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8页

  • 305.34 KB
  • 2021-10-25 发布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初三化学《空气》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 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 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 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 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 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 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 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 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 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 200 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 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 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 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 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 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 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 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 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 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 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 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 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 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 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 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 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 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 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 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 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 2~3 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 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 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 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 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 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 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 观等。 学生活动 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 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 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 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 1 中。 表 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 名 指导教 师 学 校 观测时 间 观测地 点 烟囱地 点 所属工 厂 排烟时间 颜色 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 果分 析和 建议 学生活动 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 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 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 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 2 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