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 MB
  • 2021-10-21 发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1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中国古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古风 乐府诗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律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小令 中调 长调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生平 曹操 ( 155 - 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精 兵法 ,著 《 孙子略解 》 、 《 兵书接要 》 、 《 孟德新书 》 等书;善 诗歌 , 《 蒿里行 》 、 《 观沧海 》 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 清峻 整洁。 文学方面,在曹操 父子 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 ”(曹操、 曹丕 、 曹植 )为代表的 建安文学 ,史称“ 建安风骨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 观沧海 》 选自 《 乐府诗集 》 是 《 步出夏门行 》 中的一章。 《 观沧海 》 是曹操的名篇。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dàn sǒngzhì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 碣石, 以 观沧海。 水 何 澹澹 ,山岛 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 萧瑟 , 洪 波涌起。 日月 之 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 哉,歌 以 咏志。 东:向东。 临:登临。 以:来。 何:多么。 竦:高高的。 峙:挺立。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之:助词,无实意。 星汉:银河。 幸:幸运。 甚:表程度深。 至:极点。 洪:大。 互文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观 ”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品味探究苑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 “ 涌 ” 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 日月之行 ” 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 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一统江山,建功立业的愿望, 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诗歌品析 叙事 内容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诗句 情感 观海地点和目的 水何 澹澹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百草 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虚写 实写 写景 动静 动 静 “ 诗言志 ” 。诗人写沧海, 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 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小结 写作特点 诗意理解 :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生平馆 李白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 " 左迁 " 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整体赏析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整体赏析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 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愤,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意理解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作者生平馆 王湾 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 ( 今属河南 ) 人。玄宗先天年间 (712 ~ 713) 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 (717) 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 ,9 年书成 , 共 200 卷 , 名为 《 群书四部录 》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 , 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 , 其后行迹不详。 近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 律诗 共八句,韵脚压在偶句,即 2 , 4 , 6 , 8 句。颔联、颈联要求完全对仗。 一二句称为 首联 ,三四句为 颔联 , 五六句为 颈联 ,七八句为 尾联 。 绝句 共四句。 皆有五言和七言。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 天下第一江山 ” 。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且听风吟阁 1. 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 美 , 并 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 “ 客路 ” 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 客路 ” 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品味探究苑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 “ 潮平 ” ?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 潮平 ” 一语,为下句中 “ 江春 ” 一语作铺垫。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 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名句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从章法上看 ,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 , 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 都 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 客路 ”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首联 : 写行程。暗含羁旅思乡之情 颔联 : 写景。平静开阔 颈联 : 写景。点明时令,又暗含理趣。 尾联 : 抒发思乡之情。 “ 鲤鱼传书”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他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 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我国古代神话中说,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生平馆 马致远,号东篱, 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所作杂剧有 《 汉宫秋 》《 青衫泪 》《 荐福碑 》《 黄粱梦 》 等 15 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 天净沙秋思 》 最为有名,元曲中的 “ 绝唱 ” ,元人誉为 “ 秋思之祖 ” ,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 秋思之祖 ” 。近代王国维赞其 “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 ,是 “ 小令之最佳者 ” 。 且听风吟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1. 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 美 , 并 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 / 老树 / 昏鸦。 小桥 / 流水 / 人家。 古道 / 西风 / 瘦马。 夕阳 / 西下,断肠人 / 在 / 天涯。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 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品味探究苑 “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 《 天净沙 》 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全篇可以分为 两 个层次: 第一层次 ( 前三句 )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 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 枯藤 ” 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 “ 小桥 ” 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 古道 ” 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第二层次 ( 四、五句 ) “ 夕阳西下 ” 进一步点明时间。 “ 断肠人在天涯 ” 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根据词作展开想像,描述其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心中来,肝肠寸断。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 , 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 , 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 , 刻画得淋漓尽致 , 因此被后人称赞为 “ 秋思之祖 ” 。 小结 1 、 《 观沧海 》 一诗选自 ,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 “ 三曹 ” 。 《 乐府诗集 》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慷慨悲壮 强化训练营 2 、从 《 观沧海 》 一 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3 、 《 观沧海 》 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4 、 《 观沧海 》 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 、 《 次北固山下 》 一诗中 “ 次 ” 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 王湾 停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 、 《 钱塘湖春行 》 一诗选自 《 白氏长庆集 》 ,作者 ,字 ,晚号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8 、 《 钱塘湖春行 》 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 、 《 次北固山下 》 中表达时间匆匆流逝,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有理趣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 9 、 《 天净沙秋思 》 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 10 、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赋 诗 词 曲 小说 夕阳西下 柴扉工作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