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家作品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第八届中共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
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
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著有《金色的鱼钩》《老山界》等。
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红军于1934年冬长征途中翻越
的第一座难爬的高山。
中心意旨
文章真实、生动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
界的全过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
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战胜
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结构思路
— —
“ ”
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山脚下访瑶民
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红军翻越老山界
作者的感受 翻越老山界的困难比雪山等
小得很
老
山
界
乐观主义
坚强意志
英雄气概
表达技巧
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
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
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由于“天色晚了”,因而“肚子饿了”,加上
“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于是“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这就
显得不奇怪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
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
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老山界这座山一定
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因为这座山特别陡峭。
2.围绕中心,多方面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比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
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任何
困难都难不倒的队伍。作者从多方面描写景物来表达中心思想。从不
同的视角方位,写出了老山界山势的特点,如写“之”字路上的火把,先
写从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
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接着写走到“之”字拐
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在这之间,作者又配以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旧很乐观的语言描写:“不
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再写红军战士
在“之”字路上睡觉被冻醒后的所见:“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
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这样,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
陡峭险峻,均写得逼真、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觉到老山
界的“高”和“险”,有力地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从而表现了红军顽强
不屈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例如,“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
实,富于口语色彩。
有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如“天
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
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
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
波涛在澎湃”。
全文饱含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有出于对自己队伍本质特点的认识而产
生的强烈自信之情,如“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
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
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
主义感情,如写登山时的欢声笑语;有对自己同志的真挚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如写医务人员的辛苦和对医务人员中“英勇得很”的女同志的赞
美;有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如“我们完成了任务……难翻的老山界
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不少写景文字,更是优美的抒情之
作,如写夜宿之所见和“下山十五里”所见的景致等。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
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重点难点
1.“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为什么队伍会“走不动”?“走
不动”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走不动”是因为山路非常难走,队伍被堵住了。正是“走不动”,才
让人想象到老山界这座山非同一般,十分难攀,下文所写的红军遇到的
各种困难也证明了这一实情。此外,该词还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既
然“走不动”,那红军是怎么翻过这座山的?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22段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思想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
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表现。
3.课文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该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作者克服困难后的愉快、欢畅、轻松的心情,集
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4.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
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更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
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种 类 常见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 和、跟、与、同、及
表示承接关系 则、乃、就、而、于是
表示转折关系 却、但是、然而、可是、虽然、固然、尽管
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由于、因此、所以
表示选择关系 或、不是……就是……
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果、若是、假使、倘若
表示比较关系 好比、如同、不如
表示让步关系 纵然、即使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瑶山(Yáo) 歇脚(xiē) 惊惶(huáng)
B.军阀(fá) 煮粥(zhōu) 道歉(qiàn)
C.攀谈(pān) 缺乏(fá) 枯竹(kū)
D.盛饭(shèng) 闪烁(shuò) 矗立(chù)
答案 D “盛饭”的“盛”应读作chéng。
· · ·
···
· ·
· ·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峭璧 恰巧 缴租 苛捐杂税
B.篱笆 大概 欺侮 憨然入梦
C.毯子 缀着 冻醒 不可捉摸
D.香甜 奇观 骨禄 寒气逼人
答案 C A.璧→壁。B.憨→酣。D.禄→碌。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
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答案 D “细切”在句中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
··
· ·· ·
··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她拿出仅有的 (A.一点 B.一袋 C.一碗)米,放在房中间木头
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A.害怕 B.担心 C.
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A.凭着 B.鼓着 C.靠着)勇气
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A.沉重 B.笨重 C.繁重)的队伍
战胜了。
答案 ①A ②C ③B ④B
解析 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
5.文学常识填空。
《老山界》选自《 》,作者 ,
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 家。
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陆定一 革命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丰厚自己的文学素养。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所给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①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 )
A.不准他来。 B.钟走得不准。
C.以此为准。 D.这几道题十分钟准能做好。
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 ( )
A.反而落个不是。 B.这里落了两个字。
C.谁也不愿落在后面。 D.他们两个落伍了。
· ·
· ·
·
· ·
· ·
答案 ①D ②C
解析 ①“准会疼死人”的“准”是“一定”的意思,D项中的“准”
与此含义相同。A.准许。B.准确。C.标准。
②“我已经落得很远了”的“落”是“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的
意思,C项中的“落”与此含义相同。A.得到。B.遗漏。D.遗留在后面。
·
·
1.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
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B.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
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C.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Ⅱ》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不约而同
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答案 C 一面对两面,可将“成败”改为“成功”。
2.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
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答案 D D项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而其他三项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
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
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
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
话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
心愿。
答案 C 课文用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说明红军
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红军不仅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
个侧面表现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2.下列对“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
极细切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声响有的来自极远的地方,有的来自极近的地方,有的是极洪大的,有
的是极细切的。
B.有的声响既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有的声响既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
切的。
C.有的声响分明来自远处,很低微,但是由于地处山谷,环境寂静,听起来
仿佛近在咫尺,十分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
重重叠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D.有的极远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就在近处;有的极洪大的声音,听起来仿
佛又很细切。
答案 C A.意味着有几种“不可捉摸的声响”并存。B.语焉不详,令
人费解。C.理解比较科学,说得也比较清楚明白。D.未能说清楚声响不
可捉摸的原因。
1.(2018湖南常德澧县期中改编,2,★☆☆)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字
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1)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 )桌子,或做什么的。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育下/发扬滋长!
