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6.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RNA,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
B. 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D.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内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
C、生物都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也是共同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有关,C错误;
D、病毒侵入到人体后,人体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睛】
2. 细胞是个复杂而且精巧的生命系统。某同学对细胞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细胞体积不能过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 细胞膜外覆盖糖蛋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相适应
C. 叶绿体内部堆叠大量基粒——集中分布着的酶系催化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
D. 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牵引并平均分配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 19 -
【分析】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3.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功能。
【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故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正确;
B、细胞膜外覆盖大量糖蛋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B正确;
C、叶绿体的内膜是光滑的,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基粒上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内排列和平均分配染色体,决定胞质分裂的分裂面,D正确。
故选C。
【点睛】
3.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2、3、4中的颜色都是经过染色出现的
B. 可从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取材进行实验1和3
C. 实验1不需要对照,图示结果表明细胞正在失水
D. 实验2中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实验1表示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实验2表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3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4表示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 19 -
【详解】A、实验1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4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不需要染色,A错误;
B、实验1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3的材料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B正确;
C、实验1是前后自身对照,图示结果表示细胞失水,质壁分离,也可能是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错误;
D、实验2中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B。
【点睛】
4. 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AMP一磷酸腺苷)
A. 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
C. Ub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D. 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据图可知,Ub与靶蛋白的结合过程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靶蛋白水解过程需要消耗ATP,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需要消耗ATP,B项正确;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被水解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标签”的作用,而不是催化作用,D项错误。
5. 已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下列示意图能解释这一结果的是( )
- 19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B、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及基因分析作答。
【详解】A、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最终形成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A错误;
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B错误;
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C正确;
D、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图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形成AB、AB一种类型的2个精子,因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与之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产生ab、ab两个精子,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科学家发现如果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DNA聚合酶相“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研究发现,一种特殊酶类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9 -
A.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以与DNA链结合分别催化不同过程
B. “撞车”引发的DNA折断可能损伤DNA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
C. RECQL5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D. RECQL5导致RNA聚合酶与mRNA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详解】A、DNA聚合酶可以与DNA结合催化DNA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可以与DNA结合催化转录过程,A正确;
B、“撞车”引发的DNA折断可能损伤DNA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导致分裂失控出现无限增殖,B正确;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RNA聚合酶可以催化转录过程,RECQL5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故可以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C正确;
D、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不与mRNA结合,D错误。
故选D。
7.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果(B-黑色、b-灰色、B-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 若干年后甲、丙岛B、b基因频率相同说明两岛环境相同,使其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C. 乙岛屿环境使羽毛颜色基因发生突变,产生B基因且突变率接近5%
D. 甲乙丙三岛的鸟在若干年中都可能出现B1基因的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9 -
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2、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通过生物的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3、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类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在若干年后,甲岛上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且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1。
【详解】A、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不同种群基因库之间产生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B、若干年后,甲岛b基因频率降低,而丙岛b基因频率升高,二者进化方向不同,B错误;
C、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使其产生突变,C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甲乙丙三岛的鸟在若干年中都可能出现B1基因的突变,D正确。
故选D。
8. 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B. 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C. 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 仅IAA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9 -
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
【详解】A、对IAA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错误;
B、I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
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
D、从图中看出GA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
9.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n示营养级即1、2、3),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B. 分解者释放的CO2被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固定,说明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发生了碳循环
C. 由模型可知A2=A3+R2+F2+V2=A1-R1-F1-v1
D. 人为调整V2和F2能量流动的方向,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 19 -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通式可表示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不是一条具体的食物链,而是食物链的通式,A错误;
B、生物群落内部碳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分解者释放的CO2被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固定这属于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不能说明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发生了碳循环,B错误;
