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5 KB
  • 2021-10-26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 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5 cm 处,可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4 cm B.当 u=3.5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u=5 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3 cm 处移动到 8 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 30 cm,则物 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 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 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9.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10.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1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 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进行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 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 ____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14.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 ATM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 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 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 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镜片可以 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 下半部分是__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6.如图所示的是一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物 镜和目镜 都是凸透镜,则物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相同, 目镜的成 像情况与____________相同。(均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 “ 放 大 镜”) 17.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 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 是可左右伸 缩的套筒,DF 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为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________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在 AB 处 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 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 (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19.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0.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由第 1、2 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 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 一凸透镜,_________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21.宁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宁宁将光屏移动到 60~70 cm 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光 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 这一规律制成的。此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 清晰的像。 (2)宁宁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 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取走近视眼 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_______(填 “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3)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宁宁的眼睛应该在________(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 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 (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22.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 机的拍照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如图甲、乙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像会变大呢? 【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探究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改变水透镜的厚薄,从而 改变水透镜焦距。 (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 在下表。 凸透镜 焦距 f=14 cm 焦距 f=16 cm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 u/cm 30 40 60 30 40 60 像距 v/cm 26 22 18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像的大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实像的变化 由大变小 由大变小 【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实验序号 2 与 5、3 与 6 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 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____,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________。 (均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评估】 (1)请你补充实验序号 4 中漏填的实验记录。 (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填“倒立”或“缩小”) 的像。 五、综合应用题(23 题 6 分,24 题 10 分,共 16 分) 23.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欣赏”窗外景色,却不知头 上已冒出“青烟”,人们笑兔子是“找死”。试分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什么 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 24.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 35 mm)。它不需要调焦(根据 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 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 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 下列数据: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 mm) u/m 0.1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v/mm 53.85 37.95 36.28 35.84 35.62 35.50 35.41 35.35 35.31 35.27 35.25 35.22 35.20 35.18 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 3 m 以外”的提醒时,一 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 答案 一、1.A 2.A 3.D 解析:该装置是透镜,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A 错误;由于不知道该光斑 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在焦点上,故 B 错误;该透镜对 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可用于制作远视镜片,故 C 错误,D 正确。 4.B 解析: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D 解析:当物距为 4 cm 时,像距也为 4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二倍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 2f=4 cm,则 f=2 cm,故 A 错误;当 u=3.5 cm 时,物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错误; 当物距 u=5 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 理制成的,故 C 错误;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3 cm 处移动到 8 cm 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 增大,成的像逐渐减小,故 D 正确。 6.B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像距 v>30 cm>2f=2×1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 离 2f>u>f,即 20 cm>u>10 cm,所以 u=13 cm 符合题意。 7.B 8.A 解析: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光的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 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应戴凹透镜(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用来抵消晶状体对光过强的会聚作用。 9.C 10.C 11.C 解析:玻璃体被中空部分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 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A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 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A 正确;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 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 B 错误;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 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 C 错误;平面镜能成虚像, 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 D 错误。 二、13.凸透;会聚 14.凸;缩小;变大 15.凸;发散 16.照相机;放大镜 17.凸透镜焦点;右;倒立 三、18.解:如图所示。 19.解:如图所示。 四、20.(1)10.0 (2)材料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蓝 解析:(1)由图 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2)由表中第 1、2 次的实验数据可知, 材料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 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较蓝光偏折程度小,故红光入射时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 21.(1)照相机;能 (2)漫;靠近 (3)光屏 (4)下 解析:(1)物距 u=50.0 cm-20.0 cm=30.0 cm,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u>2f,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此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由于光路 可逆,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2)光屏的表面粗糙,会发生漫反射。近视眼镜是凹透 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取走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 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3)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不能成在 光屏上,只能用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4)蜡烛燃烧会逐渐变短,相对于 凸透镜向下移动,像会向上移动,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 调整。 22.【分析与论证】越大;越大 【评估】(1)放大 (2)倒立 解析:【分析与论证】分析 2 与 5、3 与 6 的数据可得: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 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越大,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越大。【评估】 (1)第 4 次实验中,凸透镜焦距 f=16 cm,物距 u=30 cm,此时 f<u<2f,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2)由表中记录数据和现象可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都成实像,有放大也有 缩小的,但都是倒立的。 五、23.解:凸透镜。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 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故出现题中情景。 24.解: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 3 m 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 调焦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