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 MB
- 2021-09-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a
4.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b
7.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
a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b
5.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b
8.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b
3.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a
6.质膜组成成分的作用
a
9.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b
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贡献
1665年
英国,胡克
发现并命名细胞
1838年
德国,施莱登
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1839年
德国,施万
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858年
德国,菲尔肖
提出了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2)基本观点
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3)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上的统一性。
2.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1)细胞大小
①计量单位:微米。
②生物体的生长: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的种类
①依据:有无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种类:原核细胞和__真核细胞。
(3)原核细胞
①下面为模式化的原核细胞,填出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②细菌和蓝细菌的拟核及相关细胞器
与真核细胞相比,细菌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质膜是好氧细菌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质膜向内折叠成好几层形成光合膜,是蓝细菌中光合色素分布和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1)蓝细菌无叶绿体却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却可以进行需氧呼吸(√)
(2)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细菌都具有RNA、染色体和核膜(×)
(3)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5)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6)细胞学说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仅涉及动、植物细胞(√)
(7)细胞学说的创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万完成的(×)
(必修1 P24~P25相关内容改编)下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生物基本结构或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原核细胞结构
B.乙一定是真核细胞
C.丙是真核生物细胞核
D.甲和丙是乙的细胞器
解析:选B。据题图分析,甲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乙有细胞核、中心体、线粒体、内质网等,一定是真核细胞,B正确;丙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D错误。
考法1 细胞学说的理解
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
(1)3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原核细胞;
②未涉及病毒;
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2个“统一了”
①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
②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已存在的细胞)。
(1)误认为胡克观察到的是完整的细胞。胡克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2)误认为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万提出。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提出。
(3)误以为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细胞学说只能揭示生物界的统一性。
[题组冲关]
1.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万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解析:选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A错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C错误。
2.(2019·浙江4月选考)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具有多样性 B.生物具有遗传性
C.生物能定向变异 D.生物具有统一性
答案:C
考法2 生物界常见生物类群的划分及其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分析
(1)生物界常见生物类群的划分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分析
①细胞多样性的体现及原因
a.体现: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的细胞。
b.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c.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不同生物间)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种生物不同细胞间)。
②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题组冲关]
3.(2020·杭州考前冲刺)H7N9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患者通常会伴随感冒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病毒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B.该病毒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
C.组成该病毒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
D.该病毒和大豆叶肉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选C。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病毒,A项错误;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B项错误;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核酸以碳链为骨架,C项正确;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原核生物,D项错误。
4.(2020·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具有脂双层与膜蛋白构成的膜结构
B.都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C.均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D.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析:选D。细胞均具有由脂双层和膜蛋白构成的膜结构,A正确;细胞都可以进行细胞呼吸,需氧呼吸、厌氧呼吸或两者兼有,B正确;所有的细胞均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C正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整合病毒的相关知识
考法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
区别
无由核被膜包
被的细胞核
有由核被膜包
被的细胞核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被膜、核仁和染色体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被膜、核仁和染色体
DNA存
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质;
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转录和
翻译
转录产生的信使RNA不需要加工;转录和翻译通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边转录边翻译)
转录和翻译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转录在翻译之前,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是否遵
循遗传
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变异
基因突变
类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遗传
物质
DNA
举例
细菌、蓝细菌、支原体
酵母菌等真菌、衣藻、高等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
(2)注意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5个“不一定”
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如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壳多糖。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④带“菌”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乳酸细菌、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细菌和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酵母菌和霉菌等属于真核生物。
⑤带“藻”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除颤藻、蓝球藻、念珠藻等外,其余的带“藻”的如绿藻、红藻、褐藻、团藻、衣藻等都是真核生物。
[题组冲关]
5.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有控制性状的基因
B.大肠杆菌中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D.大肠杆菌分泌的蛋白质,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
