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
一、选择题
1. 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 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的的选材(豌豆)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③统计学应用④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并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B、D正确;而豌豆在杂交时,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作套袋处理,待到开花后再授以父本的花粉,C错误。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名师点睛】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 35 - / 35
2.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后期含有两条X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细胞含有的X染色体最多有两条,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 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 两亲本间的组合
D.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答案】D
【解析】自由组合: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
- 35 - / 35
在遗传学实验中,F1与隐性类型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 )
A. 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
B. 四种1∶1∶1∶1
C. 两种1∶1
D. 两种或四种1∶1或1∶1∶1∶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本身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两种 1∶1;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四种 1∶1∶1∶1。
考点:测交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测交的优点,并学会画测交的遗传图解,属于简单题。
5. 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 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药物1的合成需要有A-,
- 35 - / 35
药物2的合成需要有A-bb,故A正确;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一定是药物1,因为药物2是在药物1的基础上合成的,故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故C错误;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 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 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乙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A错误;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正确;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dRr,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自交可得到高秆易感稻瘟病和矮秆易感稻瘟病的植株,都不符合生产要求,D错误。
- 35 - / 35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 如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A. 9/16 B. 3/16 C. 2/3 D. 1/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的基因型为aaB_,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的基因型为A_B_,他们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儿子,其基因型为aabb,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3/4×1/2=3/16,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 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 1/1200 B. 1/9 C. 1/600 D. 1/6
【答案】A
- 35 - / 35
【解析】试题分析:该女人的弟弟为是白化病患者aa,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所以双亲均为携带者Aa,由此可推出该女人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和2∕3Aa,和该女人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00,所以两者婚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 x1/200 x 1∕4=1∕1200,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9. 用纯种高茎黄子叶(DDYY)和纯种矮茎绿子叶(ddyy)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1植株及其上结出的种子中能统计出的数据是( )
A. 高茎 黄子叶占3/4 B. 矮茎 绿子叶占1/4
C. 高茎 黄子叶占9/16 D. 矮茎 绿子叶占1/1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纯种高茎黄子叶(DDYY)和纯种矮茎绿子叶(ddyy)杂交,F1植株基因型为DdYy,全部表现为高茎,其所结的种子子叶的基因型为YY:Yy:yy=1:2:1,所以F1植株上结出的种子中黄色子叶占3/4,绿色子叶占1/4,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基因A、B、C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的产生,这三种酶共同作用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若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能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 )
- 35 - / 35
A. 1/64 B. 3/64 C. 9/64 D. 27/6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只有当同时拥有A、B、C三个基因使才会出现黑色子代对于Aa这对基因,有A的情况有两种,AA和Aa,分别占总数的1/4,2/4,总共占3/4,那么对于AaBbCc来说,就有3/4的三次方的可能同时拥有ABC,即(3/4)3=27/64的概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1. 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①为AA高×aa矮→Aa高 ②为Aa高×aa矮→ Aa高、aa矮 ③为Rr圆×Rr圆→RR圆、Rr圆、rr皱④为Bb粉×Bb粉→BB红、2Bb粉、bb白,由此可见,符合定义的只有③④。
考点:性状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12.
- 35 - / 35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A占1/4,Aa占3/4;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通过自交产生后代,因此子代中aa的概率为3/4×1/4=3/16;Aa的概率为3/4×1/2=3/8,AA的概率为1-3/16-3/8=7/16,所以子代中AA︰Aa︰aa=7︰6︰3,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
13. 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起疾病的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白化病的孩子,所以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
- 35 - / 35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那他们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的aa就是白化病患者,所以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B正确;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aa,则这个白化病亲本一定会给后代一个a基因,所以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Aa,C正确;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如果这个正常人的基因型是AA,则他们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如果这个正常人是携带者Aa,则他们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4.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 )
A. 氢键
B.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 -磷酸- 脱氧核糖-磷酸 -
D. 肽键
【答案】B
【解析】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的,B正确;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错误。
15.
- 35 - / 35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先要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然后培养噬菌体,再离心分离,最后检测放射性。C正确
【考点定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名师点睛】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理解不清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
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 35 - / 35
5.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
16. 如图为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试问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体个数,染色体个数及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3、3、6 B. 3、6、6 C. 3、6、12 D. 6、6、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所以含有12个DNA分子,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7. 下列现象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是( )
①DNA复制一次
②着丝点的分裂
③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
④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⑤能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组合
⑥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⑥
- 35 - / 35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有着丝点的分裂,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着丝点的分裂,最终形成1个或4个子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
18. 在白菜与萝卜的DNA分子中,下列相关比值中,哪一个是可变的( )
A. A/T B. G/C C. (A+T)/(G+C) D. (A+G)/(T+C)
【答案】C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则选项A、B、D的比值均为定值1,而选项C的比值在白菜与萝卜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能不同,所以C选项正确。
19. 下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 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 c过程不发生细胞融合 D. a过程中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结束时,细胞数目加倍,B错误;
- 35 - / 35
C、c表示受精作用,该时期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C错误;
D、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内着丝点不分裂,含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A.
