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10-25 发布

苏州市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无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州市区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 ‎1.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并从文中挑出两个错别字然后改正。(6分)‎ 书,是知识的来源,是修养的裁体。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我们便会享受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到黄河惊涛澎pài ▲ 的气势;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了解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藉时qiè ▲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认识了到邓稼先这一xiǎn ▲ 为人知的科学家。读《木兰诗》,我们领略到花木兰这一妇rú ▲ 皆知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耐住寂寞,携书而行!‎ ‎(1)澎pài ▲ qiè ▲ 而不舍 xiǎn ▲ 为人知 妇rú ▲ 皆知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2.古诗文默写。(10分)‎ ‎(1) ▲ ,弹琴复长啸。( ▲ 《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 ▲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4) ▲ ,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 (5) 万里赴戎机, ▲ 。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 ▲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 《木兰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 尽管当时只有17岁,王源曾在201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30为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真是既稚嫩又锋芒毕露。‎ C. 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最顶尖的棋手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成绩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D.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亘古不变的是人类追求梦想的百折不移的信念。‎ ‎4.名著阅读。(4分)‎ ‎“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 不是 ’。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别麻烦, 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点光,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儿!你有多少钱? ”‎ ‎(1)说这番话的人是谁? (1分) ‎ ‎(2)这是祥子遭受的第几次打击? 祥子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是怎样的?试简要介绍。(3分)‎ ‎5.综合学习与探究。(4分)‎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国家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我们班计划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下列任务。‎ ‎(1)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宣传标语。(2分)‎ ‎(2)根据活动安排,先是宣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后是朗诵爱国诗词,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阅读古诗,完成6—7题。(共4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6.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2分)‎ ‎7.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请你结合全诗说说“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妙处?(2分) ‎ 阅读《资治通鉴》中两段选文,完成8-11题(共13分)‎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①游宴,周②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③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新亭对泣》)‎ ‎【注】当时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①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②周:两晋时大臣、名士。③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8.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 A.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 ‎ B. 但微颔之(《卖油翁》)/但当涉猎 ‎ C. 久而不去(《卖油翁》)/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 ‎ D. 自钱孔入(《卖油翁》)/自以为大有所益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②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 ‎10.《资治通鉴》的这两段选文都体现了“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的艺术特色,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11. 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 阅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成12-14题。(7分)‎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12.本文围绕一个什么话题展开?全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谈论这个问题?(3分)‎ ‎13.第②段列举了有的司机随意变线和加塞儿的事例,如果你是一位“交通志愿者”,你会怎样来劝诫他?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来谈。(2分)‎ ‎14.第③段中讲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这个价值集中体现在文中第③段的哪两个词语上?(2分)‎ 阅读《最后一堂语文课》,完成15-18题。(共10分)‎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 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5.文章开篇说语文课可有可无,这对下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章第三小节说黄老师很“酷”,他酷在哪些方面呢?(3分)‎ ‎17.第六小节为何提及“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2分)‎ ‎18.文章题目是“最后一堂语文课”,结尾又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最后”和“开始”自相矛盾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19. 作文 (40分)‎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追寻梦想、富有感情、追求独立,我们也曾遭遇迷惘、挫折……一路走来,每个人都对青春有不同感悟、联想或者思考。‎ 请结合上面材料,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题目自拟;③文体特征鲜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