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 MB
- 2021-10-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
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
话》等。
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是回
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中心意旨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
待人厚和律己严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过人的品德。
: ,“ ”
:
— —
— —
: , ( )
概括交代 先生的逝世 我 的悲哀
总写 品德有过人之处
具体叙述 日常交往 待人厚
分写 详写
语文方面 律己严
总结思考 追怀业绩 学习仿效 略写
过人品行
追思景仰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以小见大,展示人物全貌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第3段写吕叔湘先生看
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
方面的交往”,第4、5段中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往等,
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过人品
行。还有第6、7、8段中的典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
圣陶先生律己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
了人物的全貌,表现了文章主题。
2.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而又雅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语言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
失其雅致。如:“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
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
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因为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
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
力量。
重点难点
1.本文记述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有何作用?
本文用不少的笔墨写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主张,如写作要明白
如话,用语要简洁。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
有许多见解,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始于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
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一致的看法。这些言论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
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
2.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有什么重要意
义。
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和“简洁”。“写话”指行文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简洁”指行文简
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
度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平时我们写作
文时,有的同学喜欢堆砌辞藻,有的同学喜欢用一些生僻的词语,还有的
语言啰唆。我们要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慢慢改掉这些坏习惯。
叙事散文·写景散文 同:都属于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
异: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写较为
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
行间充满感情。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这类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
情,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
商酌·商量 同: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相互交换意见”的意思。
异:“商酌”除了有“商量”的意思外,还有“斟酌”之意。如:此项工
作有待进一步商酌。“商量”是“交换意见”的意思。如:这件要跟他
商量一下。
1.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B.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 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
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缀又别拗。
答案 D 缀→赘,拗→扭。
2.文学常识填空。
(1)叶圣陶,原名 ,江苏苏州人, 家、
家、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等。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 ,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
人,学者、 家。代表作有随笔集《 》等。
答案 (1)叶绍钧 作 编辑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2)张中行
散文 负暄琐话
解析 不要写错别字,如将“钧”写成“均”,将“暄”写成“喧”。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触动到)
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修
正圆润)
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商量斟
酌)
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答案 B 修润:修改润色。
··
··
· ·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B.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
偏偏做到了。
C.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
格。
D.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答案 D A、B、C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助词。D项中的“得”是
“得到”的意思,是动词。
·
·
·
·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知道自己身为编课本的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B.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
活。
答案 B “诲人不倦”是“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的意思,用在
句中不合语境。
····
·· ··
·· ··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B.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C.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D.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答案 B A.逝世:去世(含庄重意)。褒义词。B.草率:(做事)不认真,敷
衍了事。含贬义。C.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
人请教为可耻。褒义词。D.业绩: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成就。褒
义词。
· ·
··
· ·
····
1.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
布满柔枝。(描写)
B.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
利用机遇。(议论)
C.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
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明)
D.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
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记叙)
答案 C 该项的表达方式为议论。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
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答案 B 删去“的籍贯”或“人”。
1.(2018广东潮州潮安期末,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2)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 )性的意见。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之的。
(4)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wǔ zàng liù fǔ( )似乎都要碎了。
答案 (1)愧怍 (2)商酌 (3)深恶痛绝 (4)五脏六腑
解析 根据拼音写词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以在具体的语境
中组成恰当的词语。如“怍”不要误写为“作”,“脏”不要误写为
“赃”,等等。
2.(2018福建莆田秀屿期末,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 (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答案 D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
史。B.都德是法国作家。C.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2018山东潍坊高密期末,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B.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
去游泳。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
德修养。
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
的前提。
答案 A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第二个“游泳”后添加“的通
告”。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
与“才”不能搭配,应将“即使”改为“只有”。
(2018安徽濉溪期末,5—8)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成1—4题。(1
1分)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
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
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
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
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
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
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
