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9 MB
  • 2021-10-21 发布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_鲁教版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 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 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 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 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 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 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 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 新战况的新闻稿。 新闻 ?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 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 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 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征 3、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消息的结构 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 消息的核心内容。 一、标题 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 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 高度概括。 二、导语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 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 是消息的结尾。 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 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 不可少的。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电头 背景 结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省略。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辅助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 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新闻的六要素 结果。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请你试着理清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问 题 讨 论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 导语导语导语 主体主体主体主体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 语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 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 顺序相吻合。 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 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 “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 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 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 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我军英勇善战,不言而喻,所以略。 •敌军详,是为了揭露敌人拒绝签定和 平协议,以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 正义性。同时也为了把广大官兵同少 数战犯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 答:“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 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 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 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 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 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 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 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 要意义。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 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本文的语言特点 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 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是,因三路大军加起来正好一百万。 “不含”是不包括,当时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 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 着自豪之情。 揣摩语言 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 理由。(提示:第一组注意红色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 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Ⅰ Ⅰ组的②句好。“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 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 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 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Ⅱ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 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Ⅱ组的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 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 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毫无 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 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 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 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 口语化),各有妙处。 3、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三路三个层次,从上题 的分析中可看到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 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拓展延伸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课堂检测 一、给画线字注音。 1、歼灭 2、锐不可当 3、要塞 二、填空。 1、新闻结构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 ( )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作者是( ) jiān dāng sài 标题 导语 主体 毛泽东 3、新闻的表达方式多用( ),有时也用( )。记叙 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