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8.34 KB
  • 2021-09-29 发布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36页 ◎ 第 2页 共 36页 2017-2018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下列细胞结构与其结构中包含的化学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核糖体﹣﹣蛋白质和 RNA B.高尔基体﹣﹣磷脂和糖类 C.内质网﹣﹣磷脂和蛋白质 D.细胞壁﹣﹣纤维素和淀粉 2.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细胞膜和拟核 B.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C.都有线粒体和核糖体 D.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单链 DNA 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细胞,但不易引起免疫反应。 AAV 的复制需要辅助病毒(通常为腺病毒),在缺乏辅助病毒时,AAV 整合其基因组到人类第 19 号染色体的 特异性位点,进入潜伏状态。下列有关 AAV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生物 B.遗传信息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C.可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D.与双链 DNA 病毒相比变种少 4. 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A.苏丹Ⅲ染色后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 B.高渗溶液处理后的紫色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温水处理后的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D.龙胆紫染色后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 下列关于囊泡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囊泡膜由单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 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6. 下列能合成 ATP 的细胞结构是( ) ①线粒体内膜 ②线粒体基质 ③叶绿体内膜 ④类囊体膜 ⑤叶绿体基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7. 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的生理过程是( ) A.[H]的生成 B.染色体的复制 C.ATP 与 ADP 转换 D.氨基酸脱水缩合 8.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 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9.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③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 C.ATP/ADP 的比值增加会降低过程①的速率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和过程④均产生[H] 10. 任何生命系统需要物质和能量不断地输入,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醋酸杆菌没有线粒体,利用无氧呼吸获得繁殖所需的能量 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利用无氧呼吸方式供给能量 C.植物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积累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D.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长期小于输出,自我调节能力趋于降低 11. 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实例和生物学原理对应不准确是( ) 第 3页 共 36页 ◎ 第 4页 共 36页 A.醋浸泡制成的腊八蒜不易腐败﹣﹣pH 过低抑制杂菌生长 B.优良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减少杂菌污染 C.果酒制作后期密封发酵瓶﹣﹣无氧呼吸促进酵母菌繁殖 D.低温下冷藏蔬菜﹣﹣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率 12. 以下细胞特征中,不属于癌细胞的是( ) A.细胞表面黏连糖蛋白减少 B.具有较小的核/质比 C.细胞分裂失去次数限制 D.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13. 下列关于基因操作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并非所有目的基因都可用 PCR 方法获取 B.通常以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C.限制酶识别并在特定位置断开氢键 D.DNA 连接酶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 14. 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 K 呈现蓝色。转 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 ) A.筛选 1 需要用含有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 2 需要用无色物质 K 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为使除草剂抗性基因 G 在农杆菌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的复制原点和启动子之 间 D.为从个体水平上检测图中玉米植株 A 是否具有抗除草剂性状,可采用的方法是用相应除草剂喷洒待测玉米 植株 15.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以克服生殖隔离得到新个体 C.动物细胞工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细胞工程不需要 D.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 16. 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以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 B.外植体脱分化培养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 C.若用某一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该细胞必须有完整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D.选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不能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植物体 17. 下列与 DNA 粗提取与鉴定过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涨破后将 DNA 释放出来 B.用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溶解提取物并离心后,须保留上清液 C.在提取液中加入 75%的冰酒精后蛋白质会与 DNA 分离并析出 D.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18. 如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 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C.a 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D.①→④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 19. 用根尖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可能会发生( ) A.细胞失去原有细胞的特征 B.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C.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细胞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20. 科研工作者利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步骤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禽流感病毒,通过离心获得抗原蛋白 B.多次注射适宜浓度的抗原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 C.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浆细胞与禽流感病毒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D.将单个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培养可获得多种单克隆抗体 第 5页 共 36页 ◎ 第 6页 共 36页 二、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细胞是个复杂而且精巧的生命系统.