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8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末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
A.山东 B.河南 C.重庆 D.天津
2.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 )万亿元,增长6.9%.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左右。
A.80.6 6.8 B.74.4 6.5 C.82.7 6.8 D.82.7 6.5
3. 2018年2月22日晚,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 )以39秒584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由他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平昌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A.金博洋 B.韩天宇 C.武大靖 D.任子威
4.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 )》的主旨演讲。
A.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B.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
C.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
D.绿色发展的亚洲,改革开放的中国
5.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福斯特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学生能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这启示我们( )
A.发展独立思维 B.培养批判精神 C.开发创造潜力 D.规划青春路径
6. 某校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同去春游。在用餐分组时,A班的班主任让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分别坐在一起;B班的班主任则正好相反,让男女生混合坐在一起。用餐完毕,大家发现A班的餐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而B班的餐桌上非常整洁。这说明与异性相处( )
A.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
B.有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情感方式
C.有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
D.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和误解
7.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①是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②是一种我们普通人达不到的境界
③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④要求我们以学业为主、修身为辅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8. 当你的情绪水位达到一定峰值时,就需要通过“情绪的表达”来适当泄洪,以保障情绪大堤不致溃败。关于“情绪的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B.关系到我们与他人的交往
C.没有必要考虑周围的人 D.要学会采取恰当的方式
9.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每次载人飞行,有超过10万名的技术人员用齿轮咬合般的团结协作,托举起英雄飞天。这说明( )
A.集体就是聚在一起的一群人
B.美好的集体有合作无竞争
C.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D.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10. 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羞耻感是作为一种防止个体破坏重要社会关系的保护手段进化出来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羞耻感不会带来不愉快的负面感受
②体验负面情感对我们的成长有意义
③体验负面情感对我们未必是件坏事
④我们需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的感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下面四个“小群体”,你不认可的是( )
A.小强等几个爱好足球的同学组成了班级足球队
B.小林和几个同学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
C.小刚和几个同学结成帮派,专门跟老师顶撞
D.小明和几个同学成立了结对帮扶小组
12. 下列与漫画所含道理相一致的是(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C.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D.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3. 在某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岗位”,比如:擦黑板、倒垃圾、关灯、整理图书。有个学生选择了开门的“小岗位”,每天第一个到班级为同学服务,感到很自豪、很高兴,可该学生的爸爸认为屈才,提出要换岗位。此时,该学生采取的最合适做法是( )
A.指出爸爸具有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B.告诉爸爸,选择任何岗位都是在为集体做贡献
C.不理会爸爸的意见,继续做好开门的工作
D.顺从爸爸的意见,换一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
14.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实施。纵观民法总则的206条,关系到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全方位的保护。它明文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等权利。看到这些内容,你的感受是( )
①法律只保护自然人的权利
②法律是用来规范成年人的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5. 2017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郎某某危险驾驶一案,对被告人郎某某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作为曾经主持过《新闻联播》的公众人物,郎某某的醉驾行为无疑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表明(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任何社会成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名人要比普通人更加遵守法律法规
④法律专门规范公众人物的行为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 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性侵、网络不良信息侵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因素伤害着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这提醒国家( )
A.只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B.一定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一切权益
C.认识到未成年人不具备自护能力
D.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17. 对如图漫画《依法办事》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
A.遇到侵权等问题时,应该通过法治方式解决
B.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人们对法律的尊崇
C.实现自身利益,可以不考虑他人和集体利益
D.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18. 2018年 3月 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说明( )
A.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9. 某市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23%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当你遭到不法分子的勒索后,你应该( )
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B.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C.勒索对方,挽回损失 D.暴打对方,出口恶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20. 2018年4月10日,对于河南平顶山市的唐先生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一天,他于2016年7月28日在淘宝网买到假货一案终于有了结果:二审判决书下达,驳回淘宝网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淘宝网应给付唐先生网购损失赔偿款48元。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向唐先生学习,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为唐先生感到不值,为48元诉诸法律有点小题大做
③为唐先生点赞,积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④二审判决结果表明,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满怀豪情迎春来】
某校七年级二班时政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了一次观看《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活动。以下贺词中的内容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请你阅读贺词并完成相关的实践探究任务。
“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1)猜一猜:请你猜想同学们在收看该内容时会产生哪些美好的情感?
