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0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课
方案(一)
教学设计
说黄河,激发诗情
请大家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
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中国
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音乐欣赏。
播放音乐《黄河颂》。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
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
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
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
在歌颂。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
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⑤最后的
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4.自由朗读。
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5.朗读交流。
颂黄河,读懂诗意
7.研读诗歌。
(1)目标提示:
①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
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呢?
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
什么作用?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颂黄河,读懂诗意
6.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
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
(2)合作探究。
提示:
①课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②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
对黄河进行赞“颂”。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
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
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
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我们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④诗人
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
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颂黄河,读懂诗意
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
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
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光未然
黄河颂
方案(二)
教学设计
研读歌词
一、扣住“颂”字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诗人在“朗诵词”部分写出了歌颂黄河的原因,从文中勾画出相应语句。
2.文题“黄河颂”,显然,文章的重心——歌词部分是在“颂”,那么诗人是从哪
两个大的方面颂黄河的呢?请画出相应起始句。
提示:找标志不同感观的词语标志。
明确: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一方面是视觉层面上的——有标志性词语“望;”另一方面是情感层面上的——有直接抒情的语言
标志“啊,黄河!”。
3.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颂扬黄河,不仅因为黄河自身的英雄气魄,更是因为黄河在传
承文明中积淀下来的重大意义——民族精神的象征。
那么,诗人又是怎样表现黄河自身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的歌词部分。
研读歌词
二、扣住“英雄气魄”品味第一个层次上的“颂”——望中颂(9~19句)
1.学生齐读“我”站在高山之巅所“望”到的黄河景象,并思考:你感受到诗人
笔下黄河的自然景观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磅礴雄浑,恢弘壮观,一泻千里。
2.我们感受到的黄河形象,照应着朗诵词中的哪个词语?
明确:英雄气魄。
3.再读望到的黄河的自然景象,思考:具体是哪些词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
的“英雄气魄”?(教师可通“删除比较法”引导学生找出下面具体词语)
明确:奔向;掀起;结成;劈成。
4.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拟人化,动词,让黄河化身为一个主动的有力量、有气势的施动者。
研读歌词
5.教师出示“黄河”挂图,还原对比,引导学生思索如此描写的好处。
(1)引导学生据文思考:歌词中诗人都选择了和黄河相关的哪些地理特征来写。
(2)把歌词中描写的黄河的自然地理特性还原成介绍黄河的说明性文字。
明确:黄河的色彩、水势(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走势、形态、长度等。
【参考资料】黄河河水呈黄色,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
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
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
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
大河。
研读歌词
(3)朗读·比较——体会歌词的表现力。
一生读还原后的说明性文字,一生再读歌词的文字进行比较,体会风格不同的
文字的不同表达效果。比较哪一个更能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
(4)总结体会两种文字的特点。
①说明性文字——客观的介绍,感染力不足。
②歌词语言(文学语言)——带着主观的情绪、情感去描写其地理特性,不仅写
出黄河的自然特点,而且“扣”住了朗诵词部分提到的“英雄气魄”。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语言直观可感,朗朗上口,便于传唱,符合歌词特点。
研读歌词
6.逆向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散文诗歌中,如何去歌颂某一事物的自然特点(或是抒发对某一事物的情感)?
明确:带着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存在。本文是借助一系列的动词,把黄河放在主动的施动者的位置。
(2)诗人为什么选择这动词?
明确:这些动词符合作品要表现的黄河自然“壮美”的特点。
(3)得出结论:如何带着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存在?
明确:要能体现出诗人从自然中感受到的特点。得“扣”住这一特点去选择词语。我们把这一原则
称为“扣”字原则。这一点下文也有所体现。
(4)我们把这一思想总结成一下“扣”字原则歌,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模仿借鉴。
总结规律——“扣”字原则歌:文字要有表现力,扣字原则定牢记。写作目的是扣点,主观情
感选词句。
小 结
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让我们感受到
了黄河的壮美,感受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这壮美,这气魄,让人振奋,
让人激情满怀。然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绝不仅不于
此,让我们感受黄河另一方面的美。
研读歌词
三、从架构方法入手,品味第二个层次的颂——抒情中颂黄河(21~39句)
研读歌词
1.迅速浏览这部分颂扬内容,找出反复出现的语句,理清这部分是分几个板块歌颂黄河的。
提示: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
明确:反复出现语句“啊,黄河!”。三个板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并勾画出每个板块显示诗人歌颂黄河原因的词语。
明确:
起止 关键词语
(一):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 摇篮
(二):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屏障
(三):啊!黄河!……发扬滋长! 哺育
3.“摇篮、屏障、哺育”三个词语是从哪个角度来歌颂黄河的?
