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0 KB
  • 2021-10-26 发布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学案之四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端午的鸭蛋 ‎ 1、 通过诵读理清行文思路,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呼吁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学习过程与方法:‎ 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硝药( ) 络子( )  衣襟( )   车胤( )‎ ‎ jí( )贯  yān( )腊 囊yíng映雪( ) zòng( )子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及其文体创作风格。‎ ‎3、速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及作者所流露的情感。‎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 ‎3、细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文题是“端午鸭蛋”,为何要介绍家乡端午风俗?‎ ‎(2)作者家乡的咸蛋与别处有何不同?作者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莫非别处的咸鸭蛋都不好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如何理解这种安排?‎ 三、拓展延伸 ‎1、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果你对家乡的端午体会不深,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怀念的节日风俗,请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表现出来。如以《家乡的年味》来记录你过年的情景……)‎ ㈡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 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⑴肃然起敬:                         ‎ ‎⑵颜色:              ‎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                    ‎ ‎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4、不能说明高邮鸭蛋出名的一句是:(   )‎ A.外地人对高邮人“肃然起敬”。   B.上海店铺必特别标明“高邮鸭蛋”。‎ C.古书上有关于高邮鸭蛋的记载。   D.高邮鸭蛋确实好吃,别处鸭蛋不能比。‎ ‎5、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答:                                ‎ ‎                                  ‎ ‎6、文中画线句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                                ‎ ‎                                  ‎ ‎7、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 答:                                ‎ ‎8、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现力?‎ ‎⑴“每逢有人……就……”‎ 答:                                ‎ ‎                                  ‎ ‎⑵“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答:                                ‎ ‎                                  ‎ ‎⑶“……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答:                                ‎ ‎                                  ‎ ‎⑷“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答:                                ‎ ‎                                  ‎ ‎9、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