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2-04-01 发布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藤野先生 (13)_鲁教版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背景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 背景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1908年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03许寿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注段落,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学指导一(5分钟) 绯红油光可鉴发髻驿站舜芋梗解剖挟着畸形不逊匿名诘责杳无音信教诲瞥见抑扬顿挫深恶痛疾读一读,写一写fēijiànjìyìshùnyùgěngpōujīxùnnìjiéyǎohuìpiēyì   cuòwùjíxié 绯红: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烂熳:红色鲜红。顿挫: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宛如:好像。流言: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标致: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休息,住宿的地方。客死:死在异国他乡。物以稀贵: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记一记 解剖:破开。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畸形: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瞥见:很快地看一下。决意:拿定主意。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杳:远的不见踪影;无影无声。喝hè彩:大声叫好。记一记 整体感知:作者留学日本时间是1902—1909年,而这篇文章写于1926年,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1、追忆藤野先生,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2、交代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3、时代背景:作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从北京来到厦门,写这篇文章也表达作者对军阀的憎恨以及革命的决心。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今日的厦门大学写作背景 速读课文,思考: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 1、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⑴第段:⑵第段:⑶第段:1-34-3536-38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第一部分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没有出现藤野先生,这部分有什么作用?思考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作者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引出藤野先生的出场)。 2、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第6自然段)“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3、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是什么描写?(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4、写“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请作概括。并说说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件事(第11-23段)①为“我”添改讲义;②为“我”纠正解剖图;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认真负责、热诚、正直)(治学严谨)(热情诚恳)(严谨求实)藤野先生品质: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4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37段)“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怀念与感激 7、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明线:暗线:回忆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思想感情的变化) 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 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仙台爱国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在仙台 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 在东京所见所闻----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感情线索爱国 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明线:暗线:回忆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思想感情的变化)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语言品味: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正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2、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主题探究(课后练习一)1、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则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 主题探究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呢?(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小结(本文中心):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后练习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藤野先生帮作者添改讲义,可见他教学认真,并且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2)他纠正作者的解剖图,还向作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可见他治学严谨求实;(3)他还关心作者思想意识的进步,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藤野先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后来又告别藤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作者选择人生道路的原则是什么?对你有怎样的启示?①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丑态而倍感失望!强烈的报国热望、远大的抱负与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矛盾,使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有利于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环境。②到仙台本是学医,但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使他的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深受刺激,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和国民的麻木不仁,思想深受震动,认识到救国的第一要务是改变国民的精神,故离开仙台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鲁迅选择人生道路对我们的启示:温馨提示:选择原则+怎样爱国参考示例:①人生道路的选择要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与自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样的人生才会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②爱国,是社会和人生永恒的主题。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爱国内容,今天爱国就是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指针,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 1、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及亲人对他们交往的回忆 2、(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小诗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灵台:借代晚清最高统治阶级慈禧无计:无法。神矢:神奇的箭镞,借指新兴的革命力量。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故园:故乡。寒星:在这里是指国民,即民众。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君王。察:体察,垂察。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计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理解,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