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7.50 KB
  • 2021-09-29 发布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打靶模拟)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都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细胞,A错误;‎ 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为细胞,C错误;‎ D、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酵母菌、蓝藻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藻没有 B. 酵母菌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蓝藻没有 C. 酵母菌有各种细胞器,蓝藻没有细胞器 D. 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B、酵母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蓝藻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因此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以及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蓝藻没有,A、B项正确;‎ C、酵母菌有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蓝藻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项错误;‎ D、酵母菌没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项正确。‎ 故选C。‎ - 28 -‎ ‎3.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 若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由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C. 用凹面反光镜聚光,视野中的图像一定更加清晰 D. 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换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A项错误;‎ B、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实物在视野的右上方,若将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由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项错误;‎ C、凹面反光镜聚光,可增大视野亮度,但对于某些观察材料而言,视野中的亮度高,反而使观察到的图像不清晰,C项错误;‎ D、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换用高倍镜观察,若使物像清晰,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H C. 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含量少、作用小 D. 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O ‎【答案】A ‎【解析】‎ ‎【详解】AD、C是细胞中最基本元素,也是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A项正确,D项错误;‎ B、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B项错误;‎ C、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却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其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C项错误。‎ 故选A。‎ - 28 -‎ ‎5.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膜的组成中有少量的胆固醇 B. 组成RNA与DNA的碱基都不同 C. 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的多聚体 D. 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使之失活 ‎【答案】B ‎【解析】‎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项正确;组成RNA的碱基是A、G、C、U,组成DNA的碱基是A、G、C 、T,B项错误;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C项正确;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使之失活,D项正确。 ‎ ‎6.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B.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有关 C. 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消耗能量 D. 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检测的结构是一CO—NH—‎ ‎【答案】C ‎【解析】‎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组成细胞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A项正确;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的R基有关,B项正确;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是否消耗能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在消化道内,或者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则不消耗能量,如果是人体合成了不合格的蛋白质,被泛素贴上标签,再运到特定的位点去水解,则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在碱性条件下肽键(一CO—NH—)与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结合生成紫色的络合物,D项正确。‎ ‎7.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事实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B. 去掉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仍能控制合成肽链 C. 组成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D. 精子与卵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保证了彼此间的相互识别 - 28 -‎ ‎【答案】B ‎【解析】‎ ‎【详解】A、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而蛋白质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能体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项错误;‎ B、去掉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RNA,若剩余部分仍能控制合成肽链,则不能体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项正确;‎ C、组成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能体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项错误;‎ D、糖蛋白是由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保证了彼此间的相互识别,能体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项错误。‎ 故选B。‎ ‎8. 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 A. 构成生物膜携带遗传信息 B. 携带遗传物质 C. 储存能量 D. 调节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的分类及功能: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 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A错误; B、脂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B正确; C、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C错误; D、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D错误。 ‎ - 28 -‎ 故选B。‎ ‎9.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 健那绿对活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染色 B.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C.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内的DNA和RNA进行染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B ‎【解析】‎ 健那绿对活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染色,在中性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在碱性条件下肽键(一CO—NH—)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色的络合物,B项正确;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内的DNA和RNA进行染色,在偏酸性条件下进行,C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强酸或强碱会杀死细胞,因此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10. 下图是细胞中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一S—S—”是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4‎ B. 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和两个氨基 C. 图中氨基酸间的“—”(化学键)是在内质网中形成的 D.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基因的碱基序列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 28 -‎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0—2=38个,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形成“—S—S—”脱去的2个H的相对分子质量=18×38+2=686,A项错误;该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构成,因此至少含有两个羧基和两个氨基,B项错误;连接氨基酸间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键是在核糖体中形成的,C项错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基因的碱基序列决定的,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脱水缩合、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相关的计算能力。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组成人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碱基有4种 ‎【答案】C ‎【解析】‎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A、B项正确;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是DNA的碱基有A、T、C、G四种,D项正确。‎ ‎12.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都含有DNA B. 染色质、细胞膜都含有C、H、0、N、P元素 C. 糖蛋白、抗体都具有识别作用 D. 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 ‎ ‎ - 28 -‎ ‎【详解】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项错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因此二者都含有C、H、0、N、P元素,B项正确;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作用,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项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项正确。