20. 人类中的Klinefelfer综合征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
A.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 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
C.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D. 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种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并且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即母方提供X染色体,父方提供XY两条染色体,X和Y属于同源染色体,之所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精子里,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A正确;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而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不会导致染色体的组成发生改变,B错误;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则形成的异常精子为XX或YY,则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XXX或XYY,C错误;男性性染色体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和Y相互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1.
- 35 - / 35
某夫妇的一方表现正常,另一方是色盲。子女中女儿的表现型与父亲相同,儿子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由此可推出母亲、儿子、父亲、女儿的基因型依次是( )
①BB②XBXB③Bb④XBXb⑤bb⑥XbXb⑦XBY⑧XbY
A. ①③⑤⑤ B. ⑥⑧⑦④
C. ④⑦⑦② D. ②⑦⑧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色盲为X隐性遗传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女儿与儿子一方色盲,一方正常,儿子表现型与母亲相同,说明母亲为纯合子,如母亲为正常纯合子,则子女均正常,不合题意,故母亲基因型为XbXb。依次可推出儿子的基因型XbY 父亲的基因型XBY 女儿的基因型XBXb,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如图是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B. 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
D. 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 35 - / 35
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为有丝分裂中期,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2对同源染色体,A错,C正确。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B正确。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和细胞壁,而该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故为动物细胞,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3.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明确是什么物质,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下列各组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是( )
A. 人的神经元、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
B. 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男性肝细胞
C. 人的肝细胞、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 35 - / 35
D.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人的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因此女性体内不会存在Y染色体,由此即可排除ACD三个选项。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因此他的体细胞肯定有Y染色体,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也有Y染色体,但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中就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1)人的性别是XY决定型,只有男性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2)有丝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故男性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3)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Y分离,故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可能含有Y,也可能不含有。
25.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种类有16种
B. 基因型如右图所示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
C. 该图表示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
D. 其基因型书写为AaXWY
【答案】B
- 35 - / 35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种类有24=16种,A正确;图示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配子,B错误;由于图示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表示为X和Y,所以该图表示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C正确;由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其基因型书写为AaXWY,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6. 经实验测得衣藻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离于细胞质中。以上数据主要说明(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衣藻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C. 衣藻的遗传物质是DNA
D. 衣藻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答案】B
【解析】衣藻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离于细胞质中说明: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基因的载体还有叶绿体、线粒体,A错误;衣藻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说明衣藻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衣藻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是题干并没有说明这一点,C错误;衣藻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但是这不是题干说明的内容,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的分子基础
27.
- 35 - / 35
人类中有一种性别畸形,XYY个体,外貌男性,有的智力差,有的智力高于一般人。据说这种人常有反社会行为,富攻击性,在犯人中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但无定论。有生育能力,2n=47,XYY。假定有一个XYY男人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男性产生精子有X、Y和XY三种类型
B. 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XYY孩子的几率为1/2
C. 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性别畸形的几率为1/2
D. 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
【答案】C
【解析】该男性产生X、YY、XY、Y四种类型的精子,分别占1/6、1/6、2/6、2/6,A错误;后代出现XYY孩子的几率为1/6,B错误;后代中出现性别畸形的几率为1/2,C正确;后代智力有的低于一般人,有的高于一般人,有的跟一般人相同,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28. A和B是属于同种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 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B. 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 A细胞处于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
D. A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前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假如该动物体内DNA含量是2N。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细胞中DNA含量是4N。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DNA的含量是2N。
- 35 - / 35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及DNA复制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 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B. 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C. 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D. 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答案】D
【解析】精原细胞的性染色体XY,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子含X或Y染色体,X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则为XX,将发育为女性;Y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则为XY,将发育成男性。所以,群体中的性别比例取决于X精子和Y精子的比例,而通过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可以知道,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的比例为1:1;故选D。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30. 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 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 35 - / 35
C. 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 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分析可知,Ⅰ区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位于I区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传递给男性后代,所以位于I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A正确;由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分析可知,Ⅱ为X、Y共有的片段,为两者的同源区,其上有等位基因,所以位于II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定一致,如XDXd×XdYD的后代,男性全部是显性性状,女性一半是显性性状,一半是隐性性状,B错误;Ⅲ区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上均可以有相应的基因(如一个为A一个为a),故可能有等位基因,C正确;性染色体病是普遍存在于体细胞内的,因为个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发育的前提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其染色体组成是不变的,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
31. 假设动物某精原细胞的2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可表示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基因变化的是( )
A. B. C. D.
- 35 - / 3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所以所含基因应该相同,故A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因而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C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等位基因是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所以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候,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得到两条染色单体,复制而来的基因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越多,那么说明非等位基因也越多,基因多了自然排列组合的种类就会越多,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示意图
33.
