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1 MB
  • 2021-10-26 发布

中国现代史复习全册八年级下

  • 1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现代史复习 图片专题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1949 开国大典(国庆节 --10.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时间 : (1)制定 《 共同纲领 》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选举毛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 (4)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内容 : 1949 年 9 月 全面准备 《 义勇军进行曲 》 作者 田汉(词) 聂耳(曲)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解放战争时期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近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1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是 A .三大战役                       B .解放南京 C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是 A .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 B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C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D .中国人民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在那一年? 当时西藏政府派谁为代表到北京谈判? 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 1951 年 阿沛 . 阿旺晋美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战斗英雄戚继光和邱少云 1951.10 1953.7 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 彭德怀 在朝鲜前线 经过 A 、 1950 年 10 月, 彭德怀(毛岸英) 中国人民志愿军 B 、上甘岭战役: C 、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 蒋道平、罗盛教 “ 最可爱的人”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克拉克的哀叹 : 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司令 彭德怀的壮语: 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课 土地改革 《 中和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 的颁布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 1950---1952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 ( 原因 ) 经过 结果 A 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 新解放区 3 亿多人口未土改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 年颁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土地改革的依据) 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1. 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4. 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 》 1950 年 废除 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 , 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实质:都是 私有制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2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成就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机床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武汉长江大桥 长春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 小结 :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 、制定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 的宪法,是我国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 1954 年;北京)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 生产资料 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 提示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3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 1956 年底;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 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存在的缺点 :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所谓“三大改造”是指对什么的改造 A .工业、农业、商业 B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A . 1949 年至 1952 年底     B . 1950 年至 1953 年 C . 1966 年至 1976 年        D . 1953 年至 1956 年底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八大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 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 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失误的原因 : 突出难点 一、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 领导者 错误发动,被 反革命集团 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 内乱 。 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宏伟蓝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 3 、主要内容: ① 重新 确立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 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③ 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4 、意义: ① 是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思想上: 否定了“两个凡是”路线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政治上 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为中心 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 强化集权模式,个人崇拜,个人专断 民主集中制 ①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 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④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在这次 会议上开始形成。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20 世纪中国在前进道路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伟人: ③ 邓小平 实行改革开放,成功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② 毛泽东 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 孙中山 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 9 课 改革开放 农村 : 城市 : 经济特区 5—— 沿海开放城市 14——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开始: 安徽凤阳小岗村 2 、内容: 分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3 、意义: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4 、原因: 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需要的客观规律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经济特区 最早: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最大: 海南省 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和 一夜崛起之城) 讨论: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 2 、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4 、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 、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 、邓小平南巡讲话 2 、邓小平理论 3 、党的十四大 —— 指导地位的确立 4 、党的十五大 ——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真理标准 问题 讨论 十二大 特色理论 逐步 发展 走向 成熟 十三大 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十四大 市场经济体制 完 善 十五大 邓小平 理论 改革开放 强国之 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 本 形成 十一届三 中全会 伟大转 折 奠定 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 孔繁森 1997.7.1 1999.12.20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界 1842 年 《 南京条约 》 1860 年 《 北京条约 》 1898 年通过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岛 七子之歌 · 香港 —— 闻一多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82 年 9 月 24 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以下是邓小平所说的一段话: 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 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 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七子之歌 · 澳门 ——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 1997 年 7 月 1 日 B . 1998 年 7 月 1 日 C . 1998 年 12 月 20 日 D . 1999 年 10 月 20 日 A “ 一国两制”已成功用于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这一创造性构想 的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B 台 省 湾 台 峡 海 湾 东 海 南 海 海峡两岸的交往 祖国的宝岛 — 台湾 同根源 卫温赴夷洲, 成功收台湾。 隋通流求岛, 元设巡检司,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七子之歌 · 台湾 ——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1)“ 一国两制”的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         ( 人名 ) 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是前提,两种制度是表现。即在         原则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香港和澳门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百年国耻得以洗雪,也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步。但尚未完全统一 ( 台湾问题 ) 。 1 .“一国两制”的含义中,处于前提地位的是 A .和平统一            B .社会主义制度 C .资本主义制度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2 .对“一国两制”的首次成功实践是 A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 .胡锦涛成功与连战会晤     D .大陆对台湾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 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以后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 反分裂国家法 》 毛泽东 1954 ,周恩来出访印度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54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 面临问题相同: 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 , “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 ,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 。 —— 周恩来 亚非万隆会议 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和平共处 修改后 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和平共处 请思考: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提出来的? 2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 3 、它有没有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呢? 领土主权 惠 主权和领土完整 利 1 、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2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 3 、它有没有被其他国家领导人所接受呢? 周恩来 1953 年底, 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 (1954 年 )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 : 万隆会议 1 、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 2 、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 第一次亚非会议 ) 1955 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参加国主要是一些亚非独立国家 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各国发展问题 请思考 : 会议有没有发生意外 ? 什么意外呢 ? 周总理又是怎么处理的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动脑筋 一个美国记者高度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发言 , 说: “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 。你认为周恩来发言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动脑筋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 “ 求同存异 ” 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求同存异 “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 , “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 ,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 。 —— 周恩来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 “ 求 同 存 异” 我们亚非国家都曾被殖民侵略过,人民都遭受过苦难,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谋求发展。 亚非国家社会制度有所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 同” —— “ 异” ——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时间: 1955 年 会议主题: 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面对的困难: 1 、对中国的恶意攻击; 2 、与会的亚非国家存在矛盾与分歧。 周恩来的贡献: 提出 “ 求同存异 ”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 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 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回答: 1 、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 、“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3 、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 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D 、 1955 年万隆会议 6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7 、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 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基本立场 基本准则 基本国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独立自主和平 外交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 70 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改革 开放 以来 2001 年上海 APEC 会议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PEC )上海峰会 “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 ——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我国第一颗氢弹 东方红一号 南京长江大桥 对内改革 农村 城市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 改革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 (图片)电脑长椅,美国登月,第一座核电站控制室,激光技术,培育转基因菜,太空中的宇航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两弹一星 -- 原子弹( 1964 年 10 月) 导弹( 1964 年 6 月) 人造地球卫星( 1970 年) 两弹元勋(原子弹和氢弹) --- 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 成就: 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高科技计划纲要 ---- 863 计划 美国 -- 星球大战 西欧 -- 尤里卡计划 “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以核弹 ( 原子弹和氢弹 ) 、导弹和人造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成就列举:① 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 1970 年,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继承“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从现在就抓起 , 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 而不能等到十年 ﹑ 十五年 ﹑ 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 , 否则就会贻误时机 , 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 ——《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 《863 计划纲要 》 内容→领域 1 、生物技术 2 、航天技术 3 、信息技术 4 、激光技术 5 、自动化技术 6 、能源技术 7 、新材料技术 8 、海洋高技术( 1996 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图3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 内容 A.教育保障 B .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障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