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74 KB
  • 2021-10-26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2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2分)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618年建立 B.李世民建立 ‎ C.都城是长安 D.随后平定全国 ‎4.(2分)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2分)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经济文化的繁荣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 C.对边疆统治加强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第33页(共33页)‎ ‎6.(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7.(2分)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 ‎①元明清馆 ‎②五代十国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南北朝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8.(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9.(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政权是要地位(  )‎ A.金、辽 B.辽、金 C.吐蕃、金 D.满洲、辽 ‎10.(2分)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第33页(共33页)‎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11.(2分)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应该都是指当时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鲜卑族 ‎12.(2分)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 C.农业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13.(2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4.(2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2分)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哪两个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 第33页(共33页)‎ A.匈奴、鲜卑 B.回族、满族 C.蒙族、吐蕃 D.契丹、女真 ‎16.(2分)如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 B.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 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7.(2分)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 B.创设三省六部制 ‎ C.废除宰相制 D.设置军机处 ‎18.(2分)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一站一跪”的演变说明(  )‎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 C.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第33页(共33页)‎ ‎19.(2分)明朝中后期,以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皇权高度膨胀 B.民族矛盾尖锐 ‎ C.近代科学传入 D.工商业市镇繁荣 ‎20.(2分)“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 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以上材料讽刺的是(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B.唐朝的科举制 ‎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清朝的文字狱 ‎21.(2分)据报道,2007年发现的“南澳1号”沉船打捞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大量的青花瓷和各种铜器、铁器及铜器等被打捞出水,显示了这艘400年前的古沉船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此可知,这艘沉船所属的朝代应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2分)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23.(2分)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第33页(共33页)‎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资治通鉴》‎ ‎24.(2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C.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 D.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25.(2分)“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26.(2分)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第33页(共33页)‎ ‎27.(2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2分)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倾)‎ 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29.(2分)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山西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人乔致庸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乔致庸属于下列哪个商人集团(  )‎ A.晋商 B.徽商 C.苏商 D.浙商 ‎30.(2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 第33页(共33页)‎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宋代的城市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   ‎ ‎②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   ‎ ‎③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 ‎④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   ‎ ‎(2)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表现。‎ ‎32.(10分)情景解析:‎ 宋元科技 第33页(共33页)‎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 ‎33.(20分)明清时期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期,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明清史的研读。我市某学校七年级(1)班学生进行明清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篇】‎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1说明明太祖在中央是怎样进行改制的?图2军机处是清朝哪位君主设立的?‎ ‎【外交篇】‎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据材料二,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第33页(共33页)‎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文化篇】‎ 材料四:(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4)据材料四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通过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第33页(共33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分析】本题考查了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当时人口激增,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2.(2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相关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相关诗句。‎ ‎3.(2分)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618年建立 B.李世民建立 ‎ C.都城是长安 D.随后平定全国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知道唐朝是李渊建立的,不是李世民建立的。‎ ‎【解答】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故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李世民建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思想。‎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温总理的话“国之命在人心”告诉我们民心的重要性,这与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故选:D。‎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回扣教材内容作答。‎ ‎5.(2分)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经济文化的繁荣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 C.对边疆统治加强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解答】根据题干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知道宋代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33页(共33页)‎ ‎【解答】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分)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 ‎①元明清馆 ‎②五代十国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南北朝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了朝代顺序,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演变顺序。‎ ‎【解答】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④南北朝馆②五代十国馆③辽宋夏金馆①元明清馆。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朝代的先后顺序。‎ ‎8.(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第33页(共33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9.(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政权是要地位(  )‎ A.金、辽 B.辽、金 C.吐蕃、金 D.满洲、辽 ‎【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故①处是辽,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是西夏和金,故②处是金。‎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史实。‎ ‎10.(2分)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第33页(共33页)‎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澶渊之盟的重大意义。‎ ‎11.(2分)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应该都是指当时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鲜卑族 ‎【分析】本题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岳飞抗击入侵的少数民族。‎ ‎【解答】据材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是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军的豪情壮志。岳飞抗击的金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因而这里的“匈奴”是指女真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击入侵的少数民族、靖康之变和岳飞的主要事迹。‎ ‎12.(2分)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 第33页(共33页)‎ C.农业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应把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从唐朝末年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材料反映的正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史实。‎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13.(2分)“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考查的是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B、C选项与商业无关,D选项长安在唐朝是就已是国际性大都市,不算突出表现。在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答案选A。‎ ‎【点评】注意阅读题干的关键词“商业发展”。‎ ‎14.(2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第33页(共33页)‎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5.(2分)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哪两个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 A.匈奴、鲜卑 B.回族、满族 C.蒙族、吐蕃 D.契丹、女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的相关史实。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解答】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回族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第33页(共33页)‎ ‎16.(2分)如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 B.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 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解答】根据图片“甘肃行省”“陕西行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行省制度的体现。