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76 KB
  • 2022-03-31 发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老山界 》讲练课件 (2)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6老山界第二单元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用楷体将“共筑中国梦”的上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捉”应读“zhuō”。B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B.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C.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璧上,马爬不上去。D.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解析】璧—壁。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根据句意,可改为“不可捉摸”。C 5.读语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加点词语“星星”“山峰”“山谷”“火堆”都是名词。B.画线句子用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的特点。C.本段从触觉角度突出山之寒;从视觉角度突出山之高;从听觉角度反衬山之静。D.“寒气逼人”是偏正短语,“刺入肌骨”是动宾短语;“缀着的宝石”是偏正短语。【解析】“寒气逼人”是主谓短语。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8题。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6.选文画线句的“奇观”奇在哪里?“奇观”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战士丝毫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7.文段中对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8.选文中两次出现火把,各有什么作用?试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第一次出现,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之高(与星光相接)以及点燃火把的人之多,形成壮丽的奇观。第二次出现,火把照在人的脸上,写出了山之陡(人脸就在脚底下),这些精彩的描写,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彭德怀割爱杀坐骑万焕生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后可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向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彭德怀走向长征路的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的背上堆 得像座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没有。”说着,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块,悄悄地塞进黑骡子的嘴里,深情地看着黑骡子吃完。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不解地回答。“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啊!”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赶快解决吃的,我们或许能多些人走出草地。”老饲养员掉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立一次大功吧!”“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吧!”大家仍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邱南辉道:“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10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什么,集体嘶叫了数声,又都默默地低下高昂的头。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大黑骡子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6匹牲口,大家都闭上了眼睛。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缓缓摘下军帽,向着斜倒下的大黑骡子。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漫漫长征路,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背影,它化入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合奏出红军指战员们行进步伐的节拍来:“身无 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9.“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哪些功?①驮彭德怀长征;②驮伤病员;③驮粮食和器材。10.彭德怀既然决心枪杀大黑骡子,为什么又向斜倒下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大黑骡子与彭德怀经历过风风雨雨,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并且它为彭德怀做了许多事,所以彭德怀内心悲苦,但为了集体,不得不狠下心来杀死了它,这是舍小家保大家,是可敬的。 11.联系语境,分析结尾段中加点词语“化入”“融进”“合奏出”的表达效果。“化入”“融进”“合奏出”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们的影响和感化,对全文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12.(山西原创)本文在材料选择、语言表达、人物刻画、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不少于100字)示例:在人物刻画上有亮点。文中“‘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缓缓摘下军帽,向着斜倒下的大黑骡子”等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彭德怀对红军战士们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 13.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四周年,学校举办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补写长征对联】(1)请你根据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补写下面的对联。上联:行长征甘洒热血下联:为革命何惧牺牲【活动二:理解长征精神】(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材料一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留下照顾三个得 了肠胃炎的同志,一起走在后面。在仅有的粮食吃完之后,班长用一根缝衣针钓鱼,让三个同志吃上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自己却嚼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班长却饿晕过去,牺牲在了长征路上。材料二一位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有告诉战友们,装成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将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每人自愿分了一点干粮给她。 示例:长征精神就是舍己为人、团结有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活动三:弘扬长征精神】(3)主题活动中,有的同学提出,如今生活幸福了,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请你结合实际,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纠正。示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人们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的结果。如果我们放弃长征精神,就会放慢我们前进的速度,影响我们美好生活的质量,也会阻碍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14.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在文中随处可见。描写“奇观”,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红军对敌机的嘲笑,表现红军对敌人的藐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用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请你借鉴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个人物在特殊情境下的片段,通过对其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其性格。(不少于150字) 【连线课文】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写法分析】细致生动的描写能逼真地再现场景,同时也能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精神品格。如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都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风趣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积极乐观的精神。示例: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我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姑娘的拖鞋?”花园那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不给人笑话。”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种暖和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知识链接】为什么老山界成为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突破湘江后,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与长征中红军遇到的其他险山峻峰相比,老山界还不算非常难行,翻山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什么很多老红军在回忆录中都谈到了老山界?翻越第一座难行大山,毛泽东赋词抒怀毛泽东的长征诗中有“五岭透迤腾细浪”一句,诗中所说的五岭,自古被称为“高特磅礴、延亘绵远”的“南北险阻”。五岭横亘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大片土地上,发育着赖江、北江、潇水、湘江、资 水、巫水、浔江。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进入五岭山区,遇到了长征以来第一座高山——老山界。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境内,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2141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遍山林深叶茂,人迹罕至,河谷幽深,触目惊心。人们翻山路,只能走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如同一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伸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曲曲弯弯隐没在丛林深处。“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 老山界后不久,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词《十六字令》,里面就有对红军翻山越岭的生动描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12月4日起,中央红军主力先后登山,征服了历来被人们视为畏途的老山界。当地群众得知红军大队人马是从老山界下来的,无不惊讶万分。老山界比起后来长征中的万水千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红军指战员对翻越老山界刻骨铭心,缘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难行的大山。——《写给新一代的人看的辉煌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