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12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重点)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3.如果把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怎样求解?
二、合作探究[来源:Z,xx,k.Com]
探究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类型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识别
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
A.5x-2>0 B.-3<2+
C.6x-3y≤-2 D.y2+1>2
解析:选项A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选项B中含未知数的项不是整式,选项C中含有两个未知数,选项D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故选项B,C,D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选A.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③不等式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
【类型二】 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已知-x2a-1+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的值是________.
解析:由-x2a-1+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得2a-1=1,则a=1.故答案为1.
探究点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类型一】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3<; (2)-≤1.
解析: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1)去分母,得3(2x-3)<x+1,
去括号,得6x-9<x+1,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为1,得x<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2)去分母,得2(2x-1)-(9x+2)≤6,
去括号,得4x-2-9x-2≤6,
移项,得4x-9x≤6+2+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为1,得x≥-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方法总结: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一要把点找准确,二要找准方向,三要区别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
【类型二】 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待定系数
已知不等式x+8>4x+m(m是常数)的解集是x<3,求m的值.
解析:先解不等式x+8>4x+m,再列方程求解.
解:因为x+8>4x+m,所以x-4x>m-8,所以-3x>m-8,所以x<-(m-8).
因为其解集为x<3,
所以-(m-8)=3,解得m=-1.
方法总结:已知解集求字母系数的值,通常是先解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再利用解集的唯一性列方程求字母的值.解题过程体现了方程思想.
【类型三】 求不等式的特殊解
y为何值时,代数式的值不大于代数式-的值?并求出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
解析: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再求出解集,然后找出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
解:依题意,得≤-,
去分母,得4(5y+4)≤21-8(1-y),
去括号,得20y+16≤21-8+8y,[来源:Zxxk.Com]
移项,得20y-8y≤21-8-16,
合并同类项,得12y≤-3,
把y的系数化为1,得y≤-.
y≤-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由图可知,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是-1.
方法总结:求不等式的特殊解,先要准确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然后确定特殊解.在确定特殊解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包括端点的值,一般可以结合数轴,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类型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来源:Z,xx,k.Com]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x+y<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来源:学_科_网]
解析:先解方程组,求得x、y的值,再根据x+y<3解不等式即可.
解:解方程组得
∵x+y<3,∴2a+1+2a-2<3,
∴4a<4,∴a<1.[来源:Z#xx#k.Com]
方法总结:已知方程组,可先求出方程组的解,再把方程组的解代入不等式,求出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三、板书设计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本节课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时有所不同.如果这个系数是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系数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也是这节课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时要大胆放手,不要怕学生出错,要通过学生犯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