C、由模型可知A2=A3+R2+F2+V2=A1-R1-F1-v1,C正确;
D、人为调整V2和F2能量流动的方向,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
【点睛】故选C。
10.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叶色越亮绿,观赏价值也越高。现研究光照强度对两种苔藓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通过增加遮阳网层数进行光照强度的梯度设置,分别为全光照(FL)、1层遮阳网处理(L1)、2层遮阳网处理(L2)、3层遮阳网处理(L3)。表是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苔藓植物的光合参数(测定CO2量)和叶绿素含量。
植物
处理方式
光补偿点
(μ mol·m2·s-1)
光饱和点
(μ 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 mol·kg-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大灰藓
FL
99
480
2.11
0.48
L1
54
513
3.27
0.71
L2
66
597
2.34
0.90
L3
43
282
1.82
0.73
白发藓
FL
51
243
0.89
0.39
L1
15
249
1.30
0.40
L2
15
177
0.76
0.57
L3
15
186
0.70
0.62
- 19 -
请根据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灰藓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阳层数的增加逐渐升高
B. 白发藓比大灰藓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因此更适宜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
C. 白发藓光下固定的CO2量最多是1.30 μ mol·kg-2·s-1
D. 大灰藓和白发藓可采取1层遮荫处理,观赏效果最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题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苔藓的种类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
【详解】A、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大灰藓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阳层数的增加逐渐升高,随后又减少,A错误;
B、不管实验中的哪一种光照条件下,白发藓比大灰藓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因此更适宜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B正确;
C、白发藓光下积累的CO2量最多是1.30 μ mol·kg-2·s-1,C错误;
D、大灰藓和白发藓可采取2层遮荫处理,因为在该条件下两种藓类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观赏效果最佳,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 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Ⅰ(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改造F1的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
- 19 -
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不一致的概率是1/4
B. 理论上,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不一致的概率是0
C. 途径2与途径1相比,更易保持优良性状的原因是N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 途径2卵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是途径1卵细胞的2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F1的优良性状,途径1为正常情况下F1自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途径2中先对M植株进行基因改造,再诱导其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卵细胞含有与N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再使得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克隆胚,该个体与N植株的遗传信息一致。
【详解】A、由于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所以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2×1/2=1/4,A错误;
B、克隆胚由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所以不一致的概率为100%,B正确;
C、途径2中N植株通过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所以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容易保持优良性状,C正确;
D、途径2的卵细胞是由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存在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是途径1卵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2倍,D正确。
- 19 -
故选A。
12. 内毒素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研究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下述实验。取50日龄健康小鼠50只,平均分为5组,处理如下表:
组别
前35天的饮水
第36天的0时
组1
清洁饮水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组2
①
②
组3
清洁饮水+1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组4
清洁饮水+4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组5
清洁饮水+16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腹腔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禁食12h,并于第36天12时,取肝脏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肝细胞膨胀率(膨胀率越大说明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则肝细胞膨胀率最大的是组2
B. 表中①和②的处理条件分别为清洁饮水和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C. 注射的内毒素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 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可能因为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研究的是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思路是用内毒素损害肝脏,在进行不同浓度的双黄连进行药物干预,同时采用健康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做空白对照,实验检测的指标是肝细胞膨胀率,细胞膨胀率越大说明损伤越严重,最后根据实验结黑得出实验结论。
【详解】AB、第②组是注射内毒素后不进行药物干预组,处理措施是清洁饮水和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若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由于没有添加双黄连,所以肝细胞损伤最严重,膨胀率最大,AB正确;
C
- 19 -
、注射内毒素作为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但内毒素不进入细胞内,所以不会引起细胞免疫,C错误;
D、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可能因为高剂量(16ml/L)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题
13. 植物体内存在一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的呼吸作用(光呼吸),如图1中虚线所示。光呼吸有其进化意义,但是它会降低净光合速率,因此降低光呼吸可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为了证实这一观点,2019年我国科研人员构建了转基因水稻(GOC),其新增的代谢路径如图1方框所示(其中的GLO、OXO、CAT是催化该代谢路径的三种酶)。同时,他们还测定了GOC型转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
(1)GOC型转基因植物改造的重点是图1中的过程①,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在光照充足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不足情况下,光呼吸会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和图1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相同点都是吸收氧气,释放CO2
B.光呼吸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弥补胞间二氧化碳相对不足
C. O2/CO2比值高时有利于光呼吸
D.光呼吸使C5化合物更多与CO2结合
(3)研究者在测定GOC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时,共选用了三株转基因水稻植株(2-3-7,3-6-6,4-2-3),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GOC型水稻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水稻,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GOC
- 19 -
型水稻通过新增的代谢途径,减少了___________散失。
(5)据图2比较9-12点GOC型和野生型水稻对光强响应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暗反应 (2). 叶绿体基质 (3). ABC (4). 减小误差 (5). CO2 (6). 9-12点GOC水稻净光合速率上升,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略有所下降(或基本不变),且光照越强,两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值越大
【解析】
【分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光合作用又分为光反应合暗反应,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题图分析:图1中①过程是卡尔文循环,转基因水稻(GOC),通过新增的代谢路径可以把C2在GLO、OXO、CAT三种酶的催化下转化为CO2,再重新进入卡尔文循环,避免了C2在转变为CO2造成损失,因此可以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由图2曲线可以看出,8点前GOC型转基因水稻比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自8点后GOC型转基因水稻比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高,并且9-12点GOC水稻净光合速率上升,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略有下降,光照越强,两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值越大;17点以后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
【详解】(1)据图1分析可知,图1中的过程①,发生的是卡尔文循环/暗反应,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据图1分析可知,在光照充足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不足情况下,光呼吸会加强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弥补胞间二氧化碳相对不足;光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是消耗O2释放CO2;当O2/CO2比值高时,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光呼吸使C5化合物更多与氧气结合,故选ABC。
