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10-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后一课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最后一课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2.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
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B
G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F
建立表象
2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C
E
帮助理解
3分钟
下载
4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2、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1-6) 序幕 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 (7-10) 开端 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 (11-23) 发展 上课经过
1、导语设计能很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本课学习做下情感铺垫。
2、整体感知环节,有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4
第四部分(24-29)高潮、结局 宣布下课
四、赏析第一部分
1、这一段重点写了哪两个场景?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镇公所布告牌前边,许多人看布告。
2、“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起什么作用?
巧妙地交代背景。
3、分析此部分环境描写和社会背景交代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的自主练习部分。
3、重点赏析环节,提醒学生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