解析:选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有控制性状的基因,可以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每个DNA中含有多个基因,故大肠杆菌中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B错误;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C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D错误。
6.(2020·宁波模拟)下列关于烟草细胞、乳酸菌、变形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均有线粒体
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
C.能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D.厌氧呼吸的产物与人相同
解析:选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且没有染色体,A、B项错误;烟草细胞、乳酸菌、变形虫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C项正确;烟草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而人厌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D项错误。
(1)常见原核生物的“一、二、三”
一藻
二菌
三体
蓝细菌
(蓝藻)
细菌、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二看法”判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细胞膜和细胞壁
1.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成分及其在膜中的分布
(2)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①基本支架:脂双层。
②蛋白质的存在形式:露在膜表面、部分嵌入膜中、贯穿整个膜中;膜蛋白在膜中也是可以移动的,但没有磷脂那么容易。
③质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④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3)质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2.细胞壁
(1)组成: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2)作用: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
3.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1)实验原理: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允许水分子自由进出,不允许大分子的红墨水进入细胞。
(2)实验过程
分组
↓
染色: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 min
↓
冲洗: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
观察:玉米籽粒中胚的颜色
(3)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煮过的玉米籽粒胚体细胞着色深,没煮过的玉米籽粒胚体细胞着色浅或不着色。
②结论: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1)质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2)在组成质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
(3)质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4)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5)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质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6)质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7)质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
(8)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质膜的流动性(√)
(必修1 P30图2-8改编)如图表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质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C.②是静止的,但①是运动的,所以质膜具有流动性
D.若该膜为人体肝质膜,则B侧CO2浓度高于A侧
解析:选C。质膜的基本支架是②脂双层;质膜的功能主要与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①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②脂双层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题图糖蛋白的分布可知,A侧为膜的外侧,B侧为膜的内侧,人体肝细胞内CO2浓度高于细胞外。
考法1 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1)质膜的结构成分及作用
(2)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①构成质膜的脂质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磷脂,尾部相接排列成连续的两层,构成质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嵌入或贯穿于脂双层中。
③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糖蛋白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不存在于质膜的内侧。
④质膜的结构特点: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做多种形式的移动,使得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质膜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关系
(1)误以为质膜是两层膜。质膜的基本骨架是脂双层,一层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2)不能正确认识磷脂的两性特点,所以无法正确推断两层磷脂分子在质膜中的分布,不能判断为什么磷脂分子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脂双层。
(3)误以为两层磷脂分子完全相同。磷脂分子尾巴的脂肪酸长度不一,所以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完全相同。
(4)误以为质膜中只有磷脂分子会移动。蛋白质分子也会移动,但移动性弱。
(5)误以为质膜上的糖蛋白只起到识别作用。有些糖蛋白还有物质运输的作用,如突触后膜的受体有参与物质运输的作用。
(6)误以为质膜的组成成分一直保持不变。质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例如,细胞癌变过程中,质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7)误以为体现质膜选择透性的物质只有蛋白质。磷脂分子也参与物质运输,如脂溶性物质的运输。
[题组冲关]
命题1 质膜、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1.(2020·浙江宁波选考适应卷)右图为脂双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磷脂分子
B.②是脂肪酸
C.③代表单位膜
D.组成①和②的元素没有差异
解析:选B。①是磷酸基团,含有H、O、P;②是脂肪酸,含有C、H、O;③代表磷脂分子。B正确。
2.(2020·绍兴适应性考试)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壁且成分不含纤维素的是( )
A.洋葱表皮细胞 B.蚕豆叶肉细胞
C.大肠杆菌细胞 D.淋巴干细胞
解析:选C。大肠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肽聚糖。
命题2 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3.(2018·浙江11月选考)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③分布于质膜中,能催化质膜中发生的生化反应
D.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
解析:选D。①为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但只存在于质膜外表面,故A错误;②为脂双层,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故B错误;③为胆固醇,分布于质膜中,但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故胆固醇不能催化质膜中发生的生化反应,故C错误;④为膜蛋白,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属于膜蛋白,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故D正确。
4.(2020·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选考适应卷)
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表中依据膜蛋白的位置、功能,对其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膜蛋白的位置、功能
膜蛋白的类型
A
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
酶
B
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
受体
C
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的合成
通道蛋白
D
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
MHC分子
解析:选B。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的膜蛋白属于受体,A错误;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的膜蛋白属于受体,B正确;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的合成的膜蛋白属于酶,C错误;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的膜蛋白属于抗原,D错误。
(1)四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
①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②膜载体蛋白:膜用于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载体蛋白。
③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质膜上可附着与需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质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转运等)。