(3)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jué( )桑叶,像野马在
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答案 (1)kāi (2)哺 (3)嚼 yè
解析 给加点字注音要合乎现代汉语拼音规则。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
意避免因音近或形近而误写的情况。
·
·
2.(2018河北邢台宁晋期中改编,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
误的一项是 (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
B.“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
着。
C.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
就站起来再走。
D.当我进来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香蕉、桃子、鸭梨……等水果。
答案 D 句中的省略号与“等”的作用相同,应删其一。
·
·
3.(2017山东兰陵第一片区10月月考,9)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班级拟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
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4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
“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
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
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
役。(2分)
答:
答案 (1)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
(2)(示例)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
思》
战争题材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其中的人物:安德烈、皮埃尔、娜塔
莎。
解析 (1)“止戈”是“停止干戈,平息战事”的意思,据此可以了解古
人对和平的向往的情感。
(2)写自己熟悉的相关内容即可,不要出现错别字。
4.(2017江苏徐州期中,4,★★☆)综合性学习。(2分)
同学们参与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展示你的学
习成果。
《铸剑为犁》的雕塑在联合国总部的花园中已矗立了五十多个春秋,你
能说出这个雕塑的创意吗?
答:
答案 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
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
类。
解析 解答此类图文转换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
画面的构成要素。审读画面的过程就是对画面中的人、景、物等信息
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过程。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
画面信息。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画面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
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
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画面寓意的过程 。
拓展训练
1.(2018山西晋中榆社期中改编,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作
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一文中写道:“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
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只”是
副词,表现了邓稼先在危急关头的镇定与勇敢。
B.《回忆鲁迅先生》里的“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
五点钟,陪到六点钟……”这句话中,“从”是介词,强调了鲁迅陪客人
的时间之长。
C.《老山界》“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中的“但”是连词,表示转折,和句子中的“只得”“横着心”一起表
现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说明了爬山的艰难。
D.《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啊”是叹词,间
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
· ·
·
·
·
· ·
答案 D “啊”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2017重庆开县三校期中,8)阅读下面的材料,参与相关综合实践活
动。(8分)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
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上午,首都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党和国
家领导人出席了此次活动。而在此前的7月7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也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1 000多名各界代表一起参加抗
战纪念活动。
背景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
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
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还击。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背景材料二: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举
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
日放假办法》,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今年,全国人大以立法
形式将其再一次确认。
(摘引自“新浪网”)
(1)(★★★)活动一:在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盐丰实验初中准
备组织一次“铭记历史,不忘屈辱”的主题演讲会,请你担任这次演讲
会的主持人,并准备一段开场白。(3分)
答:
(2)(★★☆)活动二:为了营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浓郁氛围,盐丰实
验初中准备在校园内悬挂一些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以上两则背景材料的
内容各拟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答:
(3)(★★★)活动三:盐城关工委要在盐丰实验初中组织一次“纪念抗战
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关工委的工作人员给学校政教处领导打电话
联系图片展的相关事宜。如果你是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你在电话里会怎
么说?(3分)
答:
答案 (1)(提示)要有称呼、活动意义、鼓励性语言,语句通顺,言之成理。
(2)(示例1)卢沟桥事变打响抗战第一枪。
(示例2)庆祝抗战胜利,铭记屈辱历史。
(3)(提示)要有问候语、个人及活动目的介绍、征求时间安排的意见等,
注意语气。
解析 (1)抓住“铭记历史,不忘屈辱”的主题内容,说明活动的意义和
活动方式;使用恰当称谓,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活动。
(2)读懂背景材料的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恰当拟写即可。
(3)语言要得体,表明自己的身份及打电话的用意即可。
(2018广西贺州中考,19—2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5分)
上 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
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
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
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 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
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
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
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
洼,他须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
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
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
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
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
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
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
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
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
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
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也被老师
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
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
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
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
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
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
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
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
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
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老师远
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选自《润·文摘》2017年07期)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
内容。(2分)
母亲让儿子替父亲拉煤→ →拉煤遇坡老师主
动“帮忙”→ 。
2.(★★☆)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分)
答: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背上如针刺
一般。(2分)
答:
··
3.(★★☆)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3分)
答: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3分)
答:
5.(★★☆)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或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
历。(不能抄选文语句,不超过75个字)(3分)
答:
1.答案 儿子拉煤时遇到一个坡 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解析 根据文中信息,第一空从“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