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A符合题意。BCD不属于元朝,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7.(2分)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 B.创设三省六部制 ‎ C.废除宰相制 D.设置军机处 第33页(共33页)‎ ‎【分析】本题以史料记载为依托,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 ‎【解答】据“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可知,明太祖朱元璋政务繁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这样做加强了皇权,但同时造成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后不得不设内阁大学生,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8.(2分)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一站一跪”的演变说明(  )‎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 C.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问题。‎ ‎【解答】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需注重君臣关系的演变,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的。‎ 第33页(共33页)‎ ‎19.(2分)明朝中后期,以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皇权高度膨胀 B.民族矛盾尖锐 ‎ C.近代科学传入 D.工商业市镇繁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情小说勃兴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明清时期的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涌现出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意愿的作品。据“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可知,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工商业市镇繁荣密切相关。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情小说勃兴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0.(2分)“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 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以上材料讽刺的是(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B.唐朝的科举制 ‎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了八股取士。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以上材料讽刺的是八股取士。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故选:C。‎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朝八股取士的相关规定与影响。‎ ‎21.(2分)据报道,2007年发现的“南澳1号”沉船打捞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大量的青花瓷和各种铜器、铁器及铜器等被打捞出水,显示了这艘400年前的古沉船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此可知,这艘沉船所属的朝代应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明朝前期实行开放政策。郑和七下西洋,宣扬了国威,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解答】明代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1636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据“400年前的古沉船”“‘南澳1号’是一艘沉没于广东汕头南澳海域的古船,已经出水了大量的青花瓷和各种铜器、铁器等……”可知,这艘沉船所属的朝代应是明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2.(2分)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分析】本题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解答】根据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这些诗句的作者是戚继光。诗中的“危”指的是倭寇的侵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 第33页(共33页)‎ ‎23.(2分)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天工开物》。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题干图片涉及农业、手工业两个三个领域;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三幅插图最有可能出自《天工开物》。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书;《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4.(2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C.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 D.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第33页(共33页)‎ ‎【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重点掌握东西起止点。‎ ‎【解答】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雄伟,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明长城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5.(2分)“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分析】本题以歌谣为依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6.(2分)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第33页(共33页)‎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分析】本题以历代帝王统治举措切入考查其目的。‎ ‎【解答】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些帝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ACD只突出体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27.(2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管理西藏的史实。‎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8.(2分)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倾)‎ 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据题干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可知。据此,可以推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故选:B。‎ ‎【点评】‎ 第33页(共33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9.(2分)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山西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人乔致庸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乔致庸属于下列哪个商人集团(  )‎ A.晋商 B.徽商 C.苏商 D.浙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形成的商帮的相关史实。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解答】明清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题干中乔致庸属于晋商。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形成的商帮的相关史实。‎ ‎30.(2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小说内容与地位。‎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四大古典名著是其中的代表作。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赋为主,隋唐时期以诗歌为主,宋元时期以词和杂剧为主。‎ 故选:D。‎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与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宋代的城市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 B ‎ ‎②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 A ‎ ‎③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C ‎ ‎④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 A ‎ ‎(2)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表现。‎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宋代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33页(共33页)‎ ‎【解答】(1)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表述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②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③据题干材料可知,“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这一表述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④据“早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可知,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2)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坊市界限打破,店铺林立,随意开放;商业夜市与文化夜市兴盛;沿运河沿海城市活跃;草市发展为市镇,市镇发展城市;城市多处分布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 故答案为:‎ ‎(1)①B;②A; ③C;④A。‎ ‎(2)坊市界限打破,店铺林立,随意开放;商业夜市与文化夜市兴盛;沿运河沿海城市活跃;草市发展为市镇,市镇发展城市;城市多处分布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32.(10分)情景解析:‎ 宋元科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第33页(共33页)‎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及原因。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发达,四大发明多出现在这一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使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故答案为:‎ 原因: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成就: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点评】掌握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33.(20分)明清时期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期,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明清史的研读。我市某学校七年级(1)班学生进行明清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篇】‎ 材料一:‎ 第33页(共33页)‎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1说明明太祖在中央是怎样进行改制的?图2军机处是清朝哪位君主设立的?‎ ‎【外交篇】‎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据材料二,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文化篇】‎ 材料四:(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4)据材料四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通过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和对外政策的变化。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加强君权的重要时期,对外政策逐渐实行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解答】(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1说明明太祖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图2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达了顶峰。‎ 第33页(共33页)‎ ‎(2)据材料二,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和平、公平的特点。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据材料四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君主专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落伍;思想文化控制加强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等等。‎ 故答案为:‎ ‎(1)撤中书省、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雍正。‎ ‎(2)特点:和平、公平;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还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5)君主专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落伍;思想文化控制加强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等等。‎ ‎【点评】掌握明清时期的君主集权的加强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9 6:12:4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3页(共33页)‎ 第33页(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