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
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
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
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
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
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
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
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
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
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
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
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
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
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
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
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
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
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
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
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
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
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
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
不够,就是话。
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出来。(3分)
答:
2.(★★★)通过第①段画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3分)
答: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短语的表达效果。(3分)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
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答:
4.(★★★)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 · · · ·· ··
·
1.答案 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应在审清题
中要求的基础上阅读全文,然后寻找答题区域并做好筛选准备,最后根
据要求整理答案。注意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主要信息,意思相近即可。
2.答案 ①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与人亲
近,与人方便;②“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于
律己。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第①段中的画线语句体现
了叶圣陶先生不同的语言形式,结合人物在文中的其他表现即可归纳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
3.答案 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
“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
③加点内容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和短语的能力。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
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①明确文中重要词语通常有哪些作用;②借助语
境确定词义;③把握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④紧扣写作背景、文章主旨
及作者的思想倾向;⑤借助修辞手法、景物特点和意境来理解;⑥注意
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
4.答案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②内容上:由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
厚转到严于律己的内容。
解析 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应从如下两方面分析:①内容上,应从句子
所表现的句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
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
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2018山东临沂中考,19—2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5分)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
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
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
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
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
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
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
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
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
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
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
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
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
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
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
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
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
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
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
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
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
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
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
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
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
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
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
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
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
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
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
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
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
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
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
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
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
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
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
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
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
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04月27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
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3.(★★★)阅读文章⑨⑩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
析)(2分)
答: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体会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3分)
答:
1.答案 向史铁生约稿,似乎没用;“我”去他地坛附近的家,和他谈散
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写法;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
队生活的电视剧,结果未遂;史铁生从延安回来,告诉“我”延安有人问
“我”好。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抓住题中关键点“追忆
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很容易看出
④⑤⑥段和最后一段写了作者与史铁生的交往。和史铁生的第一次交
往在第④段,事件是约稿,结果是似乎没用;紧接着写第二次交往,是在上
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事件是和他谈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写
法,对应第⑤段;第三次交往是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
生活的电视剧,对应第⑥段;最后一段是第四次交往,他从延安回来时,告
诉“我”延安有人问“我”好。找到这些对应的段落,根据相关内容归
纳概括即可。
2.答案 因为《我与地坛》凸显了史铁生的人格魅力,他的生命充满劫
难,但是苦难的人生也能够辉煌和灿烂。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真挚动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着眼全文,
然后从文章内容方面进行考虑。作者在《我与地坛》中体会到史铁生
双腿残疾以后日日与地坛做伴的感受和母亲对他的无私关爱,抒写了他
在特定遭遇,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沉思索和深切体会,
表现了他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展现他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正是史铁生的人格魅力所在。
