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34 K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共17张PPT)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ONTENTS 1 诵读诗歌 把握基调 学习环节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CONTENTS 1 2 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诵读诗歌 把握基调 学习环节 u 词语释义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排: 推开 碧霄:蓝天。 u 参考翻译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它的冷清萧条,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冲破云层,扶摇直上, 便引发我的诗情也随之飞上了蓝天。 CONTENTS 1 3 2 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鉴赏诗歌,体会诗情 诵读诗歌 把握基调 学习环节 诗歌前两句是议论,诗人对秋有着怎样独特的认识? 他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观点? 诗人认为秋天胜过美好的春天,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 他与古代文人骚客对秋的不同感受来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 九年(793年),21岁考中进士及第,入朝为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 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 集团。革新运动失败后,遭贬,先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等职。宝历二年(826年),54岁的刘禹锡才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 书省。这时,从初次被贬算起,前后已历经二十三年。刘禹锡晚年在洛阳, 生活闲适,卒年七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一地。 意象——含有诗人情感的客观形象 晴空: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开阔、自由、情感的孤独 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也比喻人生大志。 云:游子、漂泊、困难、障碍 请根据以上意象的常见含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小组讨论,探究诗人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诗情”指豪情,也指壮志。 目睹秋日胜景的刘禹锡精神为之一振,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内心的寂寥和忧郁一扫而空,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驰骋碧空 之上,在这一刻中他感受到了自由、自信和希望。 总 结 诗 歌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呐喊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接下来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含蓄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诗人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他所唱出的这非同凡响的秋之颂歌,也成为我们后人的一份宝贵 的精神财富。 CONTENTS 1 3 2 4 拓展延伸 悲秋颂秋 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鉴赏诗歌,体会诗情 诵读诗歌 把握基调 学习环节 解释“秋”意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萧 条的季节,由此引发的喜庆和悲 伤意识,进一步延伸为颂秋与悲 秋两种抒怀方式。 教师寄语 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培养 乐观的生活生活态度。 作业布置 积累悲秋与颂秋诗歌各三首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