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9讲 光合作用
考纲内容
要求
三年考情
命题趋势
备考指南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Ⅱ
2019课标Ⅰ·T3
2018课标Ⅲ·T1
2017课标Ⅰ·T3
2017课标Ⅱ·T29
2017课标Ⅲ·T2
题型内容:色素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原理与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考查形式:常结合过程模型、曲线分析和生产生活应用进行考查
(1)利用光合作用图解或表解帮助理解光合作用中主要的变化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2)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理解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产物元素来源问题
(3)利用曲线坐标图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Ⅱ
2018课标Ⅱ·T30
2018课标Ⅲ·T29
2017课标Ⅰ·T30
2017课标
Ⅲ·T3
(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与
探究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色素的种类
色素的颜色
叶绿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2.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
(1)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
(2)色素吸收光的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一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 可见光 ,对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吸收。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2)功能: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2.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3.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
5.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叶片曝光和遮光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
(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2)两实验均需要进行“黑暗”处理吗?
(3)两实验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答案 (1)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作实验材料,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图示的两实验中,只有萨克斯的实验需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掉细胞中原有的淀粉。
(3)恩格尔曼的实验中,照光处理与不照光、黑暗与完全曝光形成对照;萨克斯的实验中,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形成对照。
考向一 考查捕获光能的色素分析
1.(2019云南昆明云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黑藻细胞中叶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吸收640~660 nm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B.可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
C.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和基粒上
D.土壤中缺少氮或镁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1.答案 C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640~660 nm波长的光为红光,故叶绿素可吸收640~660
nm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所以可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B正确;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内膜上没有光合色素,C错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土壤中缺少氮或镁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
考向二 考查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分析
2.(2019甘肃武威五中月考)如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实验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2.答案 C Y1和Y3是O2,Y2和Y4是18O2,因此Y2的质量大于Y3;④中小球藻中含有(CO)的有机物,而①中小球藻含有(CH2O)的有机物,故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中的小球藻质量;④和②中的水都为O,且含量相同,因此质量相等;在试管①和②中原有质量相等的情况下,②中释放出的是18O2,而①中释放出的是O2,故剩余质量①大于②。
3.下图为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时,发现好氧细菌大量集中在如图所示区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进入细菌的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H2O
B.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目的是隔绝二氧化碳
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水绵不同区域有机物的含量不同造成的
D.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在不同波长光下氧气的产量不同造成的
3.答案 D 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A错误;该实验中光照为自变量,氧气为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从而确保实验能正常进行,B错误;照射水绵的光的光质不同(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强度不同,产生的氧气量也不同,造成好氧菌的分布也不同,C错误,D正确。
题后悟道·方法
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
(1)巧选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妙法排除干扰因素: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巧妙设计对照实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有光照和无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根据上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
过程
Ⅰ. 光反应
Ⅱ. 暗反应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 、色素和酶
多种酶
原料
水、NADP+、ADP、Pi
[H](NADPH)、ATP、CO2
产物
[H](NADPH)、ATP、 O2
(CH2O) 、ADP、Pi
物质
变化
①水的光解:
H2O[H]+O2
②ATP的合成:
ADP+Pi ATP
①CO2的固定:
CO2 +C5 2C3
②C3的还原:
2C3 (CH2O) +C5
能量
变化
光能→ATP中 活跃 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稳定 的化学能
(2)根据下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和[H] 。
②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NADP+ 。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和反应物中H、O的去向: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区别
能量来源
光能
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
代表生物
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
相同点
都能利用 CO2和H2O 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光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
3.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
5.适宜环境条件下,在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不能完成暗反应过程。(✕)
6.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叶绿体,突然将原来的白光改为绿光照射,则短时间内[H]含量会增多。(✕)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思考相关问题:
(1)a物质的功能是什么?
(2)图中①、③分别表示怎样的生理过程?
