一组装置放置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NaHCO3 溶液,并置于温度 为 25℃、光照强度为 D 的密闭环境中,测得净光合速率(氧气的释放速率)。 【点睛】分析前三个小题关键在于曲线上几个特殊点含义的理解;解答最后一个小题关键要 注意计算真光合速率必须先测净光合速率,再测相同温度且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才能计算 得出。 8. 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 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乙醇能__________(填 “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 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 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抑制 (2). 神经递质 (3). 增加 (4). 脊髓 (5). 脊髓从胸 部折断,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解析】 【分析】 水平衡调节过程为: - 8 -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为实验组, 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大脑皮层抑制渴觉的 产生,另一方面乙醇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使得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 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神经调节产生的神经递质;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导致尿量增加。 (3)婴儿大脑发育不完整,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使大 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 推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知识点,并 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9. 蒙古草原某区域的主要食物链由草→蒙古兔→狼构成。该食物链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是 J/(hm2·a)。 草 蒙古兔 狼 固定的 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4.9×1012 2.1×1010 1.50×1010 1.43×1010 4.88×108 4.5×108 4.36×108 - 9 - (1)能量从蒙古兔传递到狼的效率是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蒙古 兔比狼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调查蒙古兔种群密度。若标记的蒙占兔有部分 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偏大或偏小)。 (3)狼和蒙古兔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4)狼能够依据蒙古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蒙古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3% (2). 蒙古兔比狼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3). 标志 重捕法 (4). 偏大 (5).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 生物群落 (7). 无机 环境 (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某营养级的生物的摄入能=该营养级的同化 能+该营养级的粪便能。该营养级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未 被利用和流向分解者。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详 解 】( 1 ) 能 量 从 蒙 古 兔 传 递 到 狼 的 传 递 效 率 = 狼 的 同 化 量 ÷ 兔 的 同 化 量 ×100%=4.5×108÷1.50×1010×100%=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蒙古兔比狼有一 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蒙古兔比狼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蒙古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若标记的蒙古兔 有部分被狼捕食,在公式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其中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会导致种 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3)狼和蒙古兔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4)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 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 - 10 - 群密度的方法;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计算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 传递效率。 10. 已知果蝇的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同 源染色体交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性状是指___________,由位于___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已知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果蝇杂交 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若 F2 中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3)若另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的刚毛(C)和截毛(c),现有数量足 够多的刚毛雌雄果蝇、截毛雌雄果蝇,但具体基因型未知。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对等位基因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同源染色体 (3). 出 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2∶1 (4).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 (5). 由于雌雄果蝇中均存在刚毛和截毛表现型所以 C/c 基因不会只位于 Y 染色体上,可能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或位于 X、Y 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选择多对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 F1 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 F1 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截毛,则这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若 F1 中雄性个体有的表现为截毛、有的表现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通常选择雌性隐性个体和雄性的显性个体进行杂交。 【详解】(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由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控制的; (2)将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果蝇杂交得到 F1(AaBb),F1 自由交配得到 F2,则可能有以下 情况: ①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1 配子类型为 aB、Ab 两种,则 F2 中会出现三 种表现型,对应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1∶2∶1; - 11 - ②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则 F1 配子类型为 AB、Ab、aB、ab 四种,则 F2 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对应基因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9∶3∶3∶1; (3)若另有一对等位基因 C/c,判断这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存在着两种情 况,一是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二是存在于 XY 的同源区段; 选择选择纯合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进行杂交,产生 F1,观察子一代雄性个体的表现 型: ①如果这对基因仅在 X 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 XCY×XcXc,F1 为 XCXc、XcY,子代雄性个体均 表现为截毛; ③若这对基因在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刚毛雄果蝇为 XCYc、XCYC、XCYC,子一代雄性个体有 的表现为截毛,有的表现为刚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反推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和判断基因的位置。 11. 王致和腐乳独具特色,它采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经严格筛选后用传统工艺制成。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与细菌相比,毛霉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 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2)毛霉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使制作的腐乳更加鲜美且易于消化吸 收。 (3)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 8 d,加盐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使豆腐块变硬,并 且在接近瓶口处的盐要铺厚一些,避免__________________,装瓶时加入的卤汤中的________ 和________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4)当我们品尝腐乳时会发现腐乳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其实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具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 青霉、酵母、曲霉 (3). 蛋 白 (4). 脂肪 (5).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6). 豆腐块腐败变质 (7). 香辛料 (8). 酒 (9). 毛霉的(匍匐)菌丝 【解析】 试题分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 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 - 12 - 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 (1)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等。 (2)腐乳的制作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 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使制作的腐乳更加鲜美且易于消化吸收。 (3)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有两方面: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卤汤中加酒和香辛料的作用有两方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使腐 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4)腐乳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属于是毛霉的(匍匐)菌丝。 12. Rag2 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请回答: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____。 (2)ES 细胞除来源于早期胚胎外,还可来源于___________,它在形态上的特性有 ___________;在功能上的特性是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 Rag2 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 Rag2 基因的___________设计 引物,利用 PCR 技术扩增 Rag2 基因片段。用 HindⅢ和 pstⅠ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 获得 Rag2 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_____ 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 Rag2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中的___________,用抗 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答案】 (1). 细胞核 (2). 原始性腺 (3).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4). - 13 -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5). 核苷酸序列 (6). HindⅢ和 PstⅠ限制酶 (7).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过程图解, 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 【详解】(1)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去除卵母细胞的 细胞核。 (2)ES 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它在形态上的特性是: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 显;在功能上的特性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3)步骤③中,根据 Rag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扩增 Rag2 基因片段。基因工程中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时,应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 DNA 分子和运载体,若用 HindIII 和 PstI 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 Rag2 基因片段,则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 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 HindⅢ和 PstⅠ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 Rag2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 的蛋白质(抗原),用抗 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核移植的具体 过程;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