(2)做一做:祖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准备从哪些方面努力?
【美好集体有我在】
一名中学生在作文《我心目中的理想班集体》中写道:
(1)上述材料说明美好集体具有哪些良好的氛围?
(2)我们能为建设美好集体做些什么?(不少于三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如图漫画中,“护苗行动”和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2)请简要说明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 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严惩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盗窃、敲诈勒索、抢夺、抢劫等刑事案件131.5万件,判处罪犯153.8万人;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审结针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虐待、性侵害等案件13.1万件;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各级法院审结相关案件4.2万件;严惩电信网络犯罪,依法审理“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等案件,审结徐玉玉被诈骗等案件1.1万件。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法律的作用。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他的朋友和弟子不满判决,策划他越狱逃走,苏格拉底不肯接受。因为在他看来,法律一旦裁决,便立即生效,即使这项裁决本身是错误的,他也没有权利躲避法律的制裁。
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烈女赵娥为父报仇,将仇人杀死。法官敬佩她的勇气和孝行,示意让她逃走。然而赵娥拒绝了,她说:“我虽然渺小,但还懂得法律,杀人之罪,国法难容,请按罪行将我的尸首在街上示众,肃明国法。”
(2)苏格拉底和赵娥拒绝逃走的行为告诉我们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是什么?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末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答案】
A
【考点】
2017年时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具体涉及到《山东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解答】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方案》实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不符题意。
2.
【答案】
D
【考点】
2017年时政
【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解答】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82.7 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3.
【答案】
C
【考点】
2017年时政
【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解答】
根据平时积累时政知识得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平昌冬奥会的首枚金牌。所以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4.
【答案】
B
【考点】
2017年时政
【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解答】
2018年4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5.
【答案】
B
【考点】
培养批判精神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福斯特的话,意思是不要盲目的回答问题,有可能问题是错误的,启示我们要敢于质疑,培养批判精神。选项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CD不合题意。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男女同学交往的意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说明与异性相处有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做到取长补短,所以C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异性的思维方式,A与题干不符;
题干未体现异性的情感方式,B与题干不符;
D错误,与异性以正确的方式相处,不会让人敏感、遭到质疑和误解的。
故选C。
7.
【答案】
D
【考点】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①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普通人也可以止于至善,入选;
④说法错误,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学业与修身同时兼顾,入选。
故选D。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8.
【答案】
C
【考点】
情绪的表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情绪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ABD说法正确,排除;
C说法错误,表达情绪要考虑他人感受,入选。
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
集体力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每次载人飞行,有超过10万名的技术人员用齿轮咬合般的团结协作,托举起英雄飞天。这说明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体现团结就是力量,所以C符合题意;
A错误,集体不是聚在一起的一群人,而是有共同目标、有组织的群体;
B错误,美好的集体有合作、有竞争;
个人的力量与集体比,是微不足道的,D与题干不符。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羞耻感等负面情感也具有积极影响。负面情感虽然不那么美好,但是也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羞耻感作为负面情感,会带来不愉快的负面感受。
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集体中的小群体
【解析】
小群体对集体的积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群体往往以集体的面目出现,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小群体对集体的消极影响: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解答】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与同伴更容易理解、沟通,在与同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中增长才干。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小强等几个爱好足球的同学组成的班级足球队体现了小群体的积极影响;B选项小林和几个同学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体现了小群体的积极影响;C选项小刚和几个同学结成帮派,专门跟老师顶撞,属于小团体主义,危害大,不值得提倡;D选项小明和几个同学成立了结对帮扶小组体现了小群体的积极影响,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12.
【答案】
C
【考点】
集体力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漫画寓意团结就是力量,C符合题意,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说明团结力量大,可以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A体现意志坚强的作用,与题干不符;
B体现雄心壮志的作用,与题干不符;
D体现要善于忘却,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就会感受到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与题干不符。
故选C。
13.