(3)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图中哪种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
(4)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 (1)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2)①水分的吸收,③表示水的光解。
(3)(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4)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
考向一 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
1.(2019江西名校高三5月联考)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P+在光反应过程与电子和质子结合,形成还原型的NADPH
B.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就是植物的光补偿点
C.类囊体膜上的类胡萝卜素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
D.图中H+通过主动运输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
1.答案 A 在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产生的电子和质子与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的NADPH,A正确;对于叶肉细胞来说,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在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时,该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对于植物来说,只有部分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在该植物的光补偿点时,部分细胞的光合速率之和=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之和,故植物的光补偿点大于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B错误;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由图可知,H+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是顺浓度梯度,故为协助扩散,D错误。
2.(2019山东潍坊、青州三模)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黄素缺失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若给予红光照射,则光吸收差异显著
B.过程Ⅱ为暗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2和3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C3
C.若降低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则释放O2的速率不变
D.若该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0,推测该植物体能积累有机物从而使植株干重增加
2.答案 B 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给予红光照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光吸收差异不显著,A错误;图中Ⅰ表示光反应,Ⅱ表示暗反应,2表示ATP,3表示[H],过程Ⅰ产生的ATP和[H]只能用于过程Ⅱ,不能用于其他的生命活动,B正确;CO2供应减少,直接影响CO2的固定(C3的生成量减少),而短时间内不影响C3的还原(C3的消耗量不变),因此导致C3含量减少,C3还原利用的ATP和[H]减少,进而导致光反应减弱,因此释放O2的速率减小,C错误;该细胞为叶肉细胞,若该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0,只能推出该细胞此刻有有机物积累,不能推断出整个植株的有机物含量变化,D错误。
题后悟道·归纳
(1)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仅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生命活动。
(2)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反应,也进行暗反应;如果植物长期处于黑暗环境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都会停止。在暗反应停止时,ATP和[H]积累,光反应也要停止。
考向二 考查环境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的影响
3.智能温室内的绿色植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此时下列物质的变化是( )
A.叶绿体内ADP/ATP减小
B.叶绿体内NADP+/NADPH增大
C.叶绿体内C3/C5减少
D.胞间CO2浓度/外界CO2浓度减小
3.答案 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ATP和[H](NADPH)的产生停止,而ADP和NADP+的含量升高,故叶绿体内ADP/ATP增大,NADP+/NADPH增大,A错误,B正确;由于ATP和[H](NADPH)的含量降低,C3被还原成糖类和C5的速率减慢,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增大、C5的含量减小、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C、D错误。
4.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改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 D.增加光照强度
4.答案 D 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相对含量将增加、C5的相对含量将减少,A错误;突然增大CO2浓度,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量增加、消耗的C5量增加、C3还原速率不变,植物细胞内C3相对含量增加、C5相对含量减少,B错误;降低环境温度,CO2固定速率和C3还原速率均下降,C5的相对含量不会大幅度地增多,C错误;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被还原的C3增多,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相对含量将减少、C5的相对含量将增多,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利用模型法分析光合作用中物质的量的变化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3)具体分析时只有理清C3、C5的“来源”与“去路”(C3产生于CO2的固定,消耗于C3的还原;C5产生于C3的还原,消耗于CO2的固定),才能避开试题陷阱。
考点三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1.内部因素
(1)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如植物品种不同,以阴生植物、阳生植物为例,如图所示)
(2)植物叶片的叶龄、叶绿素含量及酶
2.外部因素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温度
(4)必需矿质元素(N、P、Mg、K等)
1.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
2.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4.停止供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
5.夏季晴天,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中CO2浓度过低。(✕)
据图分析多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三条曲线在P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 、 。
(2)三条曲线在Q点之后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 (填“是”或“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此时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 。
(3)在北方的冬暖大棚中施用有机肥的益处包括 。
答案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 温度
(2)不是 温度 CO2浓度 光照强度 (3)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大棚内的温度和CO2浓度
考向 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1.答案 A 题图显示,Oa段叶肉细胞中含放射性的C3浓度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C5)增多,C5浓度有所下降,A正确;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H],B错误;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不是14CO2消耗殆尽,而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与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b点后,在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但之前还剩余部分[H]和ATP,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仍可进行,仍有部分有机物合成,D错误。
2.(2019福建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数量
B.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2.答案 D 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题后悟道·方法
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因素的判断
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和环境CO2浓度的影响。当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时,在光饱和点以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当实验自变量为CO2浓度时,CO2浓度小于CO2饱和点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CO2浓度;当CO2浓度高于CO2饱和点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
4.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绿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没经干燥处理,滤液线不能达到细、齐、直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造成的。
(3)滤纸条看不到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4)滤纸条只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忘记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或所用叶片为“黄叶”。
1.(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顺序不同
1.答案 C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A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在研磨前加入,B错误;类胡萝卜素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的上端,而叶绿素b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位于滤纸条的下端,C正确;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顺序相同,从上到下都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2.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2.
