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7.0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一高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1分)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施行(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1分)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体现出唐太宗( )
A.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
B.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3.(1分)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4.(1分)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5.(1分)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材料反映出( )
A.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
B.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C.日本是与唐朝交流最频繁的国家
第23页(共23页)
D.唐朝侨居长安的外国客商非常多
6.(1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后来,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割据局面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1分)宋初大将曹翰写下一首诗《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
A.对军事的轻视 B.对武将的牵制
C.铁器的贵重 D.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8.(1分)关于辽、西夏、金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
③都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学习和利用
④都向宋朝臣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分)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下列事件体现其指挥艺术的是( )
A.建立辽政权 B.灭掉金朝
C.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D.灭掉南宋
10.(1分)如图三幅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某个历史事件,它是( )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金与南宋的对峙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明朝的灭亡
第23页(共23页)
11.(1分)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元曲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诗词、动作、念白的综合性艺术
B.它最早形成于唐代
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它完全服务于统治阶级
12.(1分)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一项科技发明:“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3.(1分)据史料记载:明朝科举考试时要把文章写成替古代圣贤立言的语气,体裁用排偶,全文分成破题、承题、起讲、领提、提比、中比、束比、大结八段,每段相对,格式一律,并限在若干字内完成。材料反映的是“八股文”( )
A.产生的背景 B.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C.禁锢思想的弊端 D.独特的魅力
14.(1分)观察如图三幅示意图,给它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恰当的是( )
A.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B.唐朝时期的中外友好交流
C.古代中国的中外友好交流
D.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15.(1分)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曾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材料反映了( )
A.倭寇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戚继光抗倭
C.戚继光解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D.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第23页(共23页)
16.(1分)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牡丹亭》
17.(1分)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破性发展。下列对小说《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B.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C.它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它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8.(1分)1629年,李自成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材料反映了李自成起义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9.(1分)观察下列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从中可以看出(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清朝人均耕地面积在公元1673年达到顶峰
B.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C.乾隆三十一年人均耕地面积最低的原因在于此时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
D.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人均耕地面积会越来越少
20.(1分)如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第23页(共23页)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据材料一,指出杜甫追忆的“全盛日”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唐公主”指的是谁。松赞干布说“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材料二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材料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2)对比材料三中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3.(5分)“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 清朝取代明朝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的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观察材料一中图片,概括元政权和清政权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制定了哪些措施使西藏在中国的版图最后确定下来。西藏在中国版图的确定有什么影响?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奉使西洋的使者是谁。此举有何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嘉庆帝的意思,这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姿态?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3页(共23页)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三“文字狱”是清朝重要政治事件之一。康雍乾三朝百余年间,“文字狱”案件达上百起。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清代“文字狱”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它对于清朝的学术、思想、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谁?他采取材料一中的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大臣的来源及其职责。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明清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方式有哪些。
第23页(共23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一高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1分)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施行(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知道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解答】由题干“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官僚、贵族的行列……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改善用人制度,增强了统治集团的活力。故这段材料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分)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体现出唐太宗( )
A.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
B.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解答】据材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第23页(共23页)
可知,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骄奢淫逸。以此为鉴,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在民生方面,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重视农业,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赋税劳役等等,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3.(1分)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白居易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诗的相关史实。
4.(1分)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分析】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与影响等史实。
第23页(共23页)
5.(1分)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材料反映出( )
A.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
B.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C.日本是与唐朝交流最频繁的国家
D.唐朝侨居长安的外国客商非常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鉴真不畏艰险,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解答】据题干“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朝高僧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6.(1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后来,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割据局面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知道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故选:C。
【点评】识记北宋建立的时间及其意义。
7.(1分)宋初大将曹翰写下一首诗《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
第23页(共23页)
A.对军事的轻视 B.对武将的牵制
C.铁器的贵重 D.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和对武将的牵制。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8.(1分)关于辽、西夏、金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
③都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学习和利用
④都向宋朝臣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宋、辽、夏、金的并立与和战。可利用宋夏和议内容,排除④,得出答案。
【解答】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②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③都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学习和利用,三者都符合
辽、西夏、金政权的特点。④1141年宋夏和议中,夏向宋称臣,因此都向宋朝臣服,表述错误,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宋、辽、夏、金的并立与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1分)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下列事件体现其指挥艺术的是( )
第23页(共23页)
A.建立辽政权 B.灭掉金朝
C.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D.灭掉南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和蒙古族有关的事件的相关史实。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
【解答】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娇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选项中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C。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蒙古族有关的事件的相关史实。
10.(1分)如图三幅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某个历史事件,它是( )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金与南宋的对峙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明朝的灭亡
【分析】此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内容。
【解答】这一变化反映出南方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宋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同《史记》记载的相比,江南经济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得到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熟知程度,需结合七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教材的联系能力,较好。
11.(1分)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元曲的介绍正确的是( )
第23页(共23页)
A.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诗词、动作、念白的综合性艺术
B.它最早形成于唐代
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它完全服务于统治阶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相关史实。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解答】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这一角色就出自这部元曲作品。元曲以通俗化、大众化的特征,开辟出中国文学的新路。选项C介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曲的相关史实。
12.(1分)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一项科技发明:“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北宋前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解答】由“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北宋前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活字印刷术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1分)据史料记载:明朝科举考试时要把文章写成替古代圣贤立言的语气,体裁用排偶,全文分成破题、承题、起讲、领提、提比、中比、束比、大结八段,每段相对,格式一律,并限在若干字内完成。材料反映的是“八股文”( )