(3)研究者在测定GOC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时,共选用了三株转基因水稻植株(2-3-7,3-6-6,4-2-3),其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4)GOC型转基因水稻水稻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水稻,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转基因水稻(GOC),通过新增的代谢路径可以把C2在GLO、OXO、CAT三种酶的催化下转化为CO2,再重新进入卡尔文循环,避免了C2在转变为CO2造成损失,因此可以提高光合作用产量。
(5)据图2比较9-12点GOC型和野生型水稻对光强响应的差异表现在:9-12点GOC水稻净光合速率上升;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略有所下降;且光照越强,两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值越大。
- 19 -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4. 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的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常用___________法估算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描述、解释、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2)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发现该地区红耳龟已成为优势种。红耳龟的入侵已使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
(3)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______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降低群落的___________,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 出生率、死亡率 (2). 标志重捕法 (3). 演替(次生演替) (4). 竞争 (5).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6). 天敌 (7). 丰富度 (8). 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寄生、捕食和互利共生等。
- 19 -
【详解】(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红耳龟也不例外,常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描述、解释、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发现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红耳龟。红耳龟的入侵,对当地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是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3)①红耳龟的食物中也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所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具有竞争关系。
②红耳龟入侵后,在当地没有天敌,可以迅速繁殖,随着红耳龟数量的增加,导致本地生物如鱼类、贝类等的种群密度下降,引起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的丰富度较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即为生物入侵。
【点睛】熟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种群的特征以及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的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5. 水稻穗粒数可影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I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下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注:T-DNA上没有EcoRⅠ、HindⅢ、BamHI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根据检测结果,可分析得到___________
A.突变体杂交带的位置不同,是由于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
B.结果表明野生型水稻DNA中不存在HindⅢ的酶切位点,突变体水稻细胞中有农杆菌
- 19 -
C.突变体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表明T-DNA已成功转移到水稻DNA中
D.突变体最可能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因为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___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
【答案】 (1). 染色体DNA(或“核基因组”) (2). ACD (3). DNA连接酶 (4). ①④ (5). 促进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 19 -
(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I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下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据此可知,
A、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A正确;
B、结果显示野生型无杂交带,表明野生型水稻DNA中不存在T-DNA片段,B错误;
C、由于杂交结果中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C正确;
D、实验结果显示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故此可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D正确。
故选ACD。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用DNA连接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由于DNA单链延伸的方向是由5’断向3’端延伸,故选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而突变体中的B基因被破坏,故可推测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
【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并合理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原因是___________,进而影响产量。水稻的花非常小,人工杂交难以实现。因此雄性不育(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水稻植株常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如图)。其中细胞核中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且R对r显性;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上述细胞质与细胞核可组成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细胞。四种基因的关系中,R能够抑制S的表达,即基因型为S(RR)的水稻表现为___________;当细胞质基因为N
- 19 -
时,无论纸胞核中含有可育基因还是不育基因,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所以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现有与育性有关的四个品系水稻:N(RR)、S(RR)、N(rr)和S(rr)。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过自交来延续,无法用于之后的杂交育种。请选出相应的亲本即父本___________,母本___________,制备雄性不育系。
(4)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光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相关控制基因为核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不同光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
短日低温
短日高温
长日低温
长日高温
41.9
30.2
5.1
0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_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雄性的育性可随光温条件而发生转换,___________条件下的水稻常作为母本用于生产杂交种。
【答案】 (1). F1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2). 6 (3). 雄性可育 (4). S(rr)
- 19 -
(5). 父本N(rr) (6). 母本S(rr) (7). RNA (8). 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 (9). 长日高温
【解析】
【分析】
1、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详解】(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F1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进而影响产量。
(2)细胞核中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且R对r显性;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上述细胞质与细胞核可组成N(RR)、N(Rr)、N(rr)和S(RR)、S(Rr)、S(rr)共6种基因型的细胞。四种基因的关系中,R能够抑制S的表达,即基因型为S(RR)的水稻表现为雄性可育;当细胞质基因为N时,无论细胞核中含有可育基因还是不育基因,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所以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
(3)现有与育性有关的四个品系水稻:N(RR)、S(RR)、N(rr)和S(rr)。可选父本N(rr),母本S(rr),制备雄性不育系S(rr)。
(4)由题图分析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RNA的合成量。观察表格数据得出: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关系是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正相关;由此可见雄性的育性可随光温条件而发生转换,长日高温条件下的水稻常作为母本用于生产杂交种。
【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19 -
相关文档
- 【生物】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2021-09-288页
- 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2816页
-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2817页
-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2813页
- 广西北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2021-09-2825页
- 【生物】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09-2813页
- 【生物】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第2021-09-278页
- 【生物】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2021-09-2723页
- 【生物】江苏省徐州市古邳中学20202021-09-2614页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9-26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