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33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影响沙漠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湿度 B.水分 C.阳光
2. 影响丸花蜂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
①土中的巢穴 ②挖蜜獾 ③蜂蜡 ④找蜜鸟.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3.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和实验 B.观察和调查 C.调查和测量
4.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生物成分 B.非生物成分
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 B.生物圈 C.热带雨林
6. 用显微镜观察某组织,下列镜头组合的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④
7. 我们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来建造自己的身体,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水
8. 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儿童时期患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 )
A.钙 B.铁 C.碘
9. 为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中气体的变化,需将绿色植物放在暗处,其原因是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的( )影响实验结果。(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10. 某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在一个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中装入新鲜的黄豆芽,密封,置于黑暗处.24h后,将袋中的气体通往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是( )
A.变红 B.变浑浊 C.变蓝色
11. 为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湿润
乙
向阳处
20
干燥
从上述实验可知,这位同学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光线情况 B.温度 C.水
12. 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C.草→野兔→狼
13.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 )
A.DDT B.AIDS C.ATP
14. 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15. 高等植物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 B.成熟区 C.伸长区
16.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17.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8. 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质
19.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20.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A.碳、氢、氧的无机盐 B.氮、磷、钾的无机盐
C.钙、铁、锌的无机盐
二、选择题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少( ),影响根的呼吸。( )
A.无机盐 B.水 C.氧气 D.二氧化碳
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 ),不利于植物根对水的吸收。( )
A.缺少无机盐 B.浓度过小 C.浓度过大 D.没有氧气
如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简图,请据图回答(1)~(3)题。
(1):
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出有机物,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2):
图中的虫与鸟直接可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3):
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动植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通过④可以看出,被分解产生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分解作用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目标处在视野的右侧。向( )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 )
A.右 B.左 C.上 D.下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的目的( )
A.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D.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分析回答(1)~(3)题。
(1)由图可看出,①②③三种消化液发挥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口腔、小肠 D.口腔、食道、胃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3)a、b、c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甘油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维生素
某菜农为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向大棚内施加气肥,你认为气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
如图模拟人体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
A.喉和气管 B.鼻腔和气管 C.呼吸道和肺 D.支气管和鼻腔
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A.经常吃烧烤食品
B.早餐可以不进食
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D.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如图哪幅图所示的现象表示晚上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 )
A. B.
C. D.
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依赖于( )
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
C.气体的扩散作用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4)题。
(1),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却只减少了6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有机物。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应大量减少,且此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以上都不对
(2),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却只减少了60克,如图甲所示: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有机物。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普利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有机物 D.能量
(3),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却只减少了6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有机物。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氨基酸
(4),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却只减少了6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有机物。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济,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水是影响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
2.
【答案】
A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
①土中的巢穴属于非生物因素;②挖蜜獾是吃蜜的一种动物,影响蜜蜂的生存,属于生物因素;③蜂蜡不属于生物,属于非生物因素;④找蜜鸟是吃蜜的一种鸟类,属于影响丸花蜂的生物因素;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②④
3.
【答案】
A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它是科学家用来获得事实和证据重要方法。
4.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的特征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解答】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5.
【答案】
B
【考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
【答案】
C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
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图示中:①④无螺纹是目镜;②③有螺纹是物镜,镜头上面的数字表示其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即最大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应选择②号长物镜和④号短目镜。
7.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答案】
C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8.
【答案】
A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解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下表:
无机盐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铁
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钙
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
缺钙儿童会造成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易患骨质疏松
磷
磷是构成骨骼、牙齿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缺乏含磷的无机盐,会造成厌食。肌无力。骨痛
碘
碘激素的原料
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锌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影响食欲。
【解答】
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钙能引起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9.
【答案】
C
【考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实验时要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使实验结果不加明显。
10.
【答案】
B
【考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能量.
【解答】
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将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说明了豆芽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1.
【答案】
C
【考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此题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注意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之间变量的为唯一性。
【解答】
甲乙作为对照实验,从图中可知变量只有一个就是水。甲乙中的阳光、温度、空气都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对照,也不能作为研究是否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
12.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
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
B、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不正确;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
13.
【答案】
C
【考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解析】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简称ATP.
【解答】
A、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故不符合题意;
B、AIDS是艾滋病,它由艾滋病(AIDS)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的病原体是HIV,属于血液传染病,故不符合题意;
C、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作用生成ATP.故符合题意;
14.
【答案】
A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蒸腾作用的意义
【解析】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15.
【答案】
B
【考点】
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
【解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
A、分生区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B、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伸长区是生长迅速,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所以,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16.
【答案】
C
【考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解析】
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解答】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不管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17.
【答案】
B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18.
【答案】
A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叶绿体能够制造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银边天竺葵的边缘不呈现绿色是因为不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解答】
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滴加碘液变蓝色;银边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19.
【答案】
C
【考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但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而且能让周围的气温降低,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解答】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大树蒸腾作用旺盛,使气温降低,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20.
【答案】
B
【考点】
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解析】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解答】
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二、选择题
【答案】
C
【考点】
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解答】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的根要进行呼吸作用,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答案】
C
【考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解析】
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
【解答】
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不利于根系吸水。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
【答案】
A
B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答】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植物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此生态系统中的虫直接以树叶为食,鸟食虫,间接以虫为食,虫和鸟均为消费者。
图中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被植物重新利用。
【答案】
A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解答】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目标位于视野的右侧,应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才能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答案】
A
【考点】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呼吸作用分解消耗淀粉。
【解答】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绿叶将淀粉消耗运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答案】
B
A
D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图中①为唾液,②胃液,③胆汁,④胰液,⑤肠液,a为葡萄糖,b为氨基酸,c为甘油和脂肪酸;X为小肠。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①发挥作用的器官是口腔;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所以②发挥作用的器官是胃;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所以③发挥作用的器官是小肠。
A、④胰液,⑤肠液都进入小肠,所以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A正确。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②胃液,含有胃蛋白酶,③胆汁,不含消化酶,C错误。
D、X表示小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
如图:
淀粉的消化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脂肪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所以不包括维生素。
【答案】
B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原料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所以向大棚内施加的气肥是二氧化碳。
【答案】
B
【考点】
呼气和吸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解答】
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乙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即甲呼气、乙吸气。
【答案】
C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下图所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故选:C。
【答案】
D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
【解析】
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据此解答。
【解答】
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水的作用很大,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用饮料代替补充水分等,常吃“烧烤”等烧烤食品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见D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在白天有光,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夜晚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
绿色植物在夜晚无光的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吸收大气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图D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而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依靠气体的扩散作用进行的。
由于肺泡内的氧浓度高于毛细血管内的氧浓度,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扩散到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完成气体交换。
故选C。
【答案】
C
B
C
C
【考点】
生物学史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植株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析】
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据此解答。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资料告诉了我们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由此可见,每一个科学成果都是后人在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质疑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解答】
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因此,如果他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应该为泥土应大量减少,且此物质是有机物。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A密闭装置内的氧气就会由于小白鼠的呼吸作用而逐渐减少,直至消耗殆尽,最终小白鼠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B装置放在阳光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供给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小白鼠会正常活着。小白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为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二者互为依存,所以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
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天竺葵的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用淀粉的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在检测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时也用到碘液;图丙所示的实验是脱去叶片内的叶绿素,方法是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因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了黄白色。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