明确: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由此,黄河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景美”,而且“情美”。这三方面的贡献,诗人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明确:摇篮、屏障——比喻;哺育——拟人。
四、理解“象征意象和地理特性”的关系,感悟写作技巧
研读歌词
1.出示“摇篮、屏障、哺育”词语解释,思考:如此比喻拟人的原因。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明确:
(1)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
代炎黄子孙。
(2)屏障——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
(提醒学生注意歌词创作时间是1939年。学生可结合抗日战争的具体战事来谈。点到及可,不做深入
挖掘。)
(3)哺育——建立在把黄河喻为母亲的基础之上的拟人。把黄河喻为母亲和喻为“摇篮”的依据一样。
2.总结概括:这些具体意象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黄河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都是从其地理特性中衍生出来的,自然地理特性与被赋
予的历史、文化,政治内涵有“相近”“相似”点,有了这些“相似”点,其衍生的联想,具体的
意象才有依据,其象征的精神才是自然的。也就是得“扣”住地理特点联想符合黄河对于中国重大
贡献的意象,自然地理特点是作者选择意象的基础。
3.如此颂扬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些象征意象让抽象的抒情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这些具体的意象使歌词更富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
4.教师总结规律。
《黄河颂》把抽象的抒情具体化采用了什么方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的?
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把这些事物统称为“相似事物”。
研读歌词
教师总结规律:——“扣”字原则歌
文字要有表现力, 扣字原则定牢记。
写作目的是扣点, 主观情感选词句。
扣住扣点别放弃, 还可抽象化具体。
具体事物可选择, 相关相似象征义。
上述自然是基础, 否则文章白费力。
研读歌词
五、完善对歌词主旨的理解(40~43句)
研读歌词
1.了解背景。(写作时间)
明确:1939年。
2.1939年的中华大地处于怎样的一个环境中?
明确: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介绍中国难苦而卓绝的抗日战争。
3.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时,诗人给我们描绘黄河的伟大、坚强,气势磅礴、
势不可档的气势仅仅是颂黄河、颂祖国吗?诗人还要表达怎样的内涵?
明确: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时,以黄河磅礴的力量激励我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
的伟大坚强。
4.诗歌借助赞颂黄河了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颂扬祖国的伟大坚强,抒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
5.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相关内容。
6.再次朗读诗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标志 特点
自然景象: 望 ——壮美 奔向
黄河 (景美) 扣字原则 掀起 主动
基础 结成 的施
劈成 动者
抽象 具体
民族精神—伟大坚强队 对中华民族 啊! 摇篮 相似事物
的贡献: 黄 屏障
(情美) 河! 哺育 相关事物
知识链接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
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
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
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
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
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16亿吨泥沙,其中
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中心思想的概括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
表达出来。
3.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
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
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诗人的写作意图。
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
同的方法,掌握诗人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
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
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
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
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
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
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
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
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
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
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
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
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
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
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
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知识点梳理
【例】
那是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记得一天夜晚,我们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议论着电影中精彩的片断,我把要做的数学
作业都给忘记了。
第二天早晨,我正要去上学,头脑猛然一怔,糟糕,我心中暗暗叫苦。干脆就说忘记带了吧!我硬着头皮向老师
撒了个谎。老师还算信任我。叫我中午上学时交上,可是,还加一个条件:由王青监督我。我心头一缩,又转念,
一想,没事,老师可打错了算盘,谁不知道我和王青是最要好的朋友,拉个勾,保个密,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放学后,我对王青悄悄地说:“老实告诉你,昨晚的数学作业我忘记做了,中午马上补好,你可别打小报告呀!”