‎ ‎13.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检测时,可选用葡萄、草莓做为实验材料 B.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呈无色 C. 蛋白质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D. 脂肪鉴定过程中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本题涉及的实验,都不宜选择有色材料,以防止实验材料本身具有的颜色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干扰。‎ ‎【详解】还原糖检测时,应选择白色或接近于白色的生物组织,葡萄和草莓有颜色,不适宜用作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材料,而应选择苹果或梨,A项错误;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呈蓝色,B项错误;蛋白质鉴定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项错误;脂肪鉴定过程中,在子叶薄片上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用50﹪酒精洗去浮色,D项正确。‎ ‎14.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分子包括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 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脂肪耗氧少,产能多 D. 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磷脂分子包括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项正确;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项正确;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脂肪耗氧多,产能多,C项错误;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之一,因此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D项正确。‎ ‎15. 合适比例的K+、Ca+、Na+浓度是维持心肌正常收缩的保证,说明无机盐具有的功能 - 28 -‎ A. 为肌细胞提供能量 B. 维持肌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C. 维持生物体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D. 参与构建生物体和细胞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合适比例的K+、Ca+、Na+浓度是维持心肌正常收缩的保证,这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16. 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检测放射性,下列最先出现放射性的膜结构是( )‎ A. 线粒体 B. 溶酶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 ‎【详解】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但核糖体无膜结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最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的膜结构是内质网。 故选C。‎ ‎17. 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加快 B. 分泌蛋白的加工及运输过程中,伴随着膜成分的更新 C. 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内容物的结构与功能相同 ‎【答案】B ‎【解析】‎ - 28 -‎ 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项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中,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形成有一对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而后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膜成分的更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内容物的结构与功能不同,B项正确,D项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所以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并不都是通过核孔进行,C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18. 生物学上经常采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来描述一种生命现象或规律。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彩色照片 B. 数学公式 C. 航空模型 D. 定义 ‎【答案】A ‎【解析】‎ 模型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彩色照片不属于模型,A项正确;数学公式属于数学模型,B项错误;航空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项错误;定义属于概念模型,D项错误。‎ ‎19.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是不均匀的 B.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少量的糖类和脂肪 C. 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其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 ‎ - 28 -‎ ‎【详解】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是不均匀的,如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项正确;细胞膜表面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但没有脂肪,B项错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物质运输功能,单细胞生物如硝化细菌的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膜上,与能量转换密切相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其信息传递的功能密切相关,C项正确;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其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如糖蛋白减少,D项正确。‎ ‎20.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构成 B.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C. 生物膜将细胞内区室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 D. 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构成,A项正确;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B项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的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项正确;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项错误。‎ ‎21. 细胞骨架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成分为纤维素 B. 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作用 C. 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有关 D. 可以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作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综上所述,A项错误,B、C、D三项均正确。‎ ‎2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 揭示了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魏尔肖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学说的创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答案】B - 28 -‎ ‎【解析】‎ ‎【分析】‎ ‎ 【详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A项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项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项正确;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细胞都来自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D项正确。‎ ‎23.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长期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器 B. 原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C.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合成与分泌的物质不同 D. 溶酶体富含水解酶、突触小泡富含神经递质是高尔基体分类包装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所有细胞长期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器,A项正确;原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如蓝藻)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B项错误;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说明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合成与分泌的物质不同,C项正确;溶酶体富含水解酶、突触小泡富含神经递质是高尔基体分类包装的结果,D项正确; ‎ ‎24. 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噬体的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 B. 自噬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28 -‎ C. 自噬溶酶体中的水解产物进入细胞质再度利用需要穿过两层膜 D. 溶酶体中缺乏分解Si0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自噬体由2层生物膜、4层磷脂分子构成,A项正确;自噬作用通过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进而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因此其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项正确;自噬溶酶体中的水解产物进入细胞质再度利用需要穿过一层膜,C项错误;溶酶体缺乏分解Si02的酶,而Si02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因此溶酶体中缺乏分解Si02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D项正确。‎ ‎25. 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②与核糖体以及某种RNA的形成有关 B. 不同生活状态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C. 大分子物质例如DNA等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所有物质分子通过核孔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染色体(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③表示核孔,大分子通过的通道。