④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2)不同生理状态下质膜的成分及功能分析
①衰老细胞的质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②代谢旺盛的细胞,物质运输速度快,需要的载体种类和数目多,质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较多。
③癌细胞的质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
④死亡细胞的质膜没有选择透性。
考法2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1)可利用细胞液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溶液中,然后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观察处理前后有无溶液颜色的变化。
(2)将种子切开,放入红墨水中,胚部分不被染红,而胚乳部分被染红。
[题组冲关]
5.(2017·浙江4月选考)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答案:B
6.(2018·浙江6月学考)在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某同学将玉米籽粒纵切,其剖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煮过和未煮过籽粒部位①的着色基本相同
B.用沸水煮籽粒的目的是杀死部位②细胞
C.籽粒部位②的着色,煮过的比未煮过的浅
D.纵切籽粒可让部位①②便于染色和观察
答案:C
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选择要观察的血涂片→用低倍镜观察,并选定视野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绘图→观察其他永久装片,重复上述步骤,辨别各种细胞的异同。
1.实验目的
利用显微镜观察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辨别不同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2.方法步骤
(1)低倍镜下观察蛙血涂片,选定视野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铅笔绘图,注明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细胞永久装片,用铅笔绘图,注明结构。
(3)辨别各种细胞的异同。
3.实验结论
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外层还有细胞壁。
4.显微镜的使用
(1)结构
①光学结构:镜头和反光镜。
②调视野亮暗结构:光圈和反光镜。
③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转镜头。
(2)使用方法
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物像→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3)成像特点
①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如图所示:
―→
实际物体 观察物体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③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4)注意事项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②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③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④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5)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观察情况比较
项目
类型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c
高倍物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物镜
小
多
亮
远
大
[题组冲关]
1.(2020·宁波检测)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选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视野中淋巴细胞偏在右上角,应将装片移向右上方。
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横纹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在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能看到中心体
C.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
D.在叶肉细胞中能看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答案:C
1.(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拟核区有DNA分子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选C。原核细胞无膜包被的细胞器;有些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光合色素,细胞溶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拟核区有DNA分子;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B.人肝细胞分裂期的持续时间大于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
C.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ATP
D.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
解析:选C。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因此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C正确;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但其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3.(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双层的形成是由膜蛋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B.质膜的选择透性只与膜蛋白有关
C.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一样有长长的尾部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来自细胞内的化学信号
解析:选D。脂双层的形成是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A错误;质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膜上的膜蛋白有关,也与磷脂有关,B错误;胆固醇分子没有长长的尾部,C错误;某些质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来自细胞内部或外部的化学信号,D正确。
4.(2020·浙江嘉兴模拟)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活动中,玉米纵切如图所示,部位①和②在染色前均为白色。其中未煮熟的玉米经红墨水染色后,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白色、②白色 B.①红色、②红色
C.①红色、②白色 D.①白色、②红色
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胚乳,没有活性,②是胚,具有活性,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所以胚乳染色后是红色的,而胚因为能阻止不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所以是白色的,A、B、D错误,C正确。
5.为探究植物质膜的通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组别
1
2
3
4
5
6
7
步骤一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将7组材料在各自温度下处理1分钟
步骤二
将7组材料分别在等体积的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
步骤三
分别测量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
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物质A能促进质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蛋白的活性。请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组等量的红甜菜根材料,分别编号甲、乙。在相同的温度下,甲组加入A物质,乙组不加任何物质,处理相同的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2)实验步骤:②将两组材料分别放在等体积的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从而获得不同的材料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①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
②如果甲组的吸光度大于乙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只有DNA,没有RNA
B.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C.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需氧呼吸
D.蓝细菌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需氧呼吸过程,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都有拟核和核糖体
解析:选C。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存在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需氧呼吸的酶,能进行需氧呼吸;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无拟核。
2.下列关于质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B.膜蛋白在膜中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C.膜蛋白与质膜的选择透性有关
D.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解析:选B。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A正确;膜蛋白的移动没有磷脂那么容易,B错误;膜蛋白与质膜的选择透性密切相关,C正确;有些膜蛋白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D正确。
3.(2020·杭州四校联考)裙带菜与肺炎双球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有无(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析:选D。裙带菜是真核生物,肺炎双球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4.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亲水的,导致它只分布在膜的一侧