A.产生的背景 B.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C.禁锢思想的弊端 D.独特的魅力
第23页(共23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答】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体裁用排偶,全文分成破题、承题、起讲、领提、提比、中比、束比、大结八段,每段相对,格式一律,并限在若干字内完成,这体现了“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八股取士,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4.(1分)观察如图三幅示意图,给它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恰当的是( )
A.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B.唐朝时期的中外友好交流
C.古代中国的中外友好交流
D.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友好交流的相关史实。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解答】依据题干图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中外友好交流,因此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未体现佛教文化的交流,因此A项不正确;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B项不正确;只有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创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仅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因此D项不正确。用排除法只能选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图学史。本题采用排除法解题。
15.(1分)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曾广为流传一首民谣:“
第23页(共23页)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材料反映了( )
A.倭寇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戚继光抗倭
C.戚继光解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D.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分析】考查了明朝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保卫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抗倭功绩永载史册。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解答】题干材料中的“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戚继光抗倭。
16.(1分)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牡丹亭》
【分析】本题以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为依托,考查《本草纲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7.(1分)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破性发展。下列对小说《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第23页(共23页)
A.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B.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C.它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它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分析】本题考查《水浒传》。识记《水浒传》等明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解答】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的小说是《三国演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西游记》;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是《牡丹亭》。ACD不符合题意。《水浒传》是明清四大小说之一,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水浒传》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1分)1629年,李自成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材料反映了李自成起义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解答】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之后,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1644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题干反映的是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19.(1分)观察下列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从中可以看出( )
第23页(共23页)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清朝人均耕地面积在公元1673年达到顶峰
B.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C.乾隆三十一年人均耕地面积最低的原因在于此时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
D.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人均耕地面积会越来越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解答】观察题干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从中可以看出:人均耕地面积在公元1673年在图表中最高,但不一定是清朝人均耕地面积的顶峰;乾隆三十一年人均耕地面积在图表中最低,但看不出原因在于此时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从题干图表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耕地面积确实在减少,但看不出清朝人均耕地面积会越来越少;从题干图表中看出,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的相关史实。
20.(1分)如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分析】本题以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为依托,考查京剧。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
第23页(共23页)
艺术是京剧。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据材料一,指出杜甫追忆的“全盛日”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唐公主”指的是谁。松赞干布说“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杜甫追忆的“全盛日”被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说“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的根本原因是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
(2)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
第23页(共23页)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材料二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材料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2)对比材料三中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影响。由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包括科技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统治者的重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宋朝商业繁荣的影响包括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促进货币交易量的增长(或促进“纸币”的出现)等。
(2)本题考查了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对比材料三中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打破时间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买卖,打破空间限制,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买卖,出现了“瓦子”和“勾栏”等。
故答案为:
第23页(共23页)
(1)原因:科技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统治者的重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影响: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促进货币交易量的增长(或促进“纸币”的出现)等。
(2)特点:打破时间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买卖;打破空间限制,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买卖;出现了“瓦子”和“勾栏”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
23.(5分)“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取代明朝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的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观察材料一中图片,概括元政权和清政权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制定了哪些措施使西藏在中国的版图最后确定下来。西藏在中国版图的确定有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措施、清朝管理西藏措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由元朝疆域示意图和清朝疆域示意图,可以看出,元政权和清政权的相同点包括:疆域辽阔;都以北京为都城;都实行了行省制度。
第23页(共23页)
(2)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管理西藏方面的措施包括:册封宗教首领;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由“清朝取代明朝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的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看出,西藏在中国版图的确定影响是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故答案为:
(1)疆域辽阔;都以北京为都城;都实行了行省制度。
(2)措施:册封宗教首领;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影响: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点评】本题以元朝巩固统一措施、清朝管理西藏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奉使西洋的使者是谁。此举有何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嘉庆帝的意思,这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姿态?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23页(共23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奉使西洋的使者是郑和。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嘉庆帝的意思是我们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其他国家的物资,这反映了傲慢、狂傲、自以为是的一种姿态。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是由开放到封闭。闭关锁国政策使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故答案为:
(1)郑和。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任答一点即可)
(2)意思:我们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其他国家的物资。(意思相近即可)姿态:傲慢、狂傲、自以为是等。(意思相近即可)
(3)变化:由开放到封闭(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任答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三“文字狱”是清朝重要政治事件之一。康雍乾三朝百余年间,“文字狱”案件达上百起。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清代“文字狱”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它对于清朝的学术、思想、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谁?他采取材料一中的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大臣的来源及其职责。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明清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方式有哪些。
【分析】
第23页(共23页)
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本题注重基础性,需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即可回答。
【解答】(1)由“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结合所学,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可知,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帝方自操威柄”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2)由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的来源是皇帝的亲信。职责是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执行。
(3)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清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方式有:罢免宰相;削弱大臣权力;设立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权力机构;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故答案为:
(1)明太祖(朱元璋);加强皇权。
(2)来源:皇帝的亲信;职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执行。
(3)罢免宰相;削弱大臣权力;设立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权力机构;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点评】本题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1 6:37:5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3页(共23页)
相关文档
-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中小学2019-2022021-10-255页
-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2021-10-2527页
-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9-2020学年2021-10-257页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2019-22021-10-256页
-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题分类汇2021-10-2566页
- 济南市槐荫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2021-10-2512页
- 济南市平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2021-10-258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1-10-2527页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复习2021-10-2562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10-25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