某同学对细胞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细胞体积不能过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B.细胞膜外覆盖大量糖蛋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 C.叶绿体内部堆叠大量基粒﹣﹣集中分布着的酶系催化光反应和碳(暗)反应进行 D.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排列和平均分配染色体,决定胞质分裂的分裂面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结构①中分解成 CO​ 2和水 B.结构③参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 C.结构①②③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结构①和④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 1时加入酶 C.右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 C 降低了 B 生成 A 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酶 C 活性降低导致 T​ 2后 B 增加缓慢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 1~T​ 2间隔缩短 如图曲线Ⅰ表示大豆在适宜温度、CO​ 2浓度为 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 Y 点时 改变了某条件,形成曲线Ⅱ所示的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X→Y,光合作用速率受温度制约 B.改变水分供应可引起曲线Ⅰ和Ⅱ差异 C.Q 点叶绿体基质中 C​ 5生成速率低于 P 点 D.P 点类囊体膜上生成 ATP 的速率高于 Q 点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秀丽隐杆线虫的 ced3、ced4 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 131 个细胞依然存活;ced9 基因突变 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无法得到成虫。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 A.ced3、ced4 基因是 131 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B.ced9 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 C.ced3、ced4 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凋亡 D.ced9 基因直接抑制 ced3、ced4 基因表达 研究者连续培养乳腺癌细胞,取样测定拥有不同 DNA 含量的细胞数目,结果如图所示。长春花碱阻碍纺锤 体微管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分裂。若向乳腺癌细胞的培养液中长时间持续添加长春花碱,用相同方法测定 每个细胞 DNA 含量与细胞数目,结果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第 7页 共 36页 ◎ 第 8页 共 36页 A. B. C. D. 从人的胰岛 B 细胞中提取出总 RNA,经逆转录后得到 cDN A.以 cDNA 为模板,利用 PCR 扩增目的基因,无法得到的是( ) A.胰岛素基因 B.微管蛋白基因 C.RNA 聚合酶基因 D.生长激素基因 科研人员通过 PCR 获得肝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白蛋白启动子,将该启动子与 Cre 重组酶基因结合构建表 达载体,培育出在肝细胞特异性表达 Cre 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肝细胞以获得转基因小鼠 B.PCR 获得白蛋白启动子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 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 DNA 聚合酶 D.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伊红美蓝培养基上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为黑色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 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这 一过程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 (1)线粒体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________,有利于酶的附着.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也会被________消化清除,所以线 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________运输到内质网. ②研究发现,细胞内 Ca​ 2+离子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 Ca​ 2+ 离子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________,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③由图可知,________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________, 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处理 L​ 1 L​ 2 L​ 3 W​ 1 W​ 2 W​ 3 W​ 1 W​ 2 W​ 3 W​ 1 W​ 2 W​ 3 干重 /g 2.91 3.43 2.31 2.58 3.79 2.86 1.93 2.34 2.41 注:1.L​ 1、L​ 2和 L​ 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 360、240 和 120μmol/(m​ 2•s).2.W​ 1、W​ 2和 W​ 3分 别代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 100%、70%和 40%. (1)该实验研究了________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2)据表分析,铁皮石斛在________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请绘出在此含水量条件下,铁皮石斛产量与 光照强度关系的柱状图.________. (3)在低光照情况下,由于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基质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表明植株可以通过积累 可溶性糖________,这是植株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5)为保证铁皮石斛的产量,请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________. 近些年,研究人员在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如图 1 所示。 第 9页 共 36页 ◎ 第 10页 共 36页 (1)图 1 中呈现了________细胞的产生过程(部分染色体未标出),细胞②被称为________,此时同源染色 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________。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在“逆反”减数分裂中,若 MⅡ中约 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那么可以估算出约________%的配子异常。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 2 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意义 是________。 萝卜的蛋白 A 具有广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对人体没有影响.我国科学家欲获得高效表达蛋白 A 的转 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做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酶处理蛋白 A 基因和 pET 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置于经 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悬液中,获得转基因大肠杆菌. (2)检测发现,转入的蛋白 A 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 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 A 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图 2 方式依 次进行 4 次 PCR 扩增,以得到新的蛋白 A 基因. ①这是一种定点的________技术. ②图 2 所示的 4 次 PCR 应该分别如何选择图 1 中所示的引物?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 选用该引物则划“×”). 