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6 KB
  • 2021-10-26 发布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  ‎ ‎【知识梳理】‎ 一、我与社会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社会?‎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体现有哪些?‎ ‎(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3.参与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如何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社会生活中,我们具有哪些不同的身份?‎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6.社会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如何正确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意义: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知识拓展】‎ ‎1.个人与社会。‎ ‎(1)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个人离不开社会。‎ ‎(2)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赖于社会的供给,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在社会的范围和条件下才能实现。‎ ‎(3)要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友爱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满怀责任感,以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追求。‎ ‎2.社会与社会关系。‎ ‎(1)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 ‎(2)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群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政党。这里的国家在实质上是一方领土之社会,所以,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化?‎ ‎(1)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2)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3)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社会教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个体内化则是内部动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4.如何正确理解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等等,都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  ‎ ‎【知识梳理】‎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利)‎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利)‎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3.网络的消极影响有哪些?(弊)‎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密、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4.遇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7)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二、合理利用网络 ‎1.媒介素养的含义是什么?‎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了解网瘾。‎ ‎(1)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2)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4.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知识拓展】‎ ‎1.误区警示:网络交往不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网络交往的自由、平等、虚拟等特性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寻找交流对象,这就造成人们对网络“朋友圈”的依赖。过度的网络交往会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时间的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和他人面对面交往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把网络交往作为正常社会关系的一种补充。‎ ‎2.如何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 ‎(1)社会:有关部门要增强监管责任,规范网络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经营。‎ ‎(2)家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要控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了解孩子使用网络的行为,可下载安装和使用“绿色上网”软件。‎ ‎(3)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校园网的内容。‎ ‎(4)青少年:要自觉遵守网络的规则,学会“信息节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3.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谣言?‎ ‎(1)努力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上网。‎ ‎(2)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做到不造谣。‎ ‎(3)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学会理性分析和选择,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做到不信谣。‎ ‎(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4.合理利用网络的宣传标语。‎ 科学上网,做网络的主人;加强自我保护,健康文明上网;远离非法网吧,学会洁身自好;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