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 MB
- 2021-10-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一上学期期末地理易错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1真实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2.纬线与经线
2.1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①东西经度判读方法及变化规律: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排列,东经是向东度数增加或向西度数减小;西经是向西度数增加或向东度数减小。
②南北纬度判读方法及变化规律: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北纬的度数向北加大,南纬的度数向南加大。
2.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
32 / 32
东半球、西半球是根据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但东经度、西经度是根据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因此,0°经线以及0°~20°W之间的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以及160°E~180°之间的经线位于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用经纬网定位
3.1确定位置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表示某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在书写时,必须在数字后明确标记表示方向的字母。0°经线、180°经线、0°纬线除外。
3.2辨别方向
A.先定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判断经线和纬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哪是经度、哪是纬度。经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纬度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C.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内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32 / 32
1.1自转的方向: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②从俯视图上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1.2自转的意义:
地球自转意义之一是:昼夜交替;地球公转意义之一是:昼夜长短变化,两者不一样。
2.地球的公转
2.1地球公转示意图:
32 / 32
2.2昼夜长短变化:
A.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a.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況: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b.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c.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
32 / 32
春分日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新缩小到秋分日消失。秋分日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比后南极近的极昼范围越来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缩小,至次年春分日消失。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点附近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达半年左右,极圈上极昼极夜的时间仅为一天。发生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
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另半球相反。
2.3五带的形成:
五带的纬度划分和低中高纬的纬度划分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32 / 32
地图
1.比例尺
1.1表现形式:
①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
②数字式:1:500000
③线段式:
1.2比例尺大小与图幅大小和实地距离的关系:
①在相同图幅面积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距离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距离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32 / 32
②在实地距离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则图幅面积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则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类型的判读
1.1山脊与山谷的区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和山谷的形状非常相似,都是用凸出或凹陷的等高线表示,山脊线或山谷线与等高线垂直。判断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看等高线凸出方向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反之,是山谷。即所谓“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2 / 32
②用画切线法辨别山脊或山谷。
如上图,过B点向两侧做切线,则
地点
海拔(米)
结论
地形类型
B
250
中间低,两侧高
山谷
A、C
300
③以河流定山谷。河流只会流经于山谷,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此处是山谷。
思考:下图为300米等高线,中间有河流流经,试判断河流流向?
32 / 32
海陆的变迁
1.板块构造学说
1.1板块张裂: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a.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b.红海扩张——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1.2板块挤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海洋会缩小:
a.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的缩小——亚欧、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d.落基山脉的形成——太平洋、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32 / 32
天气
1.板块构造学说
1.1板块张裂: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a.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b.红海扩张——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1.2板块挤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海洋会缩小:
天气和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1.1区分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某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时刻在变化
长时间、一般变化不大
联系
都是在描述大气状况;天气是气候形成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
1.2风向和风力判读
包括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风力的大小按照从弱到强共分为18个等级。风的基本方向共有八个,是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
32 / 32
风级
风力的指的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为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这个符号中长线称为“风杆”,小短线称为“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
如:北风5级,北风3级。这个符号称为“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风向
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8个基本方向。风杆指向表明风的去向,故风杆指向和风向相反。即此图所示为北风8级。是东风8级。则是东北风6级。
1.3常用的天气符号
32 / 32
1.4空气质量的高低如下表所示: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0—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1-150
轻微污染
151-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1—250
中度污染
251—300
中度重污染
五级
>300
重污染
32 / 32
2.世界的气候类型
1.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北纬10°~20°附近,集中分布在亚欧大陆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
典型地区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
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巴西高原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全年高温,降水分早、雨两季
全年炎热干燥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温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32 / 32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的东部沿海地区
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大致在1月0℃等温线以北地区
中纬度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
欧洲西部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特点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32 / 32
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极圈内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南极洲、格陵兰岛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自然景观
苔原、冰原景观
高寒荒漠、冰川
世界的人口与人种
1.世界的人种
1.1不同人种的分布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种人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聚居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的西部及南部
黑种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32 / 32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世界的语言
1.1世界语言的分布
32 / 32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英语
欧洲西部(英国)、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南部(印度)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俄语
亚洲的西北部和北部、欧洲的东部等(俄罗斯及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国家
