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2 《
论语
》
十二章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子与
《
论语
》
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重点
)
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难点)
3.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
重点
)
新课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
《
论语
》
德配天地
,
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
,
垂宪万世
孔子
孔子出生地
----
山东曲阜(
f
ù
)
尼山
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作者名片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
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
《
诗
》《
书
》
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
《
春秋
》
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
《
论语译注
》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
12
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与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合称为“四书”
。
文体知识
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
论语
》
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
《
二程遗书
》
,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语录体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
十二章语录阐述了
求知的态度
、
学习的方法
和
修身做人的道理
,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字词学习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乎( )
三省吾身( ) 一箪食( )
四十而不惑( ) 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yùn
huò
yuè
xǐnɡ
dài
ɡōnɡ
dǔ
yú
wǎnɡ
dān
●
●
●
●
●
◆生难字
●
●
●
●
●
《
论语
》
十二章
子曰
:
“学
而时习
之
,不亦
说
乎?
有
朋自
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
而不
愠
,不亦
君子
乎?”
(
《
学而
》
)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说
连词,表顺接
按时
愉快
温习,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
译作“从”
了解
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章解: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课文解读
1.
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2.
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
;“
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曾
子曰
:“
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学而
》
)
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交往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章解: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
老师
)
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
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
看出什么?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
诚实、诚信、学习。
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为政
》
)
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遵从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超过
法度
章解: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
学习领会
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
安心立命
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
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
温习,复习
学过的知识
理解,领会
做
凭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知新”的含义是什么?
“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
认识的加深
;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
知识的扩展
。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为政
》
)
却
就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章解: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子曰
:“贤
哉,回也
!一
箪食,一瓢
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
不改
其乐
。贤哉
,回也!
”(
《
雍也
》
)
啊
颜回,孔子弟子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能忍受
章解:
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
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因为颜回
能够忍受
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
积极乐观向上
的态度生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雍也
》)
知道
比不上,
赶不上
喜爱,爱好
以
……
为快乐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此章讲的是关于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
》
)
吃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章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
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
)
几个人
在其中
优点
就
章解: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
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
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罕
》
)
流逝的时光
河水
停止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
要珍惜大好时光。
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罕
》
)
军队
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
对比
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字。
“夺”原意是“夺走”,这里是
“改变”
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
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张
》
)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有坚定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
、“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
达
”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
、“
雅
”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论儒家经典
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通假字
不亦
说
乎
( )
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
( )
通“悦”,愉快
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学而
时习
之
( )
( )
有
朋
自远方来
( )
不亦
君子
乎
( )
时:古义:
按时
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温习
今义:
学习
古义:
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
彼此有交情的人
古义: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
人格高尚的人
吾
日三
省吾身( )
( )
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
温
故
而知新( )
择其
善
者而从之( )
日:古义:
每日
今义:
一日
古义:
诚信
今义:
相信
古义:
学过的知识
今义:
过去的,老的
古义:
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
善良
三:古义:
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
数词,三
◆一词多义
为
知
可以
为
师矣( )
为
人谋而不忠乎( )
人不
知
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动词,做,当作
介词,替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其
仁在
其
中矣( )
其
不善者而改之( )
代词,它的
代词,他人
而
人不知
而
不愠( )
温故
而
知新( )
博学
而
笃志( )
转折连词,但是,却
顺承连词,不译
并列连词,不译
◆词类活用
吾
日
三省吾身( )
温
故
而知
新
( )
传
不习乎( )
学而
时
习之( )
择其
善
者而从之( )
名词做状语,每天
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名词做状语,按时
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
……
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 )而不愠
(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于
1
、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
、对于
于我如浮云
3
、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
(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
: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如:
(
1
)学
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
(
2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3
)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
(
4
)面山
而
居
而
(
表承接
)然后
(
表转折
)
可是,但是,却
(
表并列
)
(
表修饰
)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
1
)人不知
而
不愠
(
2
)为人谋
而
不忠乎
(
3
)与朋友交
而
不信乎
(
4
)吾十有五
而
志于学
(
5
)三十
而
立,四十
而
不惑,五十
而
知天命,六十
而
耳顺,七十
而
从心所欲
(
表转折
)
(
表转折
)
(
表转折
)
(
表承接
)
(
表承接
)
(
6
)学
而
不思则罔,思
而
不学则殆
(
7
)曲肱
而
枕之
(
8
)不义
而
富且贵
(
9
)择其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
改之
(
7
)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
近思
(
表转折
)
(
表修饰
)
(
表承接
)
(
表承接
)
(
表并列
)
深入探究
1.
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2.
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你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
结构梳理
艺术特色
1.
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
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
《
论语
》
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3.
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
;
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拓展迁移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②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③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
《
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
)
【
注释
】
①
蚤:通“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
【
译文
】
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
“
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
“
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
孔子回答说:
“
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
(
转移自己的愤怒
)
,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课后作业
1.
背诵全文。
2.
课外阅读孔子
《
论语
》
全本。
相关文档
-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安2021-10-2529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黔2021-10-2521页
-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2021-10-2511页
-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人教版七年级2021-10-259页
- 人教版语文(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第32021-10-256页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2021-10-2524页
-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2021-10-255页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2021-10-256页
- 山东临城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2021-10-256页
-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作文指2021-10-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