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0 KB
  • 2022-04-01 发布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考点方法突破(共20张PPT)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考点方法突破 基础知识字音辨析一、考点分析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型。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二、方法指导(一)字音辨析1.因义定音。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我们要树立整体意识,根据词义来判断字音。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表示“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息”等。2.语体定音。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在口语中则可能是另一种读音。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 3.以“性”定音。有许多多音字,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来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泊”作名词时读pō,如“湖泊”“水泊”等;作动词、形容词时读bó,如“停泊”“淡泊”等。4.对形声字,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不相同。5.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上阕、揶揄、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汇要能切实掌握好。 (二)字形辨析1.据音记形。主要是从汉字的读音入手,辨别错别字。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形近字。如“辍(chuò)学”不是“缀(zhuì)学”,“针灸(jiǔ)”不是“针炙(zhì)”等。2.以形辨形。有些汉字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辨别时比较困难,我们就要根据对这类字形旁(义符)的分析,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通牒”的“牒”是指文书,在古代是写在竹片上的,所以不能写成“碟”。3.据义推形。主要是根据汉字的意义来辨别错别字。这种方法适用于音近字和音形接近的字。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把嘴磨尖了再去啄,古时“砺”写作“厉”,有磨刀石的意思,因而不能写成“再接再励”。 4.结构推形。汉语中很多成语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或相对,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辨析字形的正误。如“惹是生非”中的“是”与“非”结构相对,意义相反,因此不能写成“事”。5.探源定形。汉语中很多成语、熟语都是由古汉语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诗文典故演化而来的,因此,辨析字形时,如果了解一些成语、熟语的来源及相关的传说,自然也能做出正确判断。如“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源”不能写作“园”。 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一、考点分析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题型一般都是简答题,出题的角度比较丰富,如概括、填写、分析、诠释、解说、描述、比较、探究、自由表达等。记叙文主要考查内容归纳如下:1.整体感知的内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明确记叙的顺序或线索。 2.重点剖析的内容:(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分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角度(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作用;(4)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详略安排、对比反衬等)、写作方法(过渡、照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等)的作用;(5)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鉴赏;(6)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3.迁移拓展的内容:(1)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有自己的心得,或提出看法、疑问等;(2)根据要求对给出的链接材料进行分析。 二、方法指导考点一:概括内容及中心[类型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概括内容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如第3课“能力达标”第7题,要求分层概述文章报道的主要内容,以及第4课“能力达标”第6题,要求简要概述英雄们的主要事迹,都属于此类型。[类型2]直接概括人物性格。对策: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的思维过程。 [类型3]直接概括主旨。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考点二:考查叙事线索,直接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分类:①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即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即时间的推移;⑥地点线索,即地点的转换。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考点三:含义作用题型[类型1]直接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直接指称听话的人,拉进距离,增加亲切感和感染力,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对策:联系上下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和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的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也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四:考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句子或文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手法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①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③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④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⑤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的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类型4]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如第4课“能力达标”第8题,就是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点面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②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五: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表现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等。[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意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综合运用信息提取概括一、考点分析信息提取概括主要考查新闻,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题型(前三种是最常考的题型):1.拟写标题。考题只出现正文,没有标题,要求根据消息内容确立标题。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如第1课“能力达标”第11题,给出一则新闻报道,要求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概括信息。先阅读消息,然后对消息所反映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提炼,用最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如第2课“能力达标”第9题第(1)题,此题要求拟写导语,导语就是对新闻事件的简要概述。 3.一句话新闻。考查写简短新闻的能力,但其实还是考查概括归纳能力。4.分析结构。给出一则消息,要求分析其结构,找出其标题、导语或主体。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消息这种文体的构成特点。5.新闻评论。根据消息所提供的内容,要求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或谈谈阅读新闻后的感受。这是新闻类试题考查中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二、方法指导1.检索要素概括法。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所以要抓住导语中的关键词,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作出总结(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提取中心加工法。先从新闻的叙述过程中提取和中心有关的信息,然后总结出答案(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物+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进行润色)。3.分层筛选法。先对新闻材料的内部段落进行分层,并概括层意;然后去次取主,筛选出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最后进行句与句之间的连缀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