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6.50 KB
  • 2022-03-31 发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课件新人教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梁启超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生字新词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议论的基本要素:论题(射击)论点(子弹)论据(靶)论证(瞄准发射)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6.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梁启超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走进文本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细读课文,走进文本3.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4.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细读课文,走进文本5.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细读课文,走进文本6.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1.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布置习题1.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