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5 K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注意停顿、语气。 2、理解字词句,积累文言词的用 法。 3、重点:理解寓言通过故事所说 明的道理, 在生活中学会听清楚, 说准确 。 n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 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n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 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 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 成。 n 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一、读) n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 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gài jí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 穿井得一人。”    从井里打水浇地 等到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 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 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打井 (二、译) 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 一人。”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吕氏春秋》(吕不韦 )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 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 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讲述,谈论 代这件事 使听见 向、对 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派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 呀。”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向这件事 回答 在助词,不译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当堂检测:一词多义 之: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闻: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于: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代词 这件事 助词,不译 听到 使听到 向,对 在 n n 每个人都动口复述故事,弄清情节 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 发展: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结局: 解开真相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三、析)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传之者的角度: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 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 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呢? 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 怪,想求证一下。 板书 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 不能轻信传言 发展: 国人道之 说话要说清楚 闻之于宋君 结局: 解开真相 穿 井 得 一 人 n 5、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 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 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 不能以讹传讹。 拓展 n 听说小游戏 老师发一张写有字的小纸条给每组的第一个 同学,第一个同学看了后遮盖起来,然后将字条 里面的内容告诉自己后面的一位同学,以此类推, 最后一个同学将听到的内容写出来,然后拿到第 一个同学这里来对照,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四、练) n小结: 作业 请你收集生活中因听话或传话不 准确而闹出笑话或耽误事情的例子, 语文晚自习在班上交流。请你选择 一例,以书面的形式告诉当事人听 话、说话要注意些什么。 n读 n译 n析 n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