引 物 A 引 物 B 引 物 C 引 物 D P C R 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P C R 2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P C R 3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P C R 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第 11页 共 36页 ◎ 第 12页 共 36页 _ _ _ _ (3)研究者进一步将含有新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和________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 用________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 A 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 A 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 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 ________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 A 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 A 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优点是 ________. 科研人员通过体细胞杂交培育食用菌新品种. (1)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杏鲍菇(A)和秀珍菇(B)单核菌株、双核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原生质体产量,结 果如表. 菌株 生长速度 (cm/d) 原生质体产 量 (10​ 7个 /mL) 菌株 生长速度 (cm/d) 原生质体产 量 (10​ 7个 /mL) 单核菌株 A​ 1 0.28 0.6 单核菌株 B​ 1 0.23 3.0 单核菌株 A​ 2 0.22 1.5 单核菌株 B​ 2 0.31 0.9 双核菌株 A​ 1 0.85 1.8 双核菌株 B​ 1 0.80 0.3 双核菌株 A​ 2 0.71 2.2 双核菌株 B​ 2 0.61 0.3 研究人员最终选择双核菌株 A​ 1和单核菌株 B​ 1作为亲本进行细胞融合,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 (2)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时,应严格控制酶的________等条件,以提高原生质体产量并降低破损率. (3)科研人员将双核菌株 A​ 1的原生质体进行高温灭活,使其仅能生存而无法繁殖.将灭活后的双核菌株 A​ 1与未灭活的单核菌株 B​ 1的原生质体用________试剂诱导融合.融合过程需要在________的缓冲溶液中 进行,以防止原生质体破裂. (4)科研人员将融合剂处理后的原生质体悬液涂布于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①菌种遗传背景的差异会导致菌丝之间出现相互排斥,能够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一条拮抗带.挑取________两 侧的一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筛选. ②研究发现,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一个喙状结构,称为锁状联合,而单核菌丝不出现.单核 菌株 B​ 1与灭活的双核菌株 A​ 1形成的融合子能够出现双核化,也可观察到锁状联合.科研人员进行显微 镜观察并从中选择________的一对菌株,进行下一步筛选. ③最终筛选出杂合菌株的方法是________. 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为制备抗 Myo 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 进行研究. (1)科研人员以 Myo 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取小鼠的脾脏细胞与________细胞诱导融合.用________培养基 筛选融合细胞,得到杂交瘤细胞. (2)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进行抗体阳性检 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多次重复该过程的目的是筛选获得抗 Myo 抗体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 (3)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图: 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与同一抗原表面的________结合.该检测方法中, 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获得三种抗 Myo 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 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 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________组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________. 在白酒发酵的窖池中,培养液的 pH≤4.5 后,酵母菌的代谢活动逐渐受到抑制,甚至停止发酵。耐酸性酵母 菌能在 pH≤3.5 的环境下继续表现出较强发酵能力,适宜作白酒发酵生产用菌种。为选育适合白酒生产的耐 酸性强的酵母菌,研究者进行实验。 (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窖池中培养液的 pH 会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_。 (2)取适量窖底泥、酒糟和黄浆水,分别溶于 10mL________中,再各取 1mL 上清液接入 10mL 麦芽汁培 养基中培养,2 天后分别接种到不同酸碱度的麦芽汁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见下表。 菌种来源 pH 窖底泥 酒糟 黄浆水 5.0 ﹢﹢﹢﹢﹢ ﹢﹢﹢﹢ ﹢﹢﹢﹢ 4.0 ﹢﹢﹢﹢ ﹢﹢﹢ ﹢﹢﹢﹢ 3.0 ﹢﹢﹢ ﹢﹢ ﹢﹢﹢ 2.5 ﹢﹢ ﹢ ﹢ 2.0 ﹢ ﹣ ﹣ 注:“+”越多表示菌体长得越好,“﹣”表示几乎不生长 第 13页 共 36页 ◎ 第 14页 共 36页 (3)在 pH≤3.5 的环境下,仍可检测到少量耐酸性酵母菌生长,这些菌株是基因________突变形成的。 (4)从 pH 为________的培养基中获得菌种,可通过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5)实验获得了三个耐酸性强的酵母菌菌株,特点如下表。 菌 株 A B C 特 点 p H ≤ 3 . 5 时 , 生 长 代 谢 正 常 、 优 于 其 它 常 规 菌 种 p H ≤ 3 . 5 时 , 生 长 代 谢 正 常 , p H 4 ~ 6 时 不 正 常 p H 2 . 5 ~ 6 , 生 长 代 谢 正 常 、 优 于 其 它 常 规 菌 种 依据菌株特点,研究者认为 C 菌株更适合作为白酒发酵菌株,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第 15页 共 36页 ◎ 第 16页 共 3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2018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答案】 D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1、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RNA 构成;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高尔基体由多个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车间. 【解答】 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NA 构成,A 正确; B、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具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的成分包括磷脂和糖类,B 正确; C、内质网是由膜连接的网状结构,具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的成分包括磷脂和蛋白质,C 正确; D、细胞壁的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没有淀粉,D 错误。 2. 【答案】 B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 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细 胞 核 无 成 形 的 细 胞 核 , 无 核 膜 有 成 形 的 细 胞 核 , 有 核 膜 、 核 仁 、 染 色 体 , 只 有 拟 核 、 核 仁 和 染 色 体 细 胞 质 只 有 核 糖 体 , 没 有 其 它 复 杂 的 细 胞 器 有 核 糖 体 、 线 粒 体 等 , 植 物 细 胞 还 有 叶 绿 体 等 细 胞 壁 细 胞 壁 主 要 成 分 是 肽 聚 糖 植 物 细 胞 壁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纤 维 素 第 17页 共 36页 ◎ 第 18页 共 36页 和 果 胶 分 裂 方 式 二 分 裂 有 丝 分 裂 、 无 丝 分 裂 和 减 数 分 裂 是 否 遵 循 遗 传 定 律 不 遵 循 孟 德 尔 遗 传 定 律 进 行 有 性 生 殖 时 , 核 基 因 的 遗 传 遵 循 孟 德 尔 遗 传 定 律 【解答】 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A 错误; B、蓝藻与酵母菌均能进行细胞呼吸,B 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 错误; D、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错误。 