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 MB
  • 2021-10-26 发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8张PPT)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饮 酒陶 渊 明 古 今 隐 逸 诗 人 之 宗 也 。 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关于 酒的诗篇,能否想出一些关 于诗人与酒的诗句或请填写 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 句子。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曹操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 酒 》——李白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胱 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 — — 王翰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杜甫—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 曲》——王维 •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 村》—— 陆游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 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水田园诗 人、辞赋家、散文家。开创山水 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 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 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 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后 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 评价陶诗的风格。主要作品《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记》、《归 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其事 走 近 作 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 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 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 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 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 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 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 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 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 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 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走近作者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一.读诗——感知音韵美 诗 韵 朗 读 画 面 再 现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二.译诗——感知画面美 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草庐, 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 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 宁静。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 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 了南山。 画 面 再 现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诗——感知画面美 山里的景色傍晚更加 秀丽,飞鸟结伴一起归巢。 这里包含着人生的 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 已经忘了要怎样表达。 品诗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 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 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 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 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 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 景。 三.再读诗——感知画面美 思考:1.为什么“无车马喧”? 四.一品诗——感知意境美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 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 凡脱俗。 根 本 原 因 远 离 名 利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即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 彩。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 我,何者为物,即物我合一。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 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 合 作 探 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 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 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好与 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 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 “有我之境”。                                 “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 。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 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 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 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 园田居(其一)》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 “真意”,呼应篇首“心远”。  “意”字从上文“心”字生出,又加 一“真”字,更跨进一步层。则“心 远”为一篇之骨,而“真意‘为一篇 之髓。 ——吴琪《六朝诗选定论》 为何“欲辨已忘言”呢? 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 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 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世人皆浊我独清 寂寞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六.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 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 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七.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 豆/ 南 山 下,草 盛/ 豆 苗 稀。 晨 兴/ 理 荒 秽,带 月/ 荷 锄 归。 道 狭/ 草 木 长,夕 露 /沾 我 衣。 衣 沾 /不 足 惜,但 使 /愿 无 违。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 后的辛勤劳生活,表达了诗人归 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 洁人格的思想感情。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 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但把这首诗和 其他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 它的特殊内涵。 联系背景,知晓风格 品味语言,理解感情 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八.想一想、写一写: •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 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 明的思想精神? •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 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 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 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 “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 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 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 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 一。”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 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 然生气。” 布置作业 • 1、背诵本诗。 • 2、查阅相关资料,搜集《饮酒》的其他诗 篇,再次体会诗人隐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