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世外桃源这些图片让你想起一个什么成语?
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他曾做过小官,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后弃官回乡过起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背景资料:《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注意生字词、朗读的停顿和感情的把握。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听课文朗读,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陶渊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豁然()俨然()怡然()阡陌()邑人()间隔()垂髫()语云()平旷()缘()诣()遣()要()刘子骥()落英缤纷()郡下()huòy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mòyìjiàntiáoyùkuàngyuányìqiǎnyāojìbīnfēnjùnyǎn.·················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发现桃源)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访问桃源)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离开桃源)课文结构这样划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作为沿着鲜艳美丽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惊奇、奇怪尽,走完落花又,再繁多的样子想要夹着溪水的两岸别的用在主谓间,取独划船前行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
学习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本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起因什么?你能找出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吗?事件:渔人发现桃花林起因:忘路之远近时间:晋太元中地点:武陵郡人物:渔人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见过的。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舍弃、放弃刚刚,仅又,再类田间小路交错通达指老人小孩敞亮的样子整齐的样子全,都快乐的样子。隐隐约约,好像可以互相听到看到平坦宽阔代指洞耕种劳作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刚一个人能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看到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处处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经过了“林尽水源”→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复行→豁然开朗的过程才进入。这表明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进入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渔人看到什么景象?3、(所见)有什么特点?(生活安乐幸福)(环境优美宁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竟然详尽指桃花源中的问话人同“邀”,邀请全,都说妻子和儿女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这里于是,就隔绝,不通音信竟更不必说给同“俱”,详细惊叹又邀请他们的居住告辞,告别离开告诉说对,向说
进入桃花源1、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3、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6、你认为桃花源里面的世界吸引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桃花源诗怎么的一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徭役重赋、人人平等、人人劳作、自给自足
三、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省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几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渔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呀。”[幻灯片22板书]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已经循,沿着至动词,做标志计划前往不久名词,标志没有实现问路、寻访。津:渡口从前的,旧的终于像这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渔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路返回,(沿途)处处做上标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显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
(4)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渲染神秘气氛,为下文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作铺垫)(4)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渲染神秘气氛,为下文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作铺垫)(4)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渲染神秘气氛,为下文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作铺垫)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思考: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五段内容。2.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所见所闻所历寻向所志…后遂无问津者环境良好幽静美丽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似有若无所感和平安宁安居乐业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自给自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快乐的社会。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呢?合作探究一方面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
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落英缤纷黄发垂髫
这篇课文陶渊明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桃花源、桃花源、 桃花源、桃花源的顺序,描绘了一个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他对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小结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发现进入离开再寻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古今异同词语古义今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不足俨然鲜艳美丽食物味道好交错相通运输与邮电事业的简称妻子、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值得不充足、不满整齐的样子好像
3、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①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②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①寻向所志(寻找,动词)②未果,寻病终(不久,副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②既出,得其船①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那他的
四、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卖油翁 (3)_鲁教2022-03-3115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桃花源记 (2)_鲁2022-03-316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核舟记 (1)_鲁教2022-03-311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2022-03-3120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旅鼠之谜 (1)_鲁2022-03-3132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_(2016年秋季版)《2022-03-3122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邓稼先 (4)_鲁教2022-03-3118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022-03-3115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社戏 (2)_鲁教版2022-03-3115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旅鼠之谜 (18)_鲁2022-03-3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