- 35 - / 35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4. 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豚鼠是否是纯合子,应采取的简便方法是 ( )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测交、测交 D. 自交、测交
【答案】D
- 35 - / 35
【解析】①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②黑豚鼠属于动物,不能自交,只能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鉴别;所以D选项正确。
【点睛】总结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35. 将杂合子(Aa)设为亲本,让其连续自交n代,从理论上推算,第n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应为 ( )
A. 1/2n B. 1-1/2n C. (2n+1)/ 2n+1 D. (2n-1)/2n+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基因Aa的杂合子自交,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交F1的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其中仍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再让其F1都自交,纯合体的后代仍是纯合体,杂合体的后代再出现杂合体的概率仍为12/。因此,让亲代Aa连续自交n代,第n代中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1/2n。所以B选项正确。
36.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35 - / 35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 和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子二代杂交结果占9分的为双显性,即灰色是双显性性状,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一隐的性状,故A错误。F1(AaBb)与黄色(AAbb)亲本杂交,后代应有灰色和黄色两种表现型,故B正确。F2中的灰色大鼠有1/9是纯合子,故C错误。F2黑色大鼠(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遗传图的分析能力。
37.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 35 - / 35
【解析】试题分析: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①错误;②Watson和Crick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②错误;③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③正确;④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④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意义,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发现了DNA储存遗传信息的规律,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
38. 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 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 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答案】D
【解析】A.T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仅蛋白质含有S元素,A错误;B.T2噬菌体是专一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病毒,B错误;C.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T2噬菌体不含有RNA,C错误;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39.
- 35 - / 3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0g,所以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数量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0.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 甲为AAbb,乙为aaBB 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
- 35 - / 35
【解析】如果甲为AAbb,乙为aaBB,则杂交1与杂交2的结果应该相同,A错误;如果甲甲为aaZBZB,乙为AAZb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雌雄个体表现型相同,B正确;如果甲是AAZbZb,乙为aaZB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C错误;杂交1中,甲是雄性,性染色组型是ZZ,乙是雌性,性染色体组型是ZW,因此甲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ZbW,乙不可能为aaZBZB,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且甲乙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不同,因此该性状遗传有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是伴性遗传。2、解题思路,正推法,逐一分析选项,所得的结果与杂交1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判断。
41.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 1/4 B. 1/6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亲代为红花(用AA表示)与白花(用aa)表示,F1为Aa,F2中AA:Aa:aa=1:2:1,
- 35 - / 35
将F2中的aa去掉,剩下的AA:Aa=1:2,将F2自交,其中AA占三分之一,自交后代全是红花,而Aa占三分之二,自交后代中开白花的为三分之二乘以四分之一得到六分之一,剩下的全是开红花的,所以F3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6。
【考点定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重点要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规律,遗传规律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该题难度适中,高考考查的热点我们在备考时多加注意。
42. 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
A. 9∶3∶3∶1 B. 3∶1∶3∶1
C. 1∶1∶1∶1 D. 1∶3∶1∶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aaBb)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用分枝法计算。有芒抗病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3/4=3/8,有芒感病占1/2×1/4=1/8,无芒抗病占1/2×3/4=3/8,无芒感病占1/2×1/4=1/8。所以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感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无芒抗病的比例为1∶3∶1∶3,选D。
43.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 35 - / 35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D
- 35 - / 35
【解析】①S型菌的DNA+DNA酶,由于加入了DNA酶,所以DNA被水解,失去了生物活性,即对随后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又因为R型菌无毒,所以注射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可以存活。②R型菌的DNA+DNA酶,由于加入了DNA酶,所以R型菌的DNA被水解,失去了生物活性,而加入S型菌后,由于S型菌具有毒性,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③R型菌+DNA酶,由于酶的专一性,所以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加入S型菌的DNA后,由于没有R型活菌,也不能实现R型菌到S型菌的转化,因此不会产生毒性,从而小鼠可以存活。④S型菌+DNA酶,由于酶的专一性,所以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S型菌被杀死;随后加入R型菌的DNA,虽然之前S型菌的DNA仍具有生物活性,但由于没有R型活菌,也不能实现R型菌到S型菌的转化,因此不会产生毒性,从而小鼠可以存活。综上所述,实验结果分别为存活、死亡、存活、存活,所以C选项正确。