的坡,他犯起难来”可知,应填“儿子拉煤时遇到一个坡”;第二空从
“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
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
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可知,应填“原来是‘他’自己
拉煤上了坡”。
2.答案 (1)“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
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难
堪、尴尬)心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
和难堪。
解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从多角度思考:本题所给词语是副词,因
此分析时就要理解这个词的语境义和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解答时可首先确定句子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思考句子写了
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突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等。
“背上如针刺一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答案 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
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力量。只要相
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
解析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
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联系文
章内容可知标题的表层含义很简单,就是拉着车上坡;深层含义要结合
文章主旨来理解,“坡”指人生道路,“上坡”指在人生道路上要自信,
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4.答案 (1)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
(2)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
出。(3)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用独特
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煤上坡可以看出。(把握要点,意对即
可)
解析 抓住描写老师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提炼,结合“老师对他很好…
…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上吧,我帮你推”“加油!用
力!”“你能行,要相信自己!”等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合理表述即可。
5.答案 (示例)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
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失败算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了老师的
话,我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学习中。
解析 叙述清楚曾经受到老师帮助或鼓励的一次经历即可。答题时不
能抄选文语句,不超过75个字。
(2018云南中考,8—9)综合性学习。(5分)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日报新媒体
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
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
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某中学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
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
统计: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
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 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
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
职业素养”。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
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信息。(2分)
答:
2.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
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3分)
小辉: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
钦佩。
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
是真英雄。
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
都没用啦。
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总结发言:
1.答案 (示例1)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的了解
程度远高于当代英雄。
(示例2)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的了解率均达到
或超过80%,对当代英雄的了解率仅有33%。
(示例3)中学生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这道图表题考查的是对英雄的
了解程度,分别列举了“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当代英雄”“动漫
电影英雄”四组数据。每组数据中,左面是“了解”的百分比,右面是
“不了解”的百分比,比较发现,只有“当代英雄”这组数据,“不了
解”的比例要高于“了解”。这样通过识别、比较,我们就能概括出主
要信息了。
2.答案 (示例)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行业做
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要求:有称呼;承接讨论内容;符合材料
指向)
解析 根据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我们
发现英雄的含义不仅仅是小辉和小丹所说的谋略超群、勇武过人或是
能拯救地球的人,英雄还有更广阔的含义,只要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
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人都值得钦佩,都是英雄。从材料三我们可
以看出和平时期也需要英雄,他们就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中,他们为了人
民利益,不怕困难,敢于牺牲,他们就是当今称之无愧的英雄。
(2016福建福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
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
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
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
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或地区死亡人数统计表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你的结论:
国家或地区 战争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
中国 约18,000,000至20,000,000 约3.48%~3.86%
朝鲜半岛 约378,000至83,000 约1.6%~2.06%
菲律宾 约557,000至1,057,000 约3.48%~6.6%
日本 约2,621,000至3,120,000 约3.67%~4.37%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
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
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
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
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
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
言。(至少用上1个成语)
你的感言:
答案 (1)联大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2)(示例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许多国家死亡人数众多,损失惨重。
(示例2)在抗战中,中国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千万。
(示例3)战争给被害国带来极大的伤害,施害国日本也未能幸免。
(3)(示例1)人民军队以严整的军容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
界目光的检阅,那场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为祖国欢呼,祖国万岁!
(示例2)看到满载抗战老兵的车辆开过天安门广场,我不由得肃然起
敬。国共抗战老兵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
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示例3)钟声和礼炮响起,我不禁百感交集,山河长城,血肉长城,所有的付
出,当有今日。
解析 (1)这是一则消息,它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涵盖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从中提炼即可。
(2)首先要对表中的数字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比分析,然后用简洁的语言
进行表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表中其他
国家或地区;不仅是战争受害国或地区的中国、朝鲜半岛、菲律宾伤亡
惨重,就连战争的发动者日本也有二三百万的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3)相信同学们在观看2015年的阅兵仪式时一定十分激动,用饱含激情
的文字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即可,注意“至少用上1个成语”的要求。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
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这是194
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
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1)请你对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意义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2)就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补写下面对联。
上联:冰山消融与时进
下联:
答案 (1)(示例)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大事,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
空间。这次会面,有利于两岸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
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
地区的和平稳定。
(2)(示例)习马握手格局新
解析 (1)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从时政角度阐明两岸
领导人的会面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进行补写,句式与上联一致,符合对联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