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 MB
  • 2021-09-29 发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命活动的调节 ( 选择性必修 1) 第八单元 第 23 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等级考 (2017 级 )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活动要求 1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1 . 神经元 (1) 神经元结构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细胞体  神经节  突触小泡  (2)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树突  细  胞体  轴突  2 . 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  的肌肉或腺体等  [ 归纳整合 ] 1 . 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 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 指正 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指正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 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指正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 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指正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指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 思维探究 ] 某种药物可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速从而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1 ~ 5 为相应结构, A 、 B 和 C 为实验位点 ( 实验位点可以进行电刺激或者放置药物 ) 。 回答下列问题: (1) 说出反射弧中结构 3 的名称及结构 5 的作用。 提示: 反射弧中结构 3 的名称是神经中枢 ,结构 5 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 为验证该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可进行两组实验,说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示: 将药物分别放置于 C 点 ( 甲组 ) 和 A 点 ( 乙组 ) ,电刺激 B 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预测实验结果:甲组肌肉不收缩,乙组肌肉收缩。 [ 教材深挖 ] 1 .观察教材必修 3P 17 “ 思考与讨论 ” :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在神经元之间连接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 膝跳反射没有中间神经元,缩手反射有中间神经元。 2 .观察教材必修 3P 17 图 B 膝跳反射:若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小腿抬起,是否属于反射?为什么? 提示: 不属于,因反射弧不完整。 3 .观察教材必修 3P 17 图 C 缩手反射图示:若将传出神经剪断再针刺指尖,能否感觉到疼痛? 提示: 能。 命题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分析 1 . (2014 · 海南卷 )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 . 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 .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 .牵拉骨骼肌时, 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   解析: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 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 a 到 d 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 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2 . (2019 · 四川乐山一模 ) 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 P 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 .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 .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 D .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解析: 图中共显示三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 P 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B   命题点二 反射及反射弧有关的实验分析 3 . (2019 · 福建福州检测 ) 在用脊蛙 ( 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 ) 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C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解析: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右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后肢和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其破坏的缩腿反射弧是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所以 C 选项正确。 1 .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 ( 如神经组织 ) 或细胞 ________________ 后,由 ____________ 状态变为 ____________ 状态的过程。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称神经冲动。 考点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感受外界刺激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电信号 ( 或局部电流 )    ② 传导过程 K + 外流  内负外正  Na + 内流←膜对 Na + 通透性增加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③ 传导特点: ____________ ,即图中 a←b→c 。 双向传导  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 如图 ) : a .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________ 。 b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________ 。 相反  相同  2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结构基础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树突  (2) 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化学信号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 .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3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兴奋传递过程 [ 思维探究 ] 以模式图理解兴奋传导与传递的过程 (1) 据图 1 回答: ①表示静息电位的是 ______ ,表示动作电位的是 ______ ,表示局部电流的是 ______ 。 ②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吗?为什么? 提示: 是单向的。因为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a   b   c   (2) 据图 2 回答: ①突触小泡的形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细胞器 ) 有关,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 __________ 。 ②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 ________ ,穿过 _____ 层生物膜,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③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 提示: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高尔基体、线粒体  组织液  胞吐  0   一定的流动性  [ 教材深挖 ] 1 .结合教材必修 3P 18 :神经细胞积累 K + 和 K + 外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提示: 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被动运输。 2 .教材必修 3P 19 相关信息:列举神经递质的种类。 提示: 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5 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3 .教材必修 3P 22 “ 拓展题 2 ” :说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与电流沿导线传导的异同。 提示: 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命题点一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特点分析 1 . (2018 · 全国卷 Ⅲ , T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 + 和 Na + 的分布特征是 (    ) A .细胞外 K + 和 Na +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 K + 和 Na +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 K + 浓度高于细胞内, Na + 相反 D .细胞外 K + 浓度低于细胞内, Na + 相反 解析: 神经细胞内 K + 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 Na + 浓度比细胞外低。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 K + 有通透性,造成 K +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D   2 . (2019 · 湖南怀化一模 ) 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 ab 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 . bd 段主要是 Na + 外流的结果 C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Na + 浓度,则 d 点将上移 D .若受到刺激后,导致 Cl - 内流,则 c 点将下移 B   解析: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d 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 Na + 内流的结果。若增加培养液中的 Na + 浓度,会使 Na + 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将增大;若受到刺激后,导致 Cl - 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将增大。 D   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 Na + 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 Na + 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 0 电位,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 0 电位。 C   解析: 图甲所示电流表的 a 、 b 两极置于膜外,指针不偏转,无法测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均为 a → b ;图乙中 t 1 ~ t 2 , t 3 ~ t 4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a 处和 b 处产生动作电位,并且曲线中偏离横轴的一段均由 Na + 内流造成,偏回横轴的一段均由 K + 外流造成。 5 . (2019 · 山东 K12 联盟联考 ) 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 a 、 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ab = b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 .在突触处完成 “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 的转变 C .刺激图乙中 b 、 c 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 1 、 2 次 D .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A     甲             乙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 ② 处,兴奋可以传到 ①③④⑤⑥ 处。在突触处完成 “ 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 的转变。图乙中 b 处有突触小泡, a 、 b 点在上一个神经元上, c 、 d 点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 ab = bd , b 和 c 之间有突触,所以 a 处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 d 处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 a 点不产生神经冲动, d 点可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命题点三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分析 6 . (2019 · 山东济宁模拟 ) Na + - K + 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 1 分子的 ATP ,它就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 + 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的 K + 泵入细胞内。