3.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
串,写出了“我”读《我与地坛》读得久,体会深。表达了“我”对此
文的喜爱。
(2)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
好的文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史铁生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的情怀永记
心中。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句子的角度
(修辞、用词、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画线句子进行辨析,该句使
用了比喻的修辞,“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写出了“我”经常阅
读此文,“润泽成玉”说明“我”对此文体会之深。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意的把握。把握句子的含意,需抓住句子中
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主旨来解读。本句关键词为“在”“活着”。
“文章在,人就在”意思是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
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意为文章
经过长时间的流传,依然被人们所喜爱,人物品格也永远活在人们心
中。这就是史铁生的人格魅力。
4.答案 照应题目,强化作者对史铁生的怀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时,根据题中要求,联系段
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文末虽然使用了省
略号,但是,“晒得有点黑”“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等对史铁
生的描写无一不在内容上表达了“我”对史铁生的怀恋。此段回忆的
是史铁生从延安回来,告诉“我”延安有人问“我”好的事,与题目中
“忆故人”相照应。
1.(2018湖北武汉中考,17—18)根据要求完成(1)—(2)题。(8分)
近来,不少综艺节目以不同的形式再现书信的魅力,引起网络时代广大
观众对传统书信的关注。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书信的魅力”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书信有诸多优点,请你用精练
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条表述其优点,三条即可。(4分)
答:
(2)(★★★)活动过程中,有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了,我们都用手机
发短信,谁还写信呢?”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人更习惯用手机发短信这一
现象?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看法。(100~120字)(4分)
答:
答案 (1)(示例)①书信有助于传承中国文化。②书信能够帮助人们更
好地交流感情。③书信对于自己心境的提升、感情的丰富有很好的帮
助。④书信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
(2)(示例)手机短信方便快捷,的确给传统的手写书信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但这不应成为书信文化衰微的理由。手写书信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自古就是人们沟通交往、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那种“见字如面”
的亲切感是其他通信方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应当提倡手写书信的复
兴。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知识积累与概括的能力。要力求通过你的表
述,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书信是一种传统
文化形式,有着独特的功能和魅力。
(2)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于身边的人更习惯用手机
发短信这一现象,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要看到随着通信技
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短信方便快捷,传统手写书信确实在这方面显得落
后。用现代传播工具互发信息本无可非议。另一方面,看着一个个机打
的方块字,总感觉少了些许人情味。手写书信中深浅不一的字迹虽没有
印刷体那般工整干净,但从中却仿佛可以看到父母、朋友写信时的样
子。手写书信带来的那份快乐、美好的回忆,正从我们的指缝中悄悄流
逝。作答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分析问题,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明、连贯、
得体。
2.(2017湖南衡阳中考,6,★★☆)综合性学习。(6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
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
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
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
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
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分)
答:
②[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幅挂
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2分)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
③[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2分)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答案 ①先人留下的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②(示例)A 因为家庭和睦了,有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做什么事都会顺
顺利利的。即便是遇到难事,只要全家人互相体恤、互相宽慰,一定会
雨过天晴、云淡风轻的。
③身教 家风
解析 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宗祠对于家风传承发挥的作用;材料二着重突
出从母亲那里学得的待人接物之道;材料三着重突出从父亲那里应学的
优良品质。根据题目要求,整合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②如果选择“家和万事兴”,则应重点解读“和”;如果选择“天道酬
勤”,则应重点解读“勤”;如果选择“百善孝为先”,则应重点解读
“孝”。无论解读哪一句都要和家庭联系起来。
③从下联的“心领神会”获得启示,得出上联应为“言传身教”;从上
联中的“明祖训”以及该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获得启示,得出下联应为
“承家风”。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近叶圣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副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对联。
答:
(2)班级掀起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
答:
答案 (1)(示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示例)搜集叶圣陶先生的照片,播放有关他的纪录片,介绍他的人生
经历、文学创作及思想探索之路,开设叶圣陶文化中心。
解析 (1)对联的内容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可。
(2)活动方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突出对叶圣陶先生的纪念意义,表
达人们对这位文学家、教育家的崇敬之情即可。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
就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吧!
(1)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些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请解释下面语
句中加点的词。(任选其一)
①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系列最美人物,诸如最美女教师、最美战士、最美
妈妈……在他们身上,正能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正能量:
·· ··
···
②如今,堵车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上一道独特的景观,不少人通过网络
“晒”自己的堵车经历以排解郁闷。
晒:
(2)请根据下面这首有关兰花的诗对出下联。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张学良《咏兰》)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
(3)现在,街头巷尾的牌匾,电视上的广告,网络上的用语等,经常出现汉字
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以上各种现象中,不规范的字有哪几类?(请答出
其中两类)
答:
(4)“伞”“拐杖”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你任选其一,为它拟一则
广告语。要求:不超过20个字。
答:
答案 (1)①(示例1)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示例2)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和事。
②(示例)展示。
(2)(示例1)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
(示例2)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
(3)(示例)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网络自造字。(答出两类即可)
(4)(示例1)伞:烈日显呵护,风雨见真情。
拐杖:当我步履蹒跚时,你是我值得依赖的朋友。
(示例2)伞:雨天防淋,晴天防晒,玲珑多姿颜色美。
拐杖:保老人安全,尽一份孝心。
解析 (1)①这是个网络新词。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将人体比
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
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这里的“正能量”既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
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也指具有这种情感的人和事。
②“晒”本义是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或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
在网络用语中,它由本义延伸,泛指将自己的稀罕物或特殊技能等展现
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意思与“炫耀”“展示”相近。
“晒”的可以是好的方面,也可以是不好的方面。
(2)对对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上联,明确上联的结构特点,然后结合所给
材料拟出下联,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下联要以
“兰”为中心语。
(3)生活中常见的不规范字主要有: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网络自
造字。回答时,答出两类来即可。
(4)可以扣住物品的功效和作用来拟写广告语。如,“伞”可用来挡
雨、防晒,“拐杖”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有支撑作用等。另外,还要注意
广告语的拟写要求,做到语言简洁、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最后还要注
意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