3. 【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信息“单链 DNA 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细胞,但不易引起免疫反应”等答题。 【解答】 A、AVV 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A 错误; B、遗传信息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 错误; C、AVV 能感染多种动物细胞,但不易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可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C 正确; D、AVV 为单链 DNA 病毒,不稳定的,易变异,因此与双链 DNA 病毒相比变种多,D 错误。 4. 【答案】 C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 1、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如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也能观察到染色体. 2、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 【解答】 A、苏丹Ⅲ染色后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这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 正确; B、高渗溶液处理后的紫色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这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B 正确; C、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 错误; D、龙胆紫染色后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这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D 正确。 5. 【答案】 A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 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 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 由线粒体提供. 【解答】 A、囊泡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由双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A 错误; 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 正确; C、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内加工成 熟后经囊泡运输至细胞膜,再分泌到细胞外,C 正确; 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 正确。 6. 第 19页 共 36页 ◎ 第 20页 共 36页 【答案】 D 【考点】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析】 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呼 吸产生 ATP,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解答】 ①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合成 ATP,①正确; ②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合成 ATP,②正确; ③叶绿体内膜不合成 ATP,③错误; ④类囊体膜是光反应场所,合成 ATP,④正确; ⑤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场所,消耗 ATP,⑤错误。 7. 【答案】 B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均具有[H]的合成;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 个阶段均能够合成 ATP. 2、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 【解答】 A、细胞一定会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具有[H]的生成, A 错误; B、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因此细胞中不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因此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 染色体复制,B 正确; C、植物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一定存在 ATP 的合成,即存在 ATP 与 ADP 转换,C 错误; D、植物细胞中都具有核糖体,因此一定存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D 错误。 8. 【答案】 D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 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解答】 解:A.蔗糖的水解形成单糖,使筛管和薄壁细胞间的浓度差增大,有利于蔗糖通过其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 输,A 正确; B.筛管中的单糖靠单糖转运载体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方式为协助扩散, B 正确; C.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因此 ATP 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 糖的运输,C 正确; D.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 错误。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④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苹果果实能进行过程①和④;无氧呼 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解答】 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③,A 正确;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即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B 正确; C、ATP/ADP 的比值增加,说明 ATP 有积累,使细胞呼吸强度降低,所以会降低过程①的速率,C 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又将丙酮酸和[H]转化成乳酸,D 错误。 10. 【答案】 A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原核生物能够进行有氧呼吸,这是由于细 胞中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 【解答】 A、醋酸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能够进行有氧呼吸,A 错误; 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利用无氧呼吸方式供给能量,B 正确; C、植物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积累生长所需的有机物,C 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长期小于输出,自我调节能力趋于降低,D 正确。 11. 【答案】 C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 6H​ 12O​ 6+6H​ 2O+60​ 2→ ​ 6CO​ 2+12H​ 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 6H​ 12O​ 6→ ​ 2CO​ 2+2C​ 2H​ 5OH+能量.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 第 21页 共 36页 ◎ 第 22页 共 36页 蛋白质→ ​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 ​ 甘油和脂肪酸. 3、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值的影响. 【解答】 A、pH 过低,溶液呈酸性,能够抑制杂菌生长,所以醋浸泡制成的腊八蒜不易腐败,A 正确; B、现代腐乳生产接种优良的毛霉菌种,不仅可以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而且能保证腐乳的风味,保证腐乳 质量,B 正确; C、果酒制作后期密封发酵瓶,产生缺氧环境,促进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C 错误; D、由于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所以低温下冷藏蔬菜,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 率,D 正确。 12. 