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55 KB
  • 2022-04-01 发布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我的母亲 (8)_鲁教版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胡适先生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有这样一位母亲,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我的母亲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17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认识作者: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 眼翳(yì)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shù)文绉绉(zhōuzhōu)穈先生(méi)庶祖母(shù)读一读,写一写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要求:1、注意下列字词:翳yì庶shù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广漠:广大空旷。2、标示段序,理清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我的恩师我的慈母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补充资料】称母亲是“父”,是因为胡适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教我“做人”。 读一读,想一想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分别从几方面来写的?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直接教育(言传)潜移默化(身教)叫我早起听教诲,催我上学从不在人前骂我我说轻薄话,责罚我为我舔病眼—严格督学,谆谆教诲—保护自尊,教子有方—责罚严厉,教我做人—关爱慈祥除夕夜应对大哥的债主受嫂子气,先忍耐后痛哭决不说伤人的话听五叔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人格侮辱—宽容善良—容忍温和—正直刚烈教之严(严师)爱之慈(慈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对我的管教处理家庭矛盾和难事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文章主体部分划分为三层:第一层(5-7段):母亲对我的管教。(对我)第二层(8-11段):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对人)第三层(12段):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己) 6、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母亲与家人的相处?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教”,其身教则体现在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加深远。 3.思考: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从几个方面来写?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对我的管教处理家庭矛盾和难事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品性:1、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2、气量大,性情好;3、待人仁慈、和善又不失刚气;总评: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合作探究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内容是什么?它们好像与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作用是什么?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童年往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写母亲做铺垫,和结尾相呼应。 2、概括课文前三段内容,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前三段内容:①我“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身体弱②我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③我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2、本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前三段作用: 你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吗?第一部分(1~4):写小时候“我”的表现:身体、性格特点。第二部分(5~12):叙写母亲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文章结构:(一)1~4段: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印象深刻的往事。(二)5~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1、写母亲“教之严”、“爱之慈”;2、写母亲“当家”的艰难出境中表现出宽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3、写母亲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三)(13段)总结,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我的母亲1、(1-4)念童年往事,说性格及成因。2、(5-12)写母亲三方面的事.3、(13)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除夕夜对付大哥的债主处理妯娌之间的矛盾遭侮辱责问叔--对我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母叫我早起省母责我轻薄言护尊严态度认真和待人,体谅人。严以教子宽以待人怀念敬爱的母亲影响深远,感激不尽。 九年的读书生活母亲是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我的母亲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慈母严师恩师 《母亲》——整体把握母亲这九年间读书做人寡妇后母严师慈母严师慈母读书处理家庭矛盾对待族人伤害仁慈刚气怀念、感谢母亲 划分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3段):追念“我”的童年生活。第二部分(4-12段):写母亲三方面的事。第三部分(13段):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总结:概括地说,文章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出了母亲的品性。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各抒己见:课文既写了母亲给予自己的直接的教育,也写了母亲为人的方式给予自己的影响。你对母亲教子的方式和为人的方式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 1.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探究学习--文章主体部分【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2、母亲除了督促“我”学习外,还教“我”做人,她是如何做的呢?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母亲对我的要求极其严格 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的表达方式?1.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2.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3.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归纳:这是一个母亲?严中有爱 3.文章除了写母亲对自己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母亲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状况?母亲在家中是的身份:“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资料】(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情况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情况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情况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4.在面对家中这些情况时,母亲是如何处理的?由此“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情况一: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总结:这是一位宽容善良的母亲 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总结:这是一位温和、容忍的母亲 情况三: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总结:这是一位柔中带刚的母亲 总结:母亲嫁入胡家30年,23年是在守寡。她做后母、后婆、后奶奶,她生活的艰辛确实如同胡适所说“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 1、在母亲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在潜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胡适该怎么做人。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呢?思考与讨论 【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胡适与鲁迅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2、探究: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你怎么认为?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 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 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18年)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师极悲伤)。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在母亲去逝12年后的一个深夜,年将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撰写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的人格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这个____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从叙述语言风格、结构、写作视角等方面考虑)1、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2、自然流畅的结构3、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4、用童年视角来回忆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挚倾吐,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六、体验与反思: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自我反省,你是否遵从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2、你父母曾为你做过哪件最让你感动的事?你目前应当怎样做,才能体恤亲心,报答父母的恩情? 归纳小结我学到了什么?内容上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作者感情的表现方式写作技巧运用具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特点表现感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