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 MB
- 2021-10-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2.5分)人们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 )
A.炎帝和黄帝友好相处,没有战争
B.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战胜了蚩尤部落
C.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2.5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 )
A. B.
C. D.
3.(2.5分)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第27页(共27页)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C.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D.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4.(2.5分)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其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D.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5.(2.5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6.(2.5分)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江南河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7.(2.5分)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 )
①秦实行奖励军功政策
第27页(共27页)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秦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秦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2.5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9.(2.5分)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王与马,共天下”
10.(2.5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
11.(2.5分)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第27页(共27页)
C.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12.(2.5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13.(2.5分)东汉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发明麻沸散 B.著《伤寒杂病论》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齐民要术》
14.(2.5分)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
皇帝
和帝
殇帝
冲帝
质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2
8
14
寿命(岁)
27
2
3
9
14
A.光武中兴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专权
15.(2.5分)《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16.(2.5分)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第27页(共27页)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17.(2.5分)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18.(2.5分)以下图片反应的共同主题(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第27页(共27页)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19.(2.5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20.(2.5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如图示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曹魏 C.东晋 D.北魏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①
战国
②
民贵君轻
秦朝
③
焚书坑儒
汉朝
汉武帝
④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釆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材料一回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材料三:有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栝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秦朝的政治建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是怎样行使管辖权的?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3)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15时53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中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投票表决,张骞墓作为陕西“丝绸之路”7个遗产世文化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第27页(共27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张骞墓成为“丝绸之路”遗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点的名称。
A: (城市);B: (地区);C: (国家或地区)
材料三(汉代)丝绸之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数信念来自远方。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第27页(共27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2.5分)人们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 )
A.炎帝和黄帝友好相处,没有战争
B.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战胜了蚩尤部落
C.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要把握华夏族的形成.
【解答】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2.5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 )
A. B.
第27页(共27页)
C. D.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解答】选项C是甲骨文的图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说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甲骨文图片。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考古文物图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5分)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C.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D.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的两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春秋护头铜胄和战国铜壶,属于战争的必需品,所以体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有关内容。
第27页(共27页)
4.(2.5分)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其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D.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
故选:D。
【点评】题干中的“学术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5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分析】本题考查的商鞅变法的作用。考查学生通过解读题意再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反映了变法深入贯彻。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故选:B。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2.5分)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江南河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分析】读图可知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共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7.(2.5分)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 )
①秦实行奖励军功政策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秦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秦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第27页(共27页)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解答】由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可知,其反映的是秦朝信息,①秦实行奖励军功政策不选,与印泥内容无关,另外奖励军功主要是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秦朝实行丞相制度,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由图中右丞相印及字体可判断,②③正确;④秦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不能从图中获取信息,不选。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会分析材料。
8.(2.5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9.(2.5分)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王与马,共天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解答】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对西汉时的文景之治历史时期的描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0.(2.5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
【分析】本题以诗词为切入点,考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解答】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选:B。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汉朝的大一统措施。
11.(2.5分)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C.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分析】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解答】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后期。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
12.(2.5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以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史记》。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B。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史实。
13.(2.5分)东汉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发明麻沸散 B.著《伤寒杂病论》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为切入点,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做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
14.(2.5分)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
皇帝
和帝
殇帝
冲帝
质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2
8
14
寿命(岁)
27
2
3
9
14
A.光武中兴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专权
【分析】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第27页(共27页)
【解答】题目给出的表格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5.(2.5分)《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
【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赤壁之战的典故与影响。
16.(2.5分)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第27页(共27页)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5分)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第27页(共27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反应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各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依据课本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核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2.5分)以下图片反应的共同主题(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民族交融使北方各族逐渐汉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汉族文化也因此更为丰富,更加发展。
【解答】据题干图片“穿汉服北魏陶俑”“汉人胡食图”“少数民族耕牛图”可知,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使北方各族逐渐汉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汉族文化也因此更为丰富,更加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交融逐步加强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19.(2.5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分析】本题以“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0.(2.5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如图示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曹魏 C.东晋 D.北魏
【分析】本题考查西晋、东晋和南朝的更替.
【解答】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故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东晋。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识图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西晋、东晋和南朝的更替.
第27页(共27页)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①
战国
②
民贵君轻
秦朝
③
焚书坑儒
汉朝
汉武帝
④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釆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2)依据材料一回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材料三:有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栝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第27页(共27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及在秦、汉时期所遭受的不同态度。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
(2)依据材料一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根据“汉代讲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因此“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家经典,主要内容是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
(3)开放性试题,分析合情合理即可;如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
(2)目的: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主要内容:儒家经典,主要内容是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
第27页(共27页)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儒家思想的内容以及历史上的发展。
2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秦朝的政治建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是怎样行使管辖权的?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第27页(共27页)
(3)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识记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识记掌握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措施。识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措施。
【解答】(1)据图1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当时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因此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
(2)分析材料二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3)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诸侯国势力的发展,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使封国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不费一兵,就巧妙地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故答案为:
(1)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当时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
第27页(共27页)
(2)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
(3)材料二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秦、西汉加强统治的措施的掌握。需识记理解相关知识。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15时53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中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投票表决,张骞墓作为陕西“丝绸之路”7个遗产世文化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张骞墓成为“丝绸之路”遗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点的名称。
A: 长安 (城市);B: 西域 (地区);C: 欧洲 (国家或地区)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三(汉代)丝绸之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数信念来自远方。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和所学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了奠定了基础,所以张骞墓能够成为“丝绸之路”遗产。
(2)据材料二“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运到欧洲,所以A是长安,B是西域,C是欧洲。
(3)由材料三“(汉代)丝绸之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数信念来自远方”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了奠定了基础。
(2)长安,西域,欧洲。
(3)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8 18:15:2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
相关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题课件+七2021-10-2182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复习+七2021-10-21182页
- 冀教历史七上孔子和百家争鸣2021-10-215页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1-10-211页
-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2021-10-217页
- 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部2021-10-217页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2021-10-211页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2021-10-216页
- 2020-2021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2021-10-217页
-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19课 期2021-10-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