【答案】 B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癌细胞的特征: (1)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 【解答】 A、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A 正确; B、癌细胞代谢旺盛,物质运输速度快,具有较大的核/质比,B 错误; C、癌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 正确; D、癌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 正确。 13. 【答案】 A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 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和 DNA 聚合酶的区别: ①DNA 连接酶是在两个 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 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 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DNA 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 DNA 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③DNA 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 DNA 聚合酶需要模板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 A、PCR 技术适用于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即并非所有目的基因都可用 PCR 方法获取,A 正确; B、通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B 错误; C、限制酶识别并在特定位置断开磷酸二酯键,C 错误; D、DNA 连接酶可将 DNA 片段连接起来,DNA 聚合酶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D 错误。 14. 【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 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 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 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 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筛选 1 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 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A 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 K 呈现蓝色,因此筛选 2 需要用无色物质 K 处理愈伤组织 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B 正确; C.除草剂抗性基因 G 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因此该基因只能在愈伤组织中正确表达,不能在农杆菌中 表达,另目的基因片段要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C 错误; D.要从个体水平检测玉米植株 A 是否具有抗除草剂性状,可用相应除草剂喷洒待测玉米植株,D 正确。 故选 :C。 15. 【答案】 D 【考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 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 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 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 物. 【解答】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 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不能得到新个体,B 错误; C、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 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D 正确。 16. 第 23页 共 36页 ◎ 第 24页 共 36页 【答案】 C 【考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 (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 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解答】 A、以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A 正确; B、外植体脱分化培养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B 正确; C、若用某一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该细胞必须有完整的细胞核,但不需要叶绿体,C 错误; D、选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是单倍体植株,不能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植物体,D 正确。 17. 【答案】 B 【考点】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 【解析】 1、DNA 的溶解性 (1)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 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 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 DNA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2)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 DNA 与蛋白质进 一步的分离. 2、DNA 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 DNA 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 60﹣80℃的高温,而 DNA 在 80℃以上 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 DNA 没有影响. 3、DNA 的鉴定 在沸水浴条件下,DNA 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 DNA 的试剂. 【解答】 A、猪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用于 DNA 的粗提取,A 错误; B、DNA 在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大,故用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溶解提取物并离心后,须保留上 清液,B 正确; C、在提取液中加入 95%的冰酒精后蛋白质会与 DNA 分离并析出,C 错误; D、将提取到的丝状物先溶解到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溶液,沸水浴加热后,溶液变为蓝色, D 错误。 18. 【答案】 A 【考点】 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的发育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为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图中①为受精作用,②③④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a 为囊胚, b 为原肠胚. 【解答】 A、①是受精作用,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 错误; B、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B 正确; C、a 时期为囊胚,其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分离到胚胎干细胞,C 正确; D、①~④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D 正确。 19. 【答案】 D 【考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 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 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解答】 用根尖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 A、脱分化使细胞失去原有细胞的特征,A 正确; B、脱分化过程中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 正确; C、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 正确; D、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脱分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减数分裂,D 错误。 20. 