答案 A 依柱形图中扩散距离可推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在水稻收获时节,叶片变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大于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遭到破坏;丁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距离最远,乙色素的含量最多;叶绿素(甲+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丙+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1.(2019课标全国Ⅰ,3,6分)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 )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1.答案 A 该黄瓜幼苗质量增加部分可分为干重的增加和含水量的增加,干重增加量来源于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及利用CO2(空气)和H2O合成的有机物。
2.(2019海南单科)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光能
B.红光照射时,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a
C.光反应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需要有ADP的参与
D.红光照射时,叶绿素b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
2.答案 B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光能,但需要利用光反应阶段形成的[H]和ATP,A正确;胡萝卜素不能吸收红光,B错误;光反应中,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要有ADP和Pi及ATP合成酶的参与,C正确;红光照射时,叶绿素b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光能可以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D正确。
3.(2018课标全国Ⅰ,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 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 (填“O2”或“CO2”)不足。
3.答案 (1)甲 (2)甲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
解析 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1)曲线显示,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强下,甲植物净光合速率较乙植物高,即此条件下甲植物对光能利用率较高。(2)种植密度较大时,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曲线显示,在光强减弱过程中,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乙大。(3)林下为弱光环境,曲线显示,在弱光条件下,乙植物净光合速率较甲植物高,故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种植。(4)气孔是叶片水分散失和CO2进入叶片的通道。夏季晴天12:00,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失水量而关闭部分气孔,同时也阻碍了CO2进入叶片,从而影响了叶片光合速率。
4.(2018课标全国Ⅲ,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 。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 。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填“高”或“低”)。
4.答案 (1)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2)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解析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体色素,这些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等于群体光合速率与群体呼吸速率之差,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呼吸速率升高,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导致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3)通常,阴生植物利用弱光能力强,且阴生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低,所以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5.(2019黑龙江高三仿真模拟)植物叶片中有一种酶,是叶片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功能是催化反应C5+CO22C3,由此推断这种酶( )
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B.在低温环境中会失活,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C.是固定CO2的关键酶,其催化活性可能比其他酶低
D.由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合成,与细胞核基因无关
5.答案 C 该酶可催化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应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会变性失活,B错误;该酶含量很高,说明其催化活性可能较低,C正确;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核基因及叶绿体基因均有关,D错误。
6.(2019福建龙岩高三期末质检)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增塑剂和软化剂,对人体有致癌、致畸等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红树林植物秋茄是否适宜作为降解水体中DBP的植物,做了如下实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DBP培养液培育秋茄幼苗,一段时间后,对秋茄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通常可用 (溶剂)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图中的曲线 表示叶绿素a含量。
(2)本实验选择用叶绿素而不用叶绿体中其他色素的含量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首要理由是:只有少数叶绿素a分子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其他色素分子只能吸收和传递光能;其次,由于 ,因此,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绝大多数是由叶绿素吸收的。
(3)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叶绿素含量均 对照组,导致卡尔文循环中形成C5的量 ,从而 光合作用强度,使秋茄在低浓度DBP环境中能正常生长。
(4)为进一步探究秋茄是否具有降解水体中DBP的作用,需要检测 。若 ,则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秋茄适宜作为降解水体中DBP的植物。
6.答案 (1)无水乙醇 甲 (2)叶绿体中的色素约3/4为叶绿素,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范围大于类胡萝卜素 (3)(显著)高于 增加 提高 (4)实验后各组培养液中DBP的含量 实验后培养液中DBP的含量均低于实验前
解析 (1)色素是有机物,有机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含量大于叶绿素b,曲线甲表示叶绿素a含量,曲线乙表示叶绿素b含量。(2)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主要的色素,一是因为叶绿素a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二是因为其在细胞的叶绿体中含量多,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且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范围大。(3)实验对照组为不添加DBP培养液培育的秋茄幼苗,实验组为添加的不同质量浓度的DBP培养液培育秋茄幼苗,比较发现,实验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NADPH增加,促进对C3的还原,使C5
的量增加,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4)若要进一步探究秋茄是否具有降解水体中DBP的作用,需要检测实验后培养液中DBP的含量,如剩余量越多,说明降解效果越差,反之越强。