我满以为她会答应,于是不等她同意,就一溜小跑走了。
中午,我把补好的作业交给老师,老师竟然当着同学的面表扬我的作业做得又干净又正确。我心中暗暗得意,看
了一眼后面的王青,她的脸好严肃,莫非……
王青站了起来,毫不留情面地把我对她说的话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全说了出来”。不用说,我挨了老师一顿
批评,再加上同学们讥讽、嘲笑的目光,我心里真不好受。既然她翻了脸,我干嘛还跟她好?放学后,我俩经过一
场舌战,终于闹翻了。
一个星期天,我正在看书,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王青,她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双眼闪烁着真诚的情。她
说:“我要转学去镇海了,这本笔记本送给你留个纪念,别忘了我。”我呆住了,脑海里有那么多的话想对她倾诉,
却不知从何说起,两颗心沟通了。此刻话是多余的,我们只是默默地对视着,目光中包含着许多许多的友情。
她走了,留下了几句话:友谊需要理解去播种,友谊需要信任去浇灌,友谊需要真诚去护理……我懂了,真正
懂了:真正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同学之间真诚的友情才是最可贵、最高尚的。
用“—”画出表示中心思想的句子。
知识点梳理
【讲评】本题要求找原句,比较简单。记叙文往往在结尾部分点明中心,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很
容易找出来,就是“真正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同学之间真诚的友情才是最可贵、最高尚的。”
【参考答案】真正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同学之间真诚的友情才是最可贵、最高尚的。
知识点梳理
小练习
考 试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名四年级的学生。她从手提包
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然后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
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
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了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
三个小朋友齐声回“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三个小铅锤拉了出来。
那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
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教育家问。
小梅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美国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在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
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拉翻。今天,我的实验第一次获得成功。”
请写出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讲评】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没有明确点出来,需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概括。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
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文章表现了中国小朋友聪明机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中考在线 考点:中心思想的概括
【例】(江西中考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
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
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
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萘,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
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攀辜而
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
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
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
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
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
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
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乏路,如果有选择,就
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目的
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
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因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中考在线
中考在线
【讲评】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要抓住一些关键
段落语句: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②抓住开头、结尾中提示中心意
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④从
时代背景入手理解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①要对立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
以实现理想。②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
实战演练中考在线
(益阳中考题)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
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
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
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
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
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
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
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
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
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
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
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
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
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中考在线
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讲评】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分析作者写了哪些事,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即可。在此基础体会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
等事件。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
习题设计 预习导引
1.给下列加粗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 滋长( ) 屏障( ) 宛转( )
哺育( ) 狂lán( ) 山diān( ) 气pò( ) 摇lán( )
【参考答案】pò péng pài zī píng wǎn bǔ 澜 巅 概 篮
2.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
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
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光未然 张光年 冼星海 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 (2)地理特征 黄
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热爱和赞美
习题设计 同步课堂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障( ) 哺育( ) 发扬滋长( ) 澎湃( ) wǎn( )转
高山之diān( ) 体pò( ) zhuó( )流 一xiè( )万丈
【参考答案】zhàng bǔ zī pài 宛 巅 魄 浊 泻
2.《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作词,________作曲,由
________个乐章组成。
【参考答案】延安 光未然 冼星海 八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巨大的波浪。( )
(2)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
(3)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
(4)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
【参考答案】(1)狂澜 (2)宛转 (3)浩浩荡荡 (4)哺育
习题设计
4.课文解读。熟读《黄河颂》一诗,回答以下问题。
(1)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
【讲评】第二人称的作用是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课文中的“你”结合文意理解即可。
【参考答案】亲切、自然、直抒胸臆。“你”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2)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参考答案】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3)全诗运用了什么明显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和比喻修辞手法。
课后巩固习题设计
1.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魄( )____ 巅( )____ 宛( )____ 障( )____
魂( )____ 颠( )____ 婉( )____ 嶂( )____
2.词语填空。
不屈不___ 惊涛___浪 一___千里 浊流___转
九曲连___ 万丈___澜 文明___国 奔腾不___
3.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_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你是伟大坚强,_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_
(4)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习题设计
4.阅读课文歌词部分,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习题设计
(1)概括歌词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比喻、拟人等。
(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讲评】首先要解释望和看的意思,搞清他们的区别,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4)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讲评】诗眼就是诗歌的眼睛,就是点明中心的词语。根据诗歌内容,和诗歌结尾反复出现的词语,
可以确定是“伟大坚强”
【参考答案】伟大坚强
5.把你课下积累的有关黄河的古诗词、歌词或谚语等写下来,进一步体会黄河精神。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卜算子 咏梅》 2021-10-2517页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2021-10-253页
-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1-10-2522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植树2021-10-252页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2021-10-2512页
- 初一语文基本知识-记叙文阅读:标题2021-10-259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蔚蓝的王国》2021-10-2514页
-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0-20212021-10-256页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2021-10-253页
- 七年级语文下册13音乐巨人贝多芬22021-10-25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