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69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基础巩固
1.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
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
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 D。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落,
大国争霸,士大夫开始掌握政权;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
关系产生;思想上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 A。
点睛: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 需要掌握:①铁制农具在
春秋时出现;②春秋晚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③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
的变化;④由于铁农具的推广,各国的农业带动经济发展,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
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形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
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
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由此判断与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对象包
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选项 ABD 符合题干内容;而题干内容没有反映分封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题干此材料不能说明的是选项 C,ABD 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答案】C
【解析】
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材料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
士三鼎或一鼎”说明不同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因此 C 正确。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用鼎是“礼”的体现,与腐败无关。因此 A 错误。B 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反应地区之间经济力量对比,
因此 B 错误。商朝制造业就十分发达了,因此 D 既与材料无关,也史实错误。综上,故选 C。
5.“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时
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D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
6.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说明周天子权力日小,它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战后出现了一些
较大的诸侯国,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 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7.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
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
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
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
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
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所
以答案选 B
8.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意味着铁器时代的到来,使土地利用率和农
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选项 A 符合题意;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生产工具,因此 C 不合题意。排除 C。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农业产量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所产生的
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排除 BD;故选 A。
9.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A.问鼎中原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三顾茅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问鼎中原源于晋楚争霸的楚庄王,纸上
谈兵源于战国的长平之战,卧薪尝胆源于春秋的吴越争霸,三顾茅庐源于刘备三请诸葛亮。分析选项可知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 A。
10.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王被称为“春秋五霸”,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 B。
1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
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铁器牛耕的推广。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人们开
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 A。
12.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争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
③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
④争霸战争加速了统一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诸侯
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其实质是大国为争夺土地、人
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而发动的。争霸战争既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
融合和民族大迁徙。据此①③④表述正确,而②的表述不合史实,故本题选 C。
1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 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 次,
朝晋 20 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说明周王室地位衰落,D 项符合题意;A 项描
述与题干不符;B 项鲁国国君的做法是由地位决定的,说明周王室衰落;题干侧重于向周天子纳贡少,与
诸侯之间来往密切无关,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4.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答案】C
【解析】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
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符合题意;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都不是第
一个称霸的国君,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西周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中限制词“铁农具最早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已经用铁农
具来耕种土地。C 符合题意;西周和商朝时期的农具是青铜器,还没有铁农具,AB 不合题意;秦汉时期比
春秋时期要晚,已广泛使用铁农具,D 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 不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 C。
二、拓展提升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
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
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齐国。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在民族长期的交往和
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材料说的是周天子夺了郑庄公的权,他就不去朝拜他了。秋天,就派诸侯进攻
郑国,结果周天子被打败了还被射伤。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势力大减,这种局面出现在春秋时期。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桓公是齐国国君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势力
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除齐桓公外,之后的晋文公、楚庄王、秦
穆公也先后称霸中原。
(3)根据材料可知,诸侯争霸的积极影响是很多诸侯国被兼并,出现了大的诸侯国,这就为统一奠定了基
础;同时与周边民族的斗争和杂居共处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是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