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3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明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2)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1)含义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两种类型的比较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深挖教材 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提示 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 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判断正误 ‎(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5)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稳定性强弱。‎ 题组一 反馈调节 ‎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2.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答案 (1)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 ‎(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技法提升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题组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2017·山东滨州质检)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答案 C 解析 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正确;S2面积越大,恢复所需时间越长,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正确。‎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B 解析 通过管理提高某一种牧草产量,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甚至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导致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 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一般抵抗力稳定性高 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技法提升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1)‎ ‎(2)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实验15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 ‎ ‎1.实验流程 ‎2.实验设计要求 ‎3.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                    ‎ ‎1.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乌龟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缸制作完成后,应放在光线良好但不是阳光直射的地方 答案 D 解析 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与外界的联系就越大,其生物死亡就越慢,A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要适宜,小乌龟是该小型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数量宜少,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C错误;生态缸制作完成后,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缸内生物死亡,D正确。‎ ‎2.(2017·四川成都二模)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____(填“能”或“不 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______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2)自我调节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3)通风、光线良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1)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因此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通风、光线良好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考点2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 ‎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深挖教材 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种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提示 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判断正误 ‎(1)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2)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3)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4)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并将一直呈“J”‎ 型增长(×)‎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人口增长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从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多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其他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答案 C 解析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人口增长会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而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因而就会使人口继续增多,A正确;人的很多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错误;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等,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D正确。‎ ‎2.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题组二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 C 解析 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解析 “赤潮”被称为“有害藻华”,说明发生赤潮会导致大量呈红色的有害藻类爆发式繁殖,进而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A正确;藻类爆发式繁殖是由于水体内排放大量含氮、磷的各种污染物,所以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B正确;赤潮发生时由于水体中好氧分解者增多,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藻类的繁殖,覆盖在水平面上使水中其他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产氧减少,所以水中的含氧量降低,C正确;化肥和生活污水含大量氮和磷,大量使用化肥、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引起赤潮,D错误。‎ 技法提升 ‎(1)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如下:‎ 考点3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①范围:生物圈中。‎ ‎②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 ‎②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③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②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深挖教材 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1)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何种价值?‎ 提示 直接价值。‎ ‎(2)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反映了什么调节机制?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何类价值?‎ 提示 负反馈调节。间接价值。‎ ‎2.判断正误 ‎(1)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2)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4)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5)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6)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价值                    ‎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 C 解析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2.(2017·山东淄博实验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生物不断的进行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生物也在不断进化,B错误;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互相选择对方,故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C正确;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会间接的对人类有益,故属于间接价值,D错误。‎ 技法提升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题组二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小种群容易灭绝,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态学原理可知,引入外来物种适当,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但如果引种不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则会使当地的物种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高考热点突破 ‎ 1.(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 A 解析 经过模拟酸雨处理,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A正确;据题可知,酸雨仅对楝树的株高影响较大,对樟树影响较小,据此无法判断酸雨对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错误;该实验只能说明酸雨对楝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并不能说明楝树生长的群落中的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D错误。‎ ‎2.(2017·江苏高考)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 ‎3.(2016·江苏高考)‎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4.(2016·江苏高考)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与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 ‎(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 ‎(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解有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 ‎1.(2018·江西上饶市玉山一中高三月考)“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 B.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C.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A 解析 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A正确;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B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2.(2017·四川巴蜀黄金大联考)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湿地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答案 C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故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 错误;草本阶段与苔藓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高,空间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高,C正确;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 ‎3.(2017·安徽安庆二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 A.该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 B.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 某一区域火烧之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在被火烧之后,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被破坏之前的水平,体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火烧之后,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但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春风吹又生”表明生物接受无机环境的信息后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体现了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4.(2017·河北唐山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快,B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危及当地物种,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5.(2017·江苏徐州二模)‎ 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 B.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破坏其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A正确;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C错误;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6.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b可以分别表示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吃饭4~8小时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答案 C 解析 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较敏感,所以根横放,随时间的延长,近地侧的生长素积累较多时,会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到0,并进一步产生抑制作用,A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代表生物种类的多少,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却相反,B错误;若x表示喷施的农药浓度,则随农药浓度的增大,环境不抗药的害虫中越易被淘汰,这样导致抗药性个体占种群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大,不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小,C正确;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吃饭后4~8小时内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D错误。‎ ‎7.“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答案 D 解析 “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8.(2017·陕西西安一模)以下关于生态学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 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9.(2017·广西南宁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 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的种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0.新疆某地在蝗灾发生时特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蝗灾严重的草原上,收到比喷洒农药杀灭蝗虫好得多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性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 答案 B 解析 害虫具有抗药性,通过农药的选择把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保留下来,并遗传下去;喷洒农药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害虫,但利用鸭子消灭害虫,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减轻污染,保护了其他生物,使能量最终更多地流向人类。‎ ‎11.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为健康状态的过程称为生态恢复。该过程中(  )‎ A.发生了初生演替 B.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 C.抵抗力稳定性保持不变 D.恢复为原来的物种组成 答案 B 解析 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仍然存在部分生物,这种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也会增加,说明在该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B正确;由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C错误;在该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故该生态系统不一定恢复为原来的物种组成,D错误。‎ ‎12.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树种单一”说明植物种类少,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A正确; “树冠密集”遮挡光照,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B正确;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被破坏,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甘肃兰州一模)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其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湿地具有储蓄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 答案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水平 2 ‎ ‎(3)间接 就地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2)‎ 群落中不同地段植被类型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1000/2÷250=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湿地储蓄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14.(2017·河南三门峡市二模)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中植物在________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________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进入浮床植物体内经历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________,进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 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垂直和水平 栖息空间和食物 ‎(2)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后,被植物吸收 (3)营养结构复杂 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4)被消费者捕食,与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减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浮床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后,再被植物吸收。‎ ‎(3)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被消费者捕食,与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减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及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15.(2017·山东德州二模)如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食物网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括________条食物链,昆虫和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鱼和鸭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碳循环的形式为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考虑,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从生产者中摄入的能量为b,排出的粪便量为c,呼吸消耗量为d,则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________。‎ ‎(4)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两个方面的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 竞争和捕食 双向 (2)有机物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4)①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②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包括7条食物链;鱼能捕食昆虫,同时鱼还和昆虫竞争杂草;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若只考虑,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固定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b-c,因此能量传递效率=。‎ ‎(4)该家庭农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同时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