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 A . Na + - K + 泵只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B . K + 从神经元进入内环境时需要消耗 ATP C . Na + - K + 泵的跨膜运输使神经元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D .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Na + - K + 泵的运输需要消耗 ATP D   解析: 据题意 “ Na + - K + 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 ” 可知, Na + - K + 泵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A 错误; K + 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从神经元细胞进入内环境,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 , B 错误; Na + - K + 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内 K + 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 Na + 浓度高于细胞内;而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是由 K + 外流形成的, C 错误;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需要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 + 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的 K + 泵入细胞内,此时 Na + 与 K + 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 , D 正确。 7 . (2019 · 山西太原模拟 )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 —— 肌肉接头的结构 ( 与突触的结构类似 ) 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 C .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 Na + 、 Cl - 同时内流 D .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D   解析: 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 A 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B 错误; Ach 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Ach 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 Na + 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 C 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并依题意可知: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D 正确。 8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 ( 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    ) A .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 .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 .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而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乙酰胆碱被分解,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 A 错误;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 B 、 D 错误;因此很可能是因为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C 正确。 突触影响兴奋传递情况的判断技巧 (1)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2) 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脊髓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  ③ 各级中枢的功能: 体温  水平衡  呼吸中枢  最高级中枢  身体  平衡  低级中枢  2 . 人脑的高级功能 (1) 感知外部世界。 (2) 控制机体的 ________ 活动。 (3) 具有语言、 ________ 、记忆和 ________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①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 连线 ] 反射  学习  思维  ② 学习和记忆 a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____________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__________ 的合成。 b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 ________ 的脑区有关。 c .长期记忆可能与 __________ 的建立有关。 神经递质  蛋白质  海马  新突触  [ 归纳提炼 ] 1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图 2 . 人体部分生理 ( 或病理 ) 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 ( 损伤 ) 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 V 区和 W 区 ( 高级中枢 ) 参与 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 V 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 [ 思维探究 ]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 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 。 (2) 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 。 (3) 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a→b→c→d→e   g→h→c→d→e   [ 教材深挖 ] 1 . ( 教材必修 3P 20 “ 资料分析 ” ) 说出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的不同。 提示: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 . ( 教材必修 3P 21 “ 侧栏思考 ” ) 说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强调反复复习的原因。 提示: 能被长期贮存的是反复被运用的信息。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命题点一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 1 .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 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 C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解析: 排尿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 髄的排尿中枢 , A 正确 ;言语区的 S 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它受损时,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 B 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高级功能, C 正确;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错误。 2 . (2019 · 河南洛阳一模 ) 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 .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 .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和 H 区参与 解析: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A 项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B 项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C 项正确;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和 H 区参与, D 项正确。 B   命题点二 学习与记忆功能的科学探究 3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 (H 区 ) 密切相关。图中的 Ⅰ ~ Ⅲ 表示生理过程。 (1) 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的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内的神经递质 —— 谷氨酸从突触小体释放到突触间隙,共通过了 ______ 层生物膜,所发生的神经信息的转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 次 / 秒、持续 1 秒的强刺激 (HFS) ,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 2 ~ 3 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 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 “ 记忆 ”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0   电信号→化学信号  如上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在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下, C 酶由无活性状态变成有活性状态。 Ca 2 +   钙调蛋白  (3) 研究发现,对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施以 HFS ,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完成过程 Ⅱ 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激活的 A 受体的通道蛋白开放,大量的 Na + 内流。此时发生的膜电位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据图可知,在突触处,神经信息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在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解析   (1)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利用了膜的流动性,通过了 0 层生物膜,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2) 图中显示, Ca 2 + 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 C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 球形变成多边形 ) , C 酶被激活。 (3) 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加 HFS ,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 H 区神经细胞内的 A 受体结合到细胞膜上,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激活的 A 受体的通道蛋白开放,大量的 Na + 内流,使得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5) 据图分析可知,在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因此神经信息只能单向传递。 1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2 .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 ( 如传出神经 ) ,则反射不能发生 (    ) 3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K + 外流 (    ) 4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 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5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 6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 课堂小结 · 内化体系 ……………………………………………………………………………………………………………… ◎ ×   √  √  ×   √  √  7 .膜内的 K + 通过 Na + - K + 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 8 .神经纤维膜内 K + /Na + 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 9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 10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 11 .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 12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 ×   ×   √  √  ×   ×   ◎1 .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2 .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3 .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大脑皮层传导兴奋。 4 .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2 个神经元 —— 传入 ( 感觉 ) 神经元和传出 ( 运动 ) 神经元。 ……………………………………………………………………………………………………………… ◎ 5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 (1)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 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6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的结构,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 7 .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