【答案】 B 【考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 B 淋巴 细胞;诱导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 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 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解答】 A、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存,A 错误; B、多次注射适宜浓度的抗原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B 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与浆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C 错误; D、将单个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培养只能获得一种抗体,D 错误。 二、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答案】 C 【考点】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膜的功能 第 25页 共 36页 ◎ 第 26页 共 36页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 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 DNA、RNA. 3、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功能. 【解答】 A、细胞体积不能过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A 正确; B、细胞膜外覆盖大量糖蛋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B 正确; C、叶绿体内部堆叠大量基粒﹣﹣集中分布着的酶系催化光反应的进行,催化暗反应进行的酶分布在叶绿体 基质中,C 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排列和平均分配染色体,决定胞质分裂的分裂面,D 正确。 【答案】 D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其中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 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④ 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解答】 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结构①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成 CO​ 2和水,A 错 误; B、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则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 错误; C、结构②为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 错误; D、结构①为线粒体,其中能进行 DNA 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结构④为核糖体,其中 能进行翻译过程,因此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 正确。 【答案】 B 【考点】 酶的特性 【解析】 分析曲线图: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 1时加入酶 C.加入酶 C 后,A 浓度逐渐降低,B 浓度逐渐升高,说 明酶 C 催化物质 A 生成了物质 B. 【解答】 A、T​ 1时加入酶 C 后,A 浓度逐渐降低,B 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 C 催化物质 A 生成了物质 B.由于酶能降 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 错误; B、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 正确; C、T​ 2后 B 增加缓慢是反应物 A 减少导致的,C 错误; D、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 1~ T​ 2间隔边长,D 错误。 【答案】 A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 2浓度、温度等.由于题中提出“曲线 I 表示大豆在最适温度”, 因此 Q 点温度不是限制此曲线中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因此制约 X 点的光合作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 光照强度.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A、X→Y,光照强度从弱到强达到光饱和点,该段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A 错误; B、改变水分供应可引起气孔开度的变化,造成曲线Ⅰ和Ⅱ差异,B 正确; C、Q 点与 P 点相比,Q 点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暗反应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速率较低,此时叶绿体 基质中 C​ 5生成速率低于 P 点,C 正确; D、Q 点与 P 点相比,P 点光合速率较大,光反应中类囊体膜上生成 ATP 的速率高于 Q 点,D 正确。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 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 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 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解答】 解: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细胞①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A 正确; B.细胞②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细胞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而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因此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C 正确; D.根据细胞③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又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和颜色,可判断细胞④ 为第一极体,不含同源染色体,D 错误。 故选:D。 【答案】 D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ced3、ced4 控制细胞凋亡,两个基因突变后,细胞不能正常凋亡;而 ced9 基因可以抑制细 胞凋亡,其突变导致细胞凋亡。 【解答】 A、ced3、ced4 基因为促凋亡基因,可以在 131 一个该凋亡的细胞中表达,A 正确; B、ced9 基因突变后细胞胚胎期死亡,表明该基因可以抑制凋亡,B 正确; C、ced3、ced4 基因可以促进凋亡,C 正确; D、无法根据题干推断 ced9 基因与 ced3、4 之间的关系,D 错误。 【答案】 D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第 27页 共 36页 ◎ 第 28页 共 36页 有丝分裂的过程: 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核摸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简称: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简称:形定数清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简称:点裂数加均分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摸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 【解答】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长春花碱阻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分裂。根据有丝分裂过程可知,纺锤体 微管形成于前期,所以若向乳腺癌细胞的培养液中长时间持续添加长春花碱,则最终所以细胞将处于有丝分 裂前期,即所有细胞中 DNA 的相对值都是 2。 【答案】 D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解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 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 ABC、胰岛素基因、微管蛋白基因和 RNA 聚合酶基因在胰岛 B 细胞中都会表达,因此胰岛 B 细胞中有这些基 因的 mRNA,经过题干步骤可获得这三者基因,ABC 错误; D、生长激素基因在胰岛 B 细胞中不表达,因此胰岛 B 细胞中没有这些基因的 mRNA,经过题干步骤不能获 得该基因,D 正确。 