A组 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2019山西太原高三期末)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Mg植物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1.答案 B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经历了CO2→C3→(CH2O)+C5
的过程,A错误;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没有叶绿素植物就不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反应,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Mg作为叶绿素组成元素,缺Mg,叶绿素无法合成,所以没有Mg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所需的ATP在光反应阶段合成,暗反应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D错误。
2.(2019湖北武汉新洲一中第一次综测)下列有关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光合色素均可用层析液提取制备
B.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慢
C.光照由450 nm转为550 nm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增多
D.光照由550 nm转为670 nm后,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减少
2.答案 D 提取色素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用层析液,A错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B错误;由图可知,光照由450 nm转为550 nm后,叶绿素b和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减少,使光反应强度减弱,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减少,C错误;光照由550 nm转为670 nm后,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增多,光反应增强,C3消耗量增加,而C3生成量不变,故C3量会减少,D正确。
3.(2019湖南会同一中高三月考)科研人员探究了补充蓝光对油桃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叶绿素a(mg/g)
叶绿素b(mg/g)
叶绿素总量(a+b)(mg/g)
实验组
2.6
0.9
3.5
对照组
2.3
0.7
3.0
A.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
B.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量均增加
C.蓝光使叶绿素a/b的值增加
D.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
3.答案 C 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A正确;从表中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的量均增加,B正确;对照组叶绿素a/b的值是2.3/0.7≈3.29,实验组叶绿素a/b的值是2.6/0.9≈2.89,蓝光使叶绿素a/b的值下降,C错误;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增长率,叶绿素a的增长率是(2.6-2.3)/2.3×100%≈13.04%,叶绿素b的增长率是(0.9-0.7)/0.7×100%≈28.57%,可以看出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D正确。
4.(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开学考试)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H]、ATP等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4.答案 C 图中①是外膜、②是内膜,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两者共同构成了叶绿体的双层膜。图中③是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上有光合色素和酶,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需要光和酶,产物有O2
、[H]、ATP,同时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图中④是叶绿体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的场所。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无光均可),需要多种酶,能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故选C。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能持续合成(CH2O)
B.光反应产生的ATP、[H]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C.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D.光照总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照光与持续照光产生的(CH2O)一样多
5.答案 C 暗反应不需要光,但必须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情况下,才能进行C3的还原,合成有机物,A错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过程,CO2的固定不需要[H]和ATP,B错误;进行暗反应需要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正确;在光照比较强的情况下,光照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照光,在间隔时间内虽然不进行光照,但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有,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可以不断用于暗反应,使暗反应进行的时间延长,因此产生的(CH2O)比一直光照多,D错误。
6.(2019吉林“五地六校”合作体高三期末)把一株牵牛花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6.答案 B 图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瓶内绿叶和瓶外绿叶对比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A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O2,B错误;铝箔遮住的叶片和暴露在光下的叶片进行对比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正确;图中白斑叶分为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正确。
7.(2019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期中)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的是( )
花盆
光
温度
水
甲
光亮处
20 ℃
充足
乙
黑暗处
20 ℃
少量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7.答案 D 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确认一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适宜且相同。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光照,温度和水等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8.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对葡萄植株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各个实验组合中,40 ℃和强光条件下,类囊体膜上的卡尔文循环最弱
B.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分、脱落酸等因素
C.在实验范围内,葡萄植株的胞间CO2浓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高温破坏类囊体膜结构或高温使细胞呼吸速率增强
D.葡萄植株在夏季中午光合速率明显减小的原因是光照过强引起气孔部分关闭