‎ ‎【详解】结构②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形成有关,A正确;不同生活状态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不同,B错误;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RNA等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是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C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孔道,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通过核孔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小分子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A。‎ - 28 -‎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以及相关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核质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细胞核携带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D. 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代谢的绝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中完成的,因此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项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项正确;‎ 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细胞核携带生物大部分的遗传信息,C项错误;‎ D、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项正确。 ‎ 故选C。‎ ‎27.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 人的肝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 大肠杆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在其中。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常用来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详解】A、人肝细胞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大于2倍,A错误;‎ B、蛙是两栖动物,红细胞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大于2倍,B错误;‎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将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C错误;‎ - 28 -‎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28. 对细胞膜结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A.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B. 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题文可知,需要利用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做出判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其中。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详解】A.根据相似相融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中只有一层细胞膜,由此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结果是标记了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均匀分布了,再结合其他证据从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本题选择C。‎ ‎【点睛】本题文需要识记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并且能够把握实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实验生物学的观点。‎ ‎29. 下图中曲线a、b表示两种物质浓度变化对其运输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 -‎ A. 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的 B. 方式a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只要增加能量,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一定提高 D. 温度变化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坐标曲线图显示,a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如O2)、协助扩散(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A项错误;方式a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方式b即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若为协助扩散,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与能量无关,若为主动运输,则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均有关,因此增加能量,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不一定提高,C项错误;温度变化会影响物质的运动速率,因此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注意区分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 ‎30.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时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B. 该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C. 必须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 D.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 ‎【答案】C - 28 -‎ ‎【解析】‎ ‎【分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第一次观察时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充满整个细胞,A正确; B、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B正确; C、用低倍物镜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C错误; D、第二次观察时植物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D正确。 故选C。‎ ‎31. 将两个相同的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两种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材料可选用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 B. 若适当减小B溶液的浓度,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5—lOmin两条曲线的本质区别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所致 D. 6min时两个细胞均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答案】C ‎【解析】‎ - 28 -‎ 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有中央液泡,当其处于高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会失水而发生渗透作用,A项正确;曲线图显示,处于A溶液中的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说明其溶液的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处于B溶液中的细胞,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失水量先逐渐增加而后又逐渐减少,说明其溶液的溶质可被细胞吸收,因此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溶液的溶质的差异所导致,C项错误;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细胞失水速率变慢、失水量变少,a点下降,但是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吸水提前出现,复原时间缩短,所以b点应左移,B项正确; 6min时两个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项正确。‎ ‎32. 下列有关水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洋葱鳞片叶浸润在清水中,可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B. 在渗透装置的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只能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一方运动 C.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后再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答案】B ‎【解析】‎ ‎【分析】‎ ‎ 【详解】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浸润在清水中,可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A项正确;在渗透装置的半透膜两侧,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一方运动的数量多于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一方运动的数量,B项错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后再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C项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制作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经盐酸水解后,需要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D项正确。‎ ‎33. 如图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及其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代表化学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乙、丙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但甲不是 B. 结构1中的甲和大多数乙都可以运动 C. 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同时含有结构1和结构2‎ - 28 -‎ D. 结构2经酸性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结构1是生物膜,结构2是染色体,甲为磷脂,乙为蛋白质,丙为DNA。蛋白质和DNA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但磷脂不是,A正确;‎ B、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B正确;‎ C、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生物膜,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C正确;‎ D、染色体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D错误。‎ 故选D。‎ ‎34.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 B. 两种细胞器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 C. 