【答案】 B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 成法. 3、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 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 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 DNA 链;第 三步:加热至 70~75℃,热稳定 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 基因转录出 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 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 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 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 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 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解答】 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以获得转基因小鼠,A 错误; B、PCR 技术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B 正确; 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C 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D 错误。 【答案】 A 【考点】 培养基的种类及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培养基按功能分: 种 类 制 备 方 法 特 征 用 途 选 择 培 养 基 培 养 基 中 加 入 某 种 化 学 根 据 某 种 微 生 物 的 特 殊 加 入 青 霉 素 分 离 得 到 酵 第 29页 共 36页 ◎ 第 30页 共 36页 成 分 营 养 要 求 或 其 对 某 化 学 、 物 理 因 素 的 抗 性 而 设 计 的 培 养 基 使 混 合 菌 样 中 的 劣 势 菌 变 成 优 势 菌 , 从 而 提 高 该 母 菌 和 霉 菌 菌 的 筛 选 率 鉴 别 培 养 基 加 入 某 种 试 剂 或 化 学 药 品 依 据 微 生 物 产 生 的 某 种 代 谢 产 物 与 培 养 基 中 特 定 试 剂 或 化 学 药 品 反 应 , 产 生 明 显 的 特 征 变 化 而 鉴 别 和 区 分 菌 落 相 似 的 微 生 物 伊 红 和 美 蓝 培 养 基 可 以 鉴 别 大 肠 杆 菌 第 31页 共 36页 ◎ 第 32页 共 36页 设 计 【解答】 解:A.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 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A 错误; B.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深紫色(黑色),并有金属光泽,B 正确;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 正确;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 正确。 故选:A。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 【答案】 有氧呼吸,增大膜面积 溶酶体 细胞骨架,释放 Ca​ 2+离子,使细胞质基质内 Ca​ 2+离子浓度升高,Ca​ 2+离子与马达蛋白结合,内质网 (膜),M 蛋白与 D 蛋白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分析题图: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M 蛋白 与 D 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解答】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衰老的细胞器会被溶酶体消化清除. 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内质网. ②研究发现,细胞内 Ca​ 2+离子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 Ca​ 2+ 离子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释放 Ca​ 2+离子,使细胞质基质内 Ca​ 2+离子浓 度升高,Ca​ 2+离子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③由图可知,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M 蛋白与 D 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答案】 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 L​ 2W​ 2, 光反应,ATP 和[H] 从而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 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 70%左右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量.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基本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量,所以其探究题目为光 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表中铁皮石斛在 L​ 2W​ 2条件下的干重增加为 3.79g 最大,生长状况最好.绘制柱状图时横坐标为光照强度, 纵坐标为铁皮石斛产量,根据表中数据即可正确作图,据图柱状图见答案. 在低光照情况下,光反应较弱,产生的[H]和 ATP 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 在基质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表明植株可以通过积累可溶性糖从而提高细胞的 渗透调节能力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强细胞吸水能力,这是植株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据表分析,在强光条件下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 70%左右铁皮石斛的干重增加最多. 【答案】 卵,初级卵母细胞,交叉互换 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23 增加配子多样性的概率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因此是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常规”减数分裂过程: ①是卵原细胞,②是初级卵母细胞,②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③是次 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②~③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④是卵细胞、第二极体、第一极体,此时第一极 体没有继续分裂,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进入卵细胞和第二 极体;“逆反”减数分裂过程:MⅠ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答】 由分析可知,图 1 是卵细胞形成过程;②是初级卵母细胞,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 叉互换。 由题图可知,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 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 MⅡ同源染色体分;在“逆反”减数分裂中,若 MⅡ中约 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由于一个次 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因此配异常的比例是 23%。 由题图 2 可知,经过 MⅡ形成的卵细胞含有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未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的概率低,增加配 子多样性。 【答案】 限制酶和 DNA 连接,CaCl​ 2 基因突变,√,√,×,×,×,×,√,√,×,×,×,×,√,×,×,√ 含有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 质粒),抗原﹣抗体杂交,抑菌圈 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第 33页 共 36页 ◎ 第 34页 共 36页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 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 (1)两种 DNA 连接酶(E•coliDNA 连接酶和 T​ 4DNA 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 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 来;而 T​ 4DNA 连接酶来源于 T​ 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 (2)与 DNA 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 酯键.