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0.95 KB
  • 2021-10-25 发布

福建专版历史七年级模拟测试卷(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历史模拟测试卷(七年级)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同学在某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列展品。据此判断,当时生活 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 A.已经发明使用了文字 B.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 C.过上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D.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传说中他的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的部落在阪泉大战中是失败者, 在涿鹿激战中又是胜利者。他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他 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3.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 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4.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 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 A.以排行为氏 B.以所居地名为氏 C.以封地(国)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5.如果把“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推广”与“百家争鸣”作为一个学习单元, 这个单元的题应该是( ) A.奴隶制繁荣 B.诸侯争霸 2 C.思想活跃 D.社会大变革 6.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 下列关于如图工程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秦国兴修的水利工程 B.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 C.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D.人类征服、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7.《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 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 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 A.孟子和韩非子 B.老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老子 D.孔子和墨子 8.嬴政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据如图判断公元前 221 年属于( ) A.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9.据史书记载,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 立较小的侯国。西汉出现“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的现象。这说 明西汉( ) A.诸侯王国势力被削弱了 B.诸侯国威胁了国家稳定 C.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D.新封地诸侯国势力增强 10.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假如你是西域某国负责接待 张骞的大臣,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张骞等人口渴难耐,派人呈上葡萄、石榴等水果 B.为张骞等人送来丝绸衣服以供换洗 C.饭后请张骞等人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 D.离别时将汗血宝马送给张骞 3 11.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 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12.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 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13.“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表述的是 江南地区开发的( ) A.原因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4.《洛阳伽蓝记》成书于 6 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 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 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 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1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 86 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旱” “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 ) 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 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 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16.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 是必备历史知识之一。如 图“?”处应填写的朝代 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4 17.“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方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由此可见,隋 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 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 B.巩固西南边防 C.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D.巩固隋朝统治 18.唐太宗“以人为镜”虚心纳谏,武则天创立殿试广纳贤能,唐玄宗重用姚崇、 宋璟大力革新。这说明唐初的统治者(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整顿吏治 19.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 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2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 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21.如图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2.《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 王臣也。”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藩镇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君主的地位受到藩镇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3.宋太宗时期,在军事机构枢密院担任要职的杨守一、王显等,虽为武官,却 全无战场经历,他们或谦恭谨慎,或善于理财。可见,宋太宗( ) A.强化中央集权 B.抑制武将权力 C.推行与民休息 D.坚持重农抑商 5 24.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等, 还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这些措施表明宋朝政府( ) A.重视水陆交通 B.发展边境贸易 C.鼓励海外贸易 D.实行“禁海令” 25.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有蓬勃盛大 之意。可见,元朝的国号( ) A.由部落的名称而来 B.来自发源地的称呼 C.继承创立者的封号 D.寄托吉祥美好寓意 26.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 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 27.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 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B.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C.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 D.南宋末期开始用于航海 28.《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 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 414 种。据此可 知此书( ) A.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 D.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 2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0.《中国文祸史》:“持续时间之长, 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 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材料表述了清朝( ) A.焚书坑儒的暴行 B.罢黜百家的危害 C.大兴文字狱的残酷 D.科举考试的变化 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本卷共 4 题,第 31 题 6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2 分,第 34 题 10 分,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 分) 材料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 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 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 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 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中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作者认为秦始皇所属的阶级。(2 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秦始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经艰辛;但他以 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 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这在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中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二 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他以 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7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骞出使西域后产生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民族流动的主要方向。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迁 往中原的北方民族。(2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请列举“他”改革的主要内 容。(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规定: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 意)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诏敕获 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督,有单独上奏言 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 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 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 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8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省六部制的“起草诏书”及“执行命令”机构名 称。(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的行政监督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督制 度加强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6 分) (3)小史同学根据材料三的表格得出结论:明朝废丞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封建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你同意小史的看法吗?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 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 长安。当时有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 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 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 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2 分)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8 分) 9 历史模拟测试卷(七年级)答案 1.C 2.B 3.B 4.C 5.D 6.D 7.A 8.B 9.A 10.B 11.A 12.D 13.A 14.C 15.C 16.C 17.D 18.C 19.B 20.D 21.D 22.C 23.B 24.C 25.D 26.C 27.B 28.D 29.D 30.C 31.(1)地主阶级。(2 分) (2)同意;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 权,避免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的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4 分) 32.(1)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 和文化的交流。(4 分) (2)自北向南;匈奴、鲜卑、羯、氐、羌。(2 分)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等。(4 分) (4)政府建立机构、人口迁移、战争、通婚、统治者的改革、日常生活中的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等。(2 分) 33.(1)中书省;尚书省。(2 分) (2)方式: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专门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 卫 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4 分) 时代特征: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2 分) (3)不同意。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由皇帝 一 人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命令交由各部执行。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 会议名存实亡,乾隆时期被撤销。军机处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 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 分) 34.(1)丝绸之路。(2 分) (2)观点一: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2 分) 论述: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很多,当时有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 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佛教、景教等外来宗 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唐朝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范围广,参与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多。 10 交流内容涉及到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中外文明的交往 交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 分) 观点二:唐朝的中外交往是双向互动的。(2 分) 论述:唐太宗时期,玄奘经过 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 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唐玄宗 时期,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 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时期, 中国既对外传播我们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也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中外交往 呈现双向发展的态势。(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