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7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夜雨寄北李商隐
前言
壹创作背景忧郁小王子
郎才女貌
题解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读诗歌并能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二、过程与方法: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目录初读诗文壹细品诗文贰再读诗文叁深刻感悟肆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壹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何时回来?还没有确切的日期这一句诗刚开始就设立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谁不想红袖添香,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贰巴山夜雨涨秋池在这秋叶的巴山,大雨骤至,池水猛涨。“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隔一方,超越时空,一问一答,足见夫妻感情是多么真挚。“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句是寄给妻子的信息,而不是像前句那样的遥相问答。虽无问答,但彼此的憧憬,已在不言之中。故引出下句。
叁何当共剪西窗烛红袖添香“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肆却话巴山夜雨时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似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然而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何当”,表愿望,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既然盼“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可想而知。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皇帝的新装》2022-03-3132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 (1)2022-03-3134页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2022-03-3112页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面》 苏教2022-03-3111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022-03-3123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核舟记 (5)_鲁教2022-03-3129页
-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23 带2022-03-3155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秋咏月诗词2022-03-312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记承天寺夜游 (152022-03-3110页
- 部编语文七上背默内容大全2022-03-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