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 DNA 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 DNA 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 DNA 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 DNA 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 力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 成法. 3、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 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 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 DNA 链;第 三步:加热至 70~75℃,热稳定 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 基因转录出 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 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 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 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 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 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解答】 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处理蛋白 A 基因和 pET 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大肠杆菌作 为受体细胞,需要用氯化钙处理,以便重组质粒的导入. 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经过 4 次 PCR 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 ②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 A 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因此 4 次 PCR 应该分别选择如图所示的引物:如下表所示 引 物 A 引 物 B 引 物 C 引 物 D P C R 1 √ √ × × P C R 2 × × √ √ P C R 3 × × × × P C R 4 √ × × √ . 将含有新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含有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 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 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 A 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 A 基因 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 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 A 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 A 基因的大肠杆菌,是因为蛋白 A 基因 的发酵产物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答案】 双核菌株 A​ 1生长速度快,单核菌株 B​ 1原生质体产量高 浓度和处理时间 第 35页 共 36页 ◎ 第 36页 共 36页 PEG,等渗 拮抗带,(拮抗带)两侧菌株均有锁状联合,将上述有锁状联合的菌种分别与 B1 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若出现 拮抗带则该菌种为杂合菌株 【考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 【解析】 分析题图:生长速度最快的是双核菌株 A​ 1生长速度快,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单核菌株 B​ 1.若要制备 即生长速度快而且原生质体产量又高的,应采用双核菌株 A​ 1和单核菌株 B​ 1作为亲本进行细胞融合. 【解答】 研究人员最终选择双核菌株 A​ 1和单核菌株 B​ 1作为亲本进行细胞融合,选择的理由是双核菌株 A​ 1生长 速度快,单核菌株 B​ 1原生质体产量高. 原生质体放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放在高渗溶液中会失水皱缩,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时,应严格控 制酶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等条件,以提高原生质体产量并降低破损率. 科研人员将双核菌株 A​ 1的原生质体进行高温灭活,使其仅能生存而无法繁殖.将灭活后的双核菌株 A​ 1 与未灭活的单核菌株 B​ 1的原生质体用 PEG 试剂诱导融合.融合过程需要在 等渗的缓冲溶液中进行,以防 止原生质体破裂. 科研人员将融合剂处理后的原生质体悬液涂布于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①菌种遗传背景的差异会导致菌丝之间出现相互排斥,能够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一条拮抗带.即融合的菌株会 出现拮抗带,挑取拮抗带两侧的一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筛选. ②研究发现,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一个喙状结构,称为锁状联合,而单核菌丝不出现.单核 菌株 B​ 1与灭活的双核菌株 A​ 1形成的融合子能够出现双核化,也可观察到锁状联合.科研人员进行显微 镜观察并从中选择(拮抗带)两侧菌株均有锁状联合的一对菌株,进行下一步筛选. ③最终筛选出杂合菌株的方法是将上述有锁状联合的菌种分别与 B1 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若出现拮抗带则 该菌种为杂合菌株 【答案】 骨髓瘤,选择 产量大、纯度高 不同部位(表位),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6,产物量 【考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 B 淋巴细胞;诱导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 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 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 性抗体的细胞群.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6、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 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解答】 取小鼠的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再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细胞,得到杂交瘤细胞. 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进行抗体阳性检测并多 次重复上述操作,多次重复该过程的目的是筛选获得抗 Myo 抗体产量大、纯度高的杂交瘤细胞. 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与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该检测方法中, 酶标抗体的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研究人员获得三种抗 Myo 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 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 科研人员需要进行 6 组实验,分别是 AA、BB、CC、AB、AC、BC,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 【答案】 异养兼性厌氧型,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可形成碳酸;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了其他酸性物质 无菌水 自然(自发) 2﹣3,划线法或稀释涂布 该菌对 pH 的耐受范围更大,发酵初期 pH 近中性,C 菌种适合此环境,更易于形成优势菌群;发酵后期 pH 逐渐降低,C 菌种依然能正常生长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1、葡萄酒与白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 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适 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18~25℃。 2、微生物计数方法通常有血细胞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在发酵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可形成碳酸;并且代谢过程 中还产生了其他酸性物质,因此窖池中培养液的 pH 会逐渐下降。 为了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取适量窖底泥、酒糟和黄浆水,分别溶于 10mL 无菌水中。 根据题意可知,“培养液的 pH≤4.5 后,酵母菌的代谢活动逐渐受到抑制,甚至停止发酵”,在 pH≤3.5 的环境 下,仍可检测到少量耐酸性酵母菌生长,这些菌株是基因自然(自发)突变形成的。 为选育适合白酒生产的耐酸性强的酵母菌,需要从 pH 为 2﹣3 的培养基中获得菌种,可通过划线法或稀释涂 布法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据表分析可知,C 组菌对 pH 的耐受范围更大,发酵初期 pH 近中性,C 菌种适合此环境,更易于形成优势菌 群;发酵后期 pH 逐渐降低,C 菌种依然能正常生长,所以 C 组菌株更适合作为白酒发酵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