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10-21 发布

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 教案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重要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重要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过程 ‎ [教师讲述]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 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泛引导,最后总结概括。)‎ 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7‎ ‎ ‎ 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 ②文字式 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具体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 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 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23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7‎ ‎ ‎ ‎[提问] 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 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根据“上北下南”的规定,标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 ‎[提问]请读教材第13页“想一想”中看图1.22,请回答:‎ 图中公路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3)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 [练习]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活动1。(之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方法。)‎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7‎ ‎ ‎ 四、图例和注记 ‎[教师讲述]讲述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读教材19页“常用图例”。并以某一幅地图为例练习。‎ ‎[教师总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这样,你就能从地图上学到很多知识。‎ 布置作业(略)‎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过程 7‎ ‎ ‎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7‎ ‎ ‎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见课本17页图1.30)‎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17页活动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7‎ ‎ ‎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18页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 ‎[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