8.答案 C 分析图示可知:各个实验组合中,40 ℃和强光条件下,气孔开度和光合速率相对值最小,但胞间CO2浓度最大,说明因叶片吸收的CO2减少而导致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最弱,A错误;在光照强度相同时,气孔开度相对值随温度的增加(从28 ℃增至40 ℃)而减小,在温度相同时,气孔开度相对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有光、温度,但不能说明水分、脱落酸对气孔开度有影响,B错误;在实验范围内,葡萄植株的胞间CO2浓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高温破坏类囊体膜结构使CO2的利用率降低或高温使细胞呼吸速率增强,释放的CO2增多,C正确;图示信息没有涉及时间的变化,因此不能说明葡萄植株在夏季中午光合速率明显减小的原因是光照过强引起气孔部分关闭,D错误。
9.(2019山东招远一中高三月考)研究棉花光合产物从叶片的输出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不当的是( )
A.摘除部分棉铃,测定邻近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B.环割枝条阻断有机物的运输,测定该枝条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C.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测定未遮光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D.“嫁接”更多的叶片,测定叶片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9.答案 D 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会转移到棉铃处,摘除部分棉铃,邻近叶片对棉铃输出的光合产物减少,故此时测定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能够检测棉花光合产物从叶片的输出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A正确;环割枝条阻断有机物的运输,测定该枝条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也能推知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正确;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遮光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其他叶片为之提供光合产物,因此测定未遮光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才能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嫁接”更多的叶片,实验变量增多,测定叶片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无法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2019山东济宁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不仅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为研究高浓度CO2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不同CO2浓度下处于抽穗期水稻不同时刻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在环境浓度CO2条件下,9:30时限制水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答两点)。
(2)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不同。要了解两种CO2浓度下不同时刻光合速率的变化,还要进行的实验是 。
(3)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与环境浓度CO2相比,在高浓度CO2条件下,相同时刻水稻的光反应速率 (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 。
10.答案 (1)CO2浓度、光照强度(或温度)
(2)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不同时刻呼吸速率
(3)较高 高浓度CO2条件下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光反应增强
解析 (1)题图显示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同,而且9:30~11:30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9:30时,限制水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光照强度等。(2)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要了解两种CO2浓度下不同时刻光合速率的变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不同时刻的呼吸速率。(3)题图显示在环境浓度CO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低于高浓度CO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则与环境浓度CO2相比,在高浓度CO2条件下,相同时刻水稻的光反应速率较高,其原因是高浓度CO2条件下水稻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光反应增强。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1.(2019四川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其中①~⑥代表各种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光照强度是影响①②间循环速率的重要因素
B.③转化为④时,光能就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
C.物质⑤和⑥进行跨膜运输时都不需消耗能量
D.①②的循环速率与③④的循环速率相互制约
11.答案 B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③④间循环速率,进而影响①②间循环速率,A正确;③转化为④时,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B错误;H2O和O2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跨膜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①②的循环速率减慢会导致ATP和NADPH的消耗减慢,即导致③④的循环速率减慢,二者相互制约,D正确。
12.(2019云南玉溪一中高三第五次调研)为研究塑料大棚中的草莓光合作用受遮阴的影响情况,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和相当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分别测定草莓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甲组
自然光照组
0.42
0.12
0.33
乙组
遮阴组
0.55
0.18
0.39
A.乙组是对照组,遮阴处理可能提高草莓的光合作用效率,因为乙组相较于甲组光合色素含量较多,使叶片吸收、转化光能的能力增强
B.根据乙组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可推测乙组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一定高于甲组
C.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将不同遮阴程度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
D.因为甲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乙组,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应该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以提高其产量
12.答案 C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自然光照组为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A错误;乙组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不一定高于甲组,因为大棚中的CO2浓度不一定充足,B错误;遮阴处理可能会导致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从而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遮阴处理还会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中相关酶的活性,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低于乙组,D错误;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该将不同遮光程度确定为自变量进行研究,C正确。