与两种细胞器代谢有关的酶都分布在内膜上 D. 两种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答案】B ‎【解析】‎ 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A项错误;两种细胞器中都有DNA和核糖体,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过程,B项正确;与叶绿体代谢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与线粒体代谢有关的酶分布在基质中和内膜上,C项错误;两种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线粒体是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膜面积增大,D项错误。‎ ‎35.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越冬时多处于冬眠状态,其抗寒性与体内甘油、山梨醇等有机物的积累相关。下列有关越冬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有所增强 B. 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所减弱 C. 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D. 甘油等有机物主要储存在液泡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昆虫是变温动物,越冬时体温降低,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和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有所减弱,A项错误,B项正确;‎ C、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C项错误;‎ - 28 -‎ D、昆虫细胞没有液泡,D项错误。‎ 故选B。‎ ‎36.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器甲一定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上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一定是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柱形图中的三种细胞器均来自于动物细胞。细胞器甲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核酸,说明甲为线粒体,因此细胞器甲一定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项正确;‎ B、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具有膜结构,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泌无关,B项错误;‎ C、细胞器丙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不含有脂质,说明无膜结构,据此推知细胞器丙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中进行翻译时,mRNA上构成密码子的3个相邻的碱基可与相应tRNA上的构成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互补配对,C项正确;‎ D、组成硝化细菌的细胞为原核细胞,图示动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即丙,D项正确。 ‎ 故选B。‎ ‎【点睛】‎ - 28 -‎ 本题以“反映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中的三种有机物的含量柱形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细胞器甲、乙、丙中的三种有机物含量”这一解题的切入点,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7. 亲核蛋白具有头、尾结构,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亲核蛋白头部、尾部及完整的亲核蛋白分别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质中,结果在细胞核中只发现了被标记的亲核蛋白尾部和完整的亲核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关键部位是头部 C. 亲核蛋白的尾部可能与信息交流有关 D. 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只能单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亲核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跨膜运输,而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因此其方式不是主动运输,A项错误;‎ BC、由题意“在细胞核中只发现了被标记的亲核蛋白尾部和完整的亲核蛋白”可知:放射性尾部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但放射性头部却不能,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关键部位是尾部,该尾部可能与信息交流有关,B项错误,C项正确;‎ D、题意信息不能说明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只能单向进行,D项错误。‎ 故选C。‎ ‎38. 盐碱地中某种植物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了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 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不同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液泡,可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由此说明: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 B、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说明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项正确;‎ CD、该载体蛋白协助Na+‎ - 28 -‎ 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使细胞的吸水力增强,因此有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C项错误,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以题意“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为切入点,准确定位Na+跨膜运输进入液泡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渗透作用等知识分析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39. 取甲、乙、丙三种植物组织切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B. 实验中,丙切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实验中,乙切块细胞内蔗糖浓度与浸泡液中蔗糖浓度相等 D. 实验后,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一定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变大;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不变。‎ ‎【详解】A.据此分析实验结果“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可知,实验前,蔗糖溶液>甲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丙细胞液浓度,所以实验前各切块细胞液浓度:丙>乙>甲,A项正确;‎ B.实验中,丙切块细胞的吸水,导致其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项错误;‎ C.实验中,乙切块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项错误;‎ D.实验中,甲切块细胞不断失水,若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实验后,甲切块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一定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 28 -‎ 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即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跨膜运输的。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以题意中“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和“定时间后测得甲浸泡液的浓度变小,乙浸泡液的浓度不变,丙浸泡液的浓度变大”为切入点,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 ‎40.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及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而K+也可以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子泵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 B.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 C. 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D. 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该质子泵运输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可见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H+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胃腔是酸性环境),说明该质子泵运输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质子泵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及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质子泵具有运输功能,另外“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说明质子泵催化ATP的水解,因此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A正确; 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正确; D、K+进入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而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方式,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二、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位置上 ‎41.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28 -‎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接受信息的结构是________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 ‎(2)神经元间、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间及精子与卵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通常是通过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该图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 受体 (2). 糖蛋白(蛋白质) (3). C、B、A (4). 胞间连丝 (5). 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等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情况。梳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主要方式及其相关实例并形成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图示的特点,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 靶细胞接受信息的结构是细胞膜外侧的受体,其化学成分为糖蛋白(蛋白质)。