44. 关于双链DNA的错误叙述是( )
A. 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 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 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D. 若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是A:T:G:C=2:1:4:3
【答案】C
【解析】根据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对T,G对C,由此推测两条链上互补碱基的数量关系是A=T,G=C。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A正确;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B正确;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错误;若一条链A∶T∶G∶C=1∶2∶3∶4,对应出另一条链T∶A∶C∶G=1∶2∶3∶4,调整为A∶T∶G∶C的顺序,应等于2∶1∶4∶3,D正确。
45.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那么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
A. 30% 21% B. 34% 12% C. 34% 30% D. 24% 12%
【答案】D
- 35 - / 35
【解析】已知某DNA分子中,碱基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且A与T互补配对,两者的数量相等,因此A=T=21%,则C=G=50%-21%=29%。又已知其中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和30%,即G1=24%,T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1=C2,T=(T1+T2)/2,所以互补链中胞嘧啶C2=24%,T2=12%,所以D选项正确。
C. 34% 30% D. 24% 12%
二、非选择题
46. 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②为__________数目变化;c阶段中除了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________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段;C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段。(用大写字母表示)
【答案】 (1). 染色体 (2). 受精作用 (3). 精子或(第二)极体 (4). CD和MN (5). GH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的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化;b阶段为减数分裂过程;c阶段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
(2)图乙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 35 - / 35
(3)图乙中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上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甲中GH段;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CD段和MN段.
【考点定位】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和b依次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7.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
(B T )
T存在,B不存在
(bbT )
T不存在
(B 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_____,分离比为 ____________。
- 35 - / 35
(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答案】 (1). BbTt (2).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和雌株 (3). 9:3:4 (4). bbTT (5). bbtt (6). bbTt (7). bbtt
【解析】试题分析: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BbTt,其自交F2的性别雌雄同株异花(9/16B_T_):雄株(3/16bbT_):雌株(3/16B_tt或1/16bbtt)=" 9/16:3/16:(" 3/16+1/16)=9:3:4;
(2)雄株(bbT_)和雌株(B_tt或bbtt)杂交,后代全为雄株即bbT_,则亲本一定是雄株即bbTT,雌株即bbtt;
(3)雄株(bbT_)和雌株(B_tt或bbtt)杂交,后代有雄株即bbT_,雌株即B_tt或bbtt则亲本雄株一定是bbTt, 雌株可能是Bbtt或BBtt或bbtt,但后代又存在分离比为1:1,所以亲本雌株一定是bbtt。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8.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有一种属于伴性遗传。据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回答:
- 35 - / 35
(1)由3×4→9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遗传;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遗传。
(2)Ⅳ-13只患乙病,其致病基因是由Ⅰ代的第________号→Ⅱ代________号→Ⅲ代的第________号而传来的。
(3)若Ⅲ-8和Ⅲ-11婚配,生出只患甲种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X (4). 隐 (5). 1 (6). 6 (7). 11 (8). 1/36
【解析】(1)3×4→9,符合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父或子)正非伴性”,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3×4→8或1×2→6或10×11→13,符合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乙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又因为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Ⅳ-13只患乙病,其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Xb来源于Ⅲ代的11号,Ⅲ代11号不患病,正常基因来源于其母亲Ⅱ代7号,所以其患病基因来源于其父亲Ⅱ代6号,Ⅱ代6号的患病基因来源于其母亲Ⅰ代1号;
.......................................
【考点定位】遗传方式的判断、自由组合定律
- 35 - / 35
【名师点睛】根据系谱图进行遗传方式的判断,最常用的口诀如下: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父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母或女)正非伴性。
关于患病概率的计算:若一个人、患A病的概率为m、患B病的概率为n,则此人既患A病又患B病应该是 A、B概率相乘,也就是mn;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包括两种情况:(1)只得A病不得B病,概率就是m×(1-n),(2)只得B病不得A病,概率为n×(1-m),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m×(1-n)+ n×(1-m)=m+n-2mn;患病的概率包括既患A病又患B病和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则为mn+m+n-2mn=m+n-mn,不患病的概率为1-(m+n-mn)=1-m-n+mn。
- 35 - / 35
相关文档
- 高中生物教材全一册(选修):专题诺贝尔2021-09-293页
- 2020高中生物第二章第2节蛋白质的2021-09-293页
- 2020高中生物 第3章第1节 生物群落2021-09-2910页
- 2020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2021-09-294页
-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二章第二2021-09-293页
- 2020高中生物 第1章 生态工程2021-09-292页
- 高中生物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021-09-2913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2021-09-2912页
- 2020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12021-09-292页
- 2020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2021-09-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