13.(2019湖北武汉新洲一中第二次综测)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 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植株补充580 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B.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下降
C.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释放的O2量增大
D.当对照组和450 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 μmol·m-2·s-1时,450 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少
13.答案 D 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 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错误;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光能的能力增强,会使光补偿点下降,B错误;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会使光反应速率降低,则植株释放的O2量会减少,C错误;由图可知,对照组的CO2吸收速率达到6 μmol·m-2·s-1时的时间是11:00,450 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达到6 μmol·m-2·s-1时的时间是10:00,所以450 nm补光组光合作用的时间短,结合题图可判断在整个过程中450 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少,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2019山东名校联盟联考)1937年植物学家赫尔希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叫噪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种类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叶绿体悬浮液
1 mL
-
1 mL
-
DCPIP
0.5 mL
0.5 mL
0.5 mL
0.5 mL
0.5 mol/L蔗糖溶液
4 mL
5 mL
4 mL
5 mL
光照条件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
上层液体颜色
无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 ,这些氢在暗反应的 过程中被消耗。
(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 ,设置B和D试管的目的是说明DCPIP 。
(4)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 (填“有”或“没有”)糖类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
14.答案 (1)类囊体薄膜 C3的还原
(2)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 有气泡产生
(3)光照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 (4)没有 氢转移到DCPIP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或密闭环境中没有CO2)
解析 (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叶绿体产生的氢在暗反应中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可以维持叶绿体的渗透压,避免使用蒸馏水使叶绿体吸水涨破。A试管有叶绿体和光照,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照,B和D试管作为对照实验,说明DCPIP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4)氢转移到DCPIP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并且实验条件为“密闭条件”,没有二氧化碳的供应,因此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没有糖类的产生。
15.(2019北京通州模拟)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的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
甲
叶位
基粒厚度(mm)
片层数
上位叶
1.79
10.90
中上位叶
2.46
17.77
基部叶
3.06
17.91
乙
(1)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 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据图可知,光合速率从大到小排列的叶片顺序依次为 。研究者推测,这与叶片中叶绿体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2)为了证实(1)的推测,研究者进一步观察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到乙表所示结果。
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填“完全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②叶绿体中对光能的吸收发生在 (场所),虽然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 环境的一种适应,但是基部叶光合速率仍然最低。因此进一步推测,除了叶龄因素外,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3)为了证实(2)中的推测,可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1)的结果相比较,若 ,则证实这一推测成立。
(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提出两点可行建议:
① ;② 。
15.答案 (1)不同叶位 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 (2)①不完全一致 ②类囊体薄膜(基粒) 弱光 (3)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 (4)①摘除基部叶(或“衰老叶片”) ②适当补光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研究者分别测定了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据图可知,光合速率从大到小排列的叶片顺序依次为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2)①
综合分析曲线图和表中信息可知,上位叶、中上位叶和基部叶的基粒厚度和片层数依次增加,而光合速率由小到大却依次为基部叶、上位叶和中上位叶,因此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不完全一致。②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由于叶片相互遮挡导致基部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所以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弱光的一种适应。(3)为证实“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这一推测,可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1)的结果相比较,若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则可证实这一推测成立。(4)根据题述研究结果,可通过摘除基部叶(衰老叶片)、适当补光等措施,以提高温室栽培黄瓜的产量。
相关文档
-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2021-09-3016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微2021-09-3060页
-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生物实验及2021-09-284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9-289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9-27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9-2455页
-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一测试2021-05-148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7植2021-05-14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2内2021-05-14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4通2021-05-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