‎ ‎(2) 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神经元,被靶细胞识别,因此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C;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并被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所以其信息交流方式为B;精子与卵细胞间是通过二者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其信息交流方式是A。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在相邻的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从而进行信息交流。该图反映了细胞膜具有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42. 如图为一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结构①为_____________,该结构在此细胞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该细胞器与_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 28 -‎ ‎(2)吞噬细胞中含大量的溶酶体,图中所体现的溶酶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性,此过程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尔基体 (2).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 细胞壁 (4). 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5). 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排出细胞外 (6). 胞吞 (7). 流动 (8).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分析】‎ 理清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由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准确定位数字所示的结构名称、箭头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对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详解】(1) 图中结构①为高尔基体,该结构在此细胞中的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在植物细胞中,该细胞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2)图中所体现的溶酶体的功能是: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若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则细胞可以再利用;若是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 (3)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程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43. 人们一直认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的研究却发现细胞膜上有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 ‎(1)若要证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为蛋白质,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试剂,其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 28 -‎ ‎(2)如上图所示将A组细胞和B组细胞分别放在清水中进行对照实验(其中有一组细胞是含有水通道的,另一组细胞是不含水通道的)。根据图中所示细胞形态大小的变化判断出作为实验组的是_______组,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根据人体细胞不同功能推测,含水通道蛋白最多的细胞是________(填“肾小管细胞”或“肌肉细胞”或“红细胞”或“肺泡上皮细胞”)。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双缩脲 (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或碱性条件下,Cu2+与蛋白质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 (3). A (4). A组细胞含水通道蛋白,形态发生改变(吸水涨破) (5). 肾小管细胞 (6). 水分子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 ‎【解析】‎ ‎【分析】‎ 熟记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原理,理清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由题意明确水通道和相关细胞的作用、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从题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对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详解】(1)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其实验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或碱性条件下,Cu2+与蛋白质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 ‎(2) 在单位时间内,含有水通道的一组细胞,其吸水量应高于不含水通道的另一组细胞。题图显示:随着时间的递增,A组细胞因吸水体积逐渐增大直至涨破,B组细胞基本维持正常形态,据此可判断A组为实验组。在肾小管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只有肾小管细胞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对水的重吸收发生重要作用,因此肾小管细胞含水通道蛋白最多。A、B两组细胞的形态大小的变化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分子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 ‎【点睛】‎ ‎44. 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过程。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Ⅰ、HindⅢ、SmaⅠ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 - 28 -‎ ‎(1)为确保目的基因的完整性及与载体连接的方向性,需用___________(填酶的名称)限制酶同时切割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欲筛选出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需要在含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能驱动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因子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采用的操作方法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代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但胚胎发育到囊胚时,要确保_____________平均分割。‎ ‎(3)为检测人乳铁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________技术,对代孕牛的要求是___________。‎ ‎【答案】 (1). HindⅢ和BamHⅠ (2). 氨苄青霉素 (3). 启动子 (4). 显微注射技术 (5). 胚胎移植 (6). 内细胞团 (7). 抗原-抗体杂交 (8). 同种、生理状况相同、健康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据图示中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位置等信息,准确定位数字所示过程的含义并结合题意作答。‎ ‎【详解】 (1)‎ - 28 -‎ ‎ 图中信息显示:人乳铁蛋白基因的两端和载体上都有BamHⅠ和HindⅢ的酶切位点,因此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HindⅢ和BamHⅠ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因人乳铁蛋白基因的插入,使得重组载体中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遭到破坏,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结构完好,因此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需要在含氨苄青霉的培养基上进行。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据此可知:能驱动人乳铁蛋白基因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因子是图中的启动子。‎ ‎(2) 过程①是将重组载体导入供体牛的受精卵中,采用的操作方法通常是显微注射技术。过程②是将早期胚胎移入受体,采用的生物技术是胚胎移植。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发育到囊胚时期的胚胎进行切割时,要确保内细胞团平均分割。‎ ‎(3) 人乳铁蛋白基因是目的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在胚胎移植时,对受体(代孕牛)的要求是同种、生理状况相同、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1)的解答。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进行酶切才能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据此围绕“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上的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判断。‎ ‎45. 近年来,医学科研工作者把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作为根治癌症的一种研究方向。‎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将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进行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诱导融合最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对融合后的细胞群先后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培养筛选出的特定杂交瘤细胞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溶液内,需要添加动物血清,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与一般抗体相比较,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细胞(或桨细胞) (2). 骨髓瘤细胞 (3). 灭活的病毒 (4). 筛选出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 体内培养 (6). 体外培养 (7). 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营养物质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详解】(1)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将B细胞(或桨细胞)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诱导融合最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是灭活的病毒。对融合后的细胞群先后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筛选出的特定杂交瘤细胞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在体内培养。在体外培养时,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需要添加动物血清,其作用是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营养物质。‎ ‎(3)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优点。‎ - 28 -‎ ‎【点睛】熟记并理解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