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9.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跟踪检测(五)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其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并命名细胞
解析:选 D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
织,发现其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
学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2.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4 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
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图 1 中 a 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组合视野最暗
B.d 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 组合比 c 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 a 组合转变为 c 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选 B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装片中材料的范围越小;图 2 是图 1 中 a
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且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装片应移向右下方;d 组合属于高倍物镜,
观察的范围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3.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解析:选 A 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放大倍数变大,细胞变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比
原来少,视野变小,反射进入视野的光线变弱,视野变暗。
4.成人身体中的细胞大约有 200 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 600
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 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 200 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解析:选 A 人体细胞大约有 200 种不同的类型,表明细胞具有多样性;组成人体的
细胞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表明细胞具有统一性;不同部位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200
多种不同类型包括 600 多种细胞,故至少有 600 种组织;从题干中不能看出人体细胞和草
履虫细胞的异同。
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选 B 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才能达
到目的。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不移动装片,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
亮的是( )
解析:选 D 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时,由于放大倍数小,观察到的视野比高倍镜大,
透光量多,所以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小、数目多、视野亮。
7.在 10×目镜和 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目镜测微尺测得一个酵母菌细胞其细胞长
度是 16 格。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10×,则目镜测微尺测得酵母菌的长度是( )
A.1.5 格 B.4 格
C.8 格 D.64 格
解析:选 B 物镜放大倍数缩小了 4 倍,所以长度是 16/4=4 格。
8.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解析:选 B 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时,利用光线经过反光镜,透过材料,再经过物镜
和目镜,达到放大的目的,因此,生物材料要求薄而透明。若材料太厚,光线无法透过,
则无法观察。
二、非选择题
9.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拿一块擦拭干净的载玻片,在
其中滴一滴清水,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
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请写出这段叙述中两处错误的地方,并纠正过来。
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与____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若物像位于视野的
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则将载玻片向__________移动。
(3)制作临时装片时,材料要求是__________,把材料涂抹均匀是为了在观察时避免出
现__________现象。
解析:(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0.9%的
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必须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杂质,盖
上盖玻片才能观察,否则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物镜。(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
上下倒,左右也倒,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中物像位于左上
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3)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
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把材料涂抹均匀是为了在观察时避免出现重叠现
象。
答案:(1)滴一滴清水 滴一滴 0.9% 的生理盐水 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盖上
盖玻片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2)倒立 目镜 物镜 左上方
(3)薄而透明 重叠
10. [实验探究] 下面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顺序被打乱),请回答下列
问题:
(1)请写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的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 D 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如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这一步骤滴的
液体是____________,图 G 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
(3)图 E 这样盖盖玻片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
(4)结合下面图 1~4 回答问题:显微镜观察时,图 1 中,转动______________时,镜筒
的升降范围较大;如果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图 2 中的________。显微
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__________,想把图 4 中的细胞 A 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
标本将向__________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为使物像更加
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B→D→C→A→E→G→F (2)清水 生理盐水 碘液 (3)产生气泡 (4)粗
准焦螺旋 ⑤⑥ 3 左下方 (5)细准焦螺旋
一、选择题
1.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 B.整个视野变暗
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D.被异物污染
解析:选 D 高倍镜的视野变小,目标可能处于视野之外;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在换
用高倍镜后,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对焦。
2.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 A 到视野 B
时,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的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换一个新的装片 D.移动玻片
解析:选 C 从视野 A 到视野 B 时,放大倍数增大,由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是移动
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换用大光圈使视野明亮,转动细准
焦螺旋调焦。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
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
C.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
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
解析:选 B 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物镜放大
倍数与镜筒长度成正比,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
即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时,应选用③;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将
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
准焦螺旋;物镜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使
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所以一般选择甲图中②③⑤组合。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
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解析:选 D 漱口用凉开水;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染色用稀释的碘液。
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镜移到视野正中央
D.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解析:选 D 标本染色较深,此时应调亮视野,即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
光孔;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象位于视野中的右上方,其实是在载玻片的左下
方,因此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在换用高倍镜时,应直接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不能提升镜筒。
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
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 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
解析:选 D 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转换高倍镜时首先
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
倍镜后,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
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物像更加清晰。
二、非选择题
7.下图 1 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⑧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 40×和 10×,目镜⑥标有 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
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
倍。
(2)某同学观察时,⑥上标有 15×字样,⑨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 40×和 10×字样,他
用 40×观察后转换成 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 _______________。
(3)图 2 是某同学在“目镜 10×,物镜 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下列选项是有关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4)他欲将图 2 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移动。
(5)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
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
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解析:(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图中状态下使用的物镜是低倍镜,因此其放大倍数为 10×10=100 倍。
(2)某同学观察时,⑥目镜上标有 15×字样,⑨物镜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 40×和 10×字样,
他用 40×观察后转换 10×,即从高倍镜转换到低倍镜,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变多,视野
变亮。(3)调节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亮暗,但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4)图 2 中③位于视野的
左下方,由于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
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5)酵母菌是单个细胞,水绵和洋葱表皮都是单层细胞,细胞之间
不重叠,因此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答案:(1)长度 100 (2)多 (3)C (4)左下方 (5)A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新教材人教2021-09-286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9-2816页
- 2020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2021-09-281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2021-09-282页
- 2019生物同步新增分方案苏教版必修2021-09-288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2021-09-2832页
- 【生物】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2021-09-2812页
- 云南省文山州2021届高三10月教学质2021-09-2825页
- 【生物】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2021-09-2811页
- 2019秋 金版学案 生物·必修2(人教2021-09-28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