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2.29 KB
  • 2021-10-25 发布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4)_苏教版(2016)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导入语 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 视中接触大量的新闻报道,那么,如何从新闻报道中 及时而准确地筛选信息,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项重要 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了解新闻报道的特 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典型的短新闻。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Þ 标题 Þ 导语 Þ 主体 Þ 背景 Þ 结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 是消息的结尾。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辅助 学习目标 ß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ß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 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ß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 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ß 1、字音 芜湖( ) 荻港( ) 歼( )灭 要塞( ) 锐不可当( ) 1、字音 芜湖(wú) 荻港(dí) 歼(jiān)灭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2、词语积累 ß 横渡: ß 华里: ß 均: ß 突破: ß 即: ß 甚: ß 锐不可当: ß 歼灭: ß 诸: ß 前锋: ß 业已: ß 2、词语积累 ß 横渡: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ß 华里:市里的旧称。 ß 均:都,全。 ß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打开缺口。 ß 即:就,便。 ß 当面:面对面,正前面。 ß 甚:很,极。 ß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阻挡,抵挡。 ß 歼灭:消灭(敌人)。 ß 诸:众,许多。 ß 前锋:先头部队。 ß 业已:已经。业,已经。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 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 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 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貌。 标题 导语 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l 解放军渡江情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导语 主体 问 题 讨 论 总——分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样 衔接在一起的?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 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九江——安庆 南京——江阴 30万 35万大军 的2/3 35万大军 的大部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问题探究 ß 1、三路大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 安排? ß 2、你能找到文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吗?试分 析作用。 1、三路大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 顺序来安排? “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 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时间的词,显示了主体 的三个层次是按时间顺序紧密衔接的。主体按时间 顺序,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 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 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 东路后写。 2、你能找到文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吗? 试分析作用。 示例: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ß 作用:精辟分析了我军胜利原因,敌军 溃败原因;有“有很大关系”,说明这是 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用语准确, 措辞严密。 本文的语言特点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1)准确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 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 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 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 行不行?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 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 本文的语言特 点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作用: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 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新闻的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 铁路线。 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解放军所向披靡、 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1、主体按时间顺序,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 排结构顺序。 写作特点 2、详略得当。 中路军 简略; 西路军 较详; 东路军 详细 3、语言准确严密、简洁有力。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 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 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 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 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 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