B.有些光面内质网上可以合成质膜的部分成分
C.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D.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膜亚显微结构
解析:选B。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所以它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错误;有些光面内质网上可以合成质膜的部分成分,B正确;脂双层的形成不是由③(胆固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而是由②(磷脂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C错误;此图为物理模型,不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膜亚显微结构,D错误。
5.(2020·宁波月考)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橙黄色油脂颗粒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D.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解析:选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花生子叶细胞经苏丹Ⅲ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橙黄色的油脂颗粒清晰可见;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影响实验效果的观察;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6.(2020·浙江嘉兴高三模拟)质膜是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膜呈两条细线
B.质膜中磷脂的理化性质决定了脂双层的形成
C.蛋白质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
D.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变形虫的胞吞摄食现象
解析:选A。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质膜的结构的,A错误。磷脂分子是一个长的分子,其“头”部是磷酸根残基,故是亲水的,尾部是长的烃链,故是不亲水的(亲脂),双层膜在水中两面均接触水,若其形成单层膜则不亲水的一面要与水接触,这是不利的。形成双层膜后,内部为两层分子的亲脂基团,外部则是亲水基团,故会形成脂双层,B正确。蛋白质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C正确。变形虫的胞吞摄食现象,依靠膜的流动性,D正确。
7.(2020·绍兴模拟)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中,将玉米籽粒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的实验材料
B.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
C.观察指标是籽粒中胚的颜色
D.细胞选择吸收了红墨水而呈现红色
解析:选D。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正常的玉米籽粒作为实验组的实验材料,A正确;红墨水染色后要用水洗去浮色,便于观察,B正确;观察指标是籽粒中胚的颜色,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胚呈红色,而正常的玉米籽粒胚没有被染色,C正确;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的红墨水进入细胞,沸水处理的玉米籽粒胚失去活性,可染上颜色,D错误。
8.下列有关肝细胞的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C.构成质膜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镶嵌贯穿在脂双层上
D.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仍有生物活性
解析:选C。光面内质网的功能比较独特,例如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含有氧化酒精的酶,A正确;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蛋白质镶嵌贯穿在脂双层上,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C错误;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仍有生物活性,例如载体,D正确。
9.下面有关真核、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原核细胞都没有细胞核
B.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细胞都可以进行需氧呼吸,而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需氧呼吸
D.真核细胞质膜上都不含光合色素,而蓝细菌的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
解析:选D。原核细胞都没有细胞核,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只有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B错误;只有含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需氧呼吸,此外原核细胞也有一些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如硝化细菌,C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共同建立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能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上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并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B错误;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共同建立的,C正确;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11.下列关于动物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表面,磷脂分子自然会形成脂双层,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B.细胞融合、胞吞、胞吐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C.质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但没有磷脂那样容易
D.ATP为甘油、脂肪酸分子通过质膜提供能量
解析:选D。质膜中磷脂分子自然会形成脂双层,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融合、胞吞、胞吐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质膜上磷脂分子运动能力比蛋白质的运动能力强,C正确;甘油、脂肪酸分子通过质膜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
12.如图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质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质膜的基本支架
D.质膜的选择透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选D。质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载体蛋白有关,图示中①为糖蛋白,不是载体蛋白。
13.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被膜
叶绿素
叶绿体
质膜
细胞质
细胞壁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戊
×
×
×
√
√
√
(1)________最可能取自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要抓住最关键的结构来进行判定:①根据核被膜的有无,可以断定甲、乙、丙属于真核细胞,丁、戊属于原核细胞;②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断定丙属于动物细胞;③结合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甲属于植物细胞,因为甲有叶绿体,可能是植物的叶肉细胞,乙没有叶绿体,可能是植物其他部位的细胞,也可能是真菌细胞。
答案:(1)甲 有核被膜、细胞壁和叶绿体
(2)丙 有核被膜、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3)丁、戊 无核被膜
14.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3)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构。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___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由脂双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于脂双层,膜外侧有糖萼。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
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D 脂双层 (2)E 糖蛋白
(3)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4)蛋白质 (5)M 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6)流动镶嵌模型
15.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透性增加,结果是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地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 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质膜的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并编号为1、2、3、4、5、6号;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电导仪测量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步骤: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带来实验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幼苗上的各种杂质影响电导仪的测量结果 (2)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中不放幼苗作为空白对照 2、5号烧杯置于室温下,3、6号烧杯置于热水浴中 (3)探究不同温度对细胞结构的伤害程度(或对膜的透性大小的影响) (4)膜的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 (5)每一个温度下都设置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