32 / 32
2.世界的宗教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佛经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著名的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开斋节、古尔邦节
浴佛节、盂兰盆节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标志性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庙、庵院
建筑物特色
以尖顶建筑为主,顶部有十字架标志
以穹窿状屋顶为其建筑特色,顶部通常有一弯新月标志
以塔状建筑为其突出特征
聚落
1.聚落环境
32 / 32
1.1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1)聚落的形成
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
(2)聚落的分布
(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 / 32
不同的自然环境,聚落的差异很大,如聚落的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典型聚落
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聚落的建筑特点
北冰洋岸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
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
西亚地区的村庄
终年高温干燥
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
东南亚的高脚屋
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新疆地区的平顶房屋
降水稀少,气候干早,昼夜温差大
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
世界主要国家
32 / 32
1.日本
1.1工业分布
(1)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此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3)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等。
(4)问题及对策
①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劳动力价格提高、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问题。
②对策: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③投资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印度
2.1气候与农业
(1) 气候
32 / 32
印度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盛行西南风,旱季盛行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2)农业
①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高原平原为主,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不利条件: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极不稳定 ,水旱灾害频繁。
②主要农作物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水稻、小麦。
水稻——印度东北部、西部沿海(降水多,地地势低平);小麦——半岛西北部(降水少,海拔高)。
3.美国
3.1农业地区专业化
(1)美国发展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本土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光热条件优越,主体部分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南临墨西哥湾,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32 / 32
地形条件: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水源条件: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2)美国农业的特点
美国农业的特点:地区生产专业化和高度机械化
优点:地区专业化生产便于推广先进的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等,使农产品的质量优良。同时便于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地位: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产品有大豆、小麦、玉米等。
4.巴西
4.1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亚马孙热带雨林
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环境效益: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
②经济效益: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32 / 32
(3)热带雨林遭破坏的原因
热带迁移农业,毁林开荒;巴西政府开发,如兴修公路、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移民等。
(4)雨林破坏引起的环境问题
影响巴西甚至是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①设立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如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②采取新的手段控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如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有关地区和城镇实行监控,提供实时、高质量的信息;
③与联合国相关组织联合提出一项全球行动计划,以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5.俄罗斯
5.1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较为平坦,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岸线曲折漫长。
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平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32 / 32
5.2工业
俄罗斯的重工业与军事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工业等,特别是军事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有四大工业区,分别是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5.3交通
欧洲部分:经济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原建有放射状的铁路网,欧洲地区交通网较密集。
亚洲部分: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铁路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东段,俄罗斯与周边大多数邻国都有铁路直接相通。亚洲地区交通网较稀疏。
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量大,陆地面积广阔,这些决定了是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
32 / 32
世界主要地区
1.东南亚
1.1气候与农业
(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季和雨季
(2)主要农作物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与最大产地:天然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尼—最大生产、菲律宾—最大出口国)、蕉麻(菲律宾)。
1.2旅游胜地
东南亚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32 / 32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32 / 32
柬埔寨的吴哥窟
越南的下龙湾
32 / 32
新加坡—花园城市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2.中东地区
2.1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2匮乏的水资源
32 / 32
西亚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着狭小的地中海气候,因此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沙漠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等。
2.3宗教
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
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3.南极地区
3.1南极地图的判读
①根据形状判读: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与南极半岛相对;南极半岛的东面为大西洋,西面为太平洋;南极大陆最宽的部分所对的大洋是印度洋,印度洋的西面为非洲,东面为大洋洲。
②根据经度判读:若图上出现经纬度,0°经线穿过的大洋为大西洋,0°经线附近的大洲为非洲,180°经线穿过的大洲是大洋洲,穿过的大洋是太平洋。
4.北极地区
4.1北极比南极暖的原因
32 / 32
①南极洲地势高,北极地区则周围高,中间低;
②南极洲是陆地,气温变化剧烈;北极地区是海洋,气温变化和缓;
③南极洲有大面积终年不化的巨厚冰层,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北极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多,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1快速发展的经济
(1)经济发展的条件
①“矿产资源的宝库”: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又同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举例国家: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几内亚是出口铝土最多的国家;
赞比亚是出口铜矿的重要国家;
尼日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②“丰富的生物资源”:本区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原产地;同时热带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的野生动物,如羚羊、斑马、狮子等。
(2)经济特点及原因
32 / 32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侵占和掠夺,造成本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形成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如矿产、木材、畜产、热带经济作物),进口工业制成品(如机械、汽车等)的单一商品经济模式。
(3)后果
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而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解决途径
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改变本国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的现状,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发展旅游业等。
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化学、机械工业;肯尼亚发展花卉业、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5)现状
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3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