【答案】
B
【考点】
劳动不分贵贱
【解析】
该题考查劳动不分贵贱。劳动有分工,但劳动者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解答】
有个学生选择了开门的“小岗位”,每天第一个到班级为同学服务,感到很自豪、很高兴,可该学生的爸爸认为屈才,提出要换岗位---告诉爸爸,选择任何岗位都是在为集体做贡献,劳动不分贵贱,所以B符合题意;A错误,爸爸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并非是极端的个人主义;C错误,要帮助爸爸改变认识;D错误,爸爸的意见不对没有必要顺从,更不必换岗位。
14.
【答案】
A
【考点】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中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法律也保护社会组织、团体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公民及团体的义务;
②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故选A。
15.
【答案】
B
【考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文材料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曾经主持过《新闻联播》的郎某某的法律责任,不因其身份特殊而免予处罚,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
③错误,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④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故选B。
16.
【答案】
D
【考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越来越多的因素伤害着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原因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是人类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所以国家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D是正确的选项;
A选项“只”字太绝对;
B选项保护未成年人的一切合法权益;
C选项不符合实际,排除。
故选D。
17.
【答案】
C
【考点】
依法办事的要求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中的养狗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害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维护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这也体现了法律的保障功能,启示我们要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因此选项ABD正确;
选项C错误,实现自身利益,需兼顾考虑他人、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故选C。
18.
【答案】
B
【考点】
法律的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是国家立法工作,表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符合题意;ACD本身正确,A是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CD是法律特征,但题文材料未体现,排除。
19.
【答案】
B
【考点】
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析】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解答】
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遭到不法分子骚扰时,首先应该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和自我保护,做到机智、勇敢,可以拨打110报警,寻求他人帮助等,可以忍气吞声声,免遭麻烦,乖乖给钱;强压怒火,暂时给钱,事后报警;慢条斯理,讨价还加,事后报案,所以B是正确的做法;A选项是不能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C选项属于非法手段;D选项,与之搏斗,以暴制暴可能会伤及自己的生命,是不恰当的做法。
20.
【答案】
A
【考点】
树立法治观念
用法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描述表明唐先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他能够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向他学习,积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唐先生的维权意识值得我们点赞。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答案】
热爱祖国的情感、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命感等。
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学生;要激发自信的青春热情、秉持自己的青春态度,走好青春之路;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要学会创造、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等等。
【考点】
体味美好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勇于创新
立志报效祖国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体味美好情感,勇于创新,立志报效祖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的内容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所以同学们在收看该内容时会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命感等,以此作答即可。
青少年要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需要从现在做起,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良好的氛围:①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②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和友爱的;③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④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①参与集体建设;②参加集体活动;③积极承担责任;④维护集体荣誉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在共建中尽责
建设美好集体
【解析】
该题考查建设美好集体。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解答】
该题考查美好集体的特征,结合课本知识,从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和友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作答。
该题考查建设美好集体的要求,结合课本知识,从参与集体建设;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承担责任;维护集体荣誉等作答即可。
【答案】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考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四个方面的保护,判断是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保护,关键是看实施保护的主体。在本题中“护苗行动”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社会群体,属于社会保护的内容;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属于司法保护的内容,以此作答即可。
依据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受到特殊保护的内容作答;依据课本内容,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犯。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此解答即可。
【答案】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义务,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们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每项,满分
【考点】
法律的作用
树立法治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制观念等内容,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联系法律作用、中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等知识点作答。
【解答】
此题考查法律作用,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要尊崇法律权威、信赖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据此作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相关文档
- 人教版七上历史期中考试卷(无答案)2021-10-252页
-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2021-10-2511页
- 四川省成都邛崃市2020-2021学年七2021-10-2512页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2019-22021-10-258页
- 2018-2019第二学期广东省深圳市福2021-10-255页
- 中考地理总复习:(7年级下册)第9章西半2021-10-253页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测试2021-10-255页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水平2021-10-254页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调研2021-10-254页
- 2020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2021-10-2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