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10-26 发布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D )‎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hù) 采薇(wēi)‎ B.绝(yǎn) 飞漱(sù)‎ 属引(zhǔ) 萋萋(qī)‎ C.藻荇(xìng) 燕然(yàn)‎ 缥碧(piǎo) 轩邈(miǎo)‎ D.横柯(kē) 戾天(lì)‎ 急湍(tuān) 经纶(lún)‎ 导析:D A项,“溯”应读作sù;B项,“漱”应读作shù;C项,“燕”应读作yā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 A.夏水襄陵(升到高处) 不见曦月(日光)‎ B.属引凄异(连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戾天(至、到达) 甚箭(超过)‎ D.负势竞上(凭依) 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 导析:A “曦”在此处的意思应为“太阳”。‎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D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导析:D 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B项,“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C项,“反”同“返”,返回。‎ ‎4.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庭下如/积水空明 导析:D 正确停顿应为“庭下/如积水空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导析:D D项,“孟浩然”应改为欧阳修。‎ ‎6.默写填空。(8分)‎ 6‎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某班级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7分)‎ ‎(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方案。(2分)‎ 示例:①分组收集资料 ②组织歌咏自然的诗会 ③自然风光图片展 ‎(2)在“歌咏四季”的环节中,同学们收集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请你也写出一句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进行赏析。(3分)‎ 诗句:(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赏析:这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斜立,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3)“亲近自然”活动归来,班上准备办一次自然风光图片展,请你为此展写一段前言。(2分)‎ 答案:(示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蓝天、小溪、古松、青山……哪一样不令人陶醉,哪一样不使人留恋!停住你的脚步,聆听这大自然的天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吧!‎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案:不好。“几处”“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9.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虽乘奔御风(飞奔的快马)‎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 A.‎ B.‎ C.‎ D.‎ 导析:B A项,“自”分别是“在”“如果”;B项,“虽”是“即使”,意思相同。C项,“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以”分别是“此、这”“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3.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导析:B 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4.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4分)‎ 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1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5.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 B.‎ C.‎ D.‎ 导析:C “犹”在此处应解释为“如同,好像”;“信”在此处应解释为“随意”。‎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2分)‎ 译文: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17.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5分)‎ ‎(1)文中绝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1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 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 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6‎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及含葩(到/等到/到……的时候)‎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立即,就)‎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写,书写)‎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长,高)‎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译文:(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20.“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等特点。(2分)‎ ‎21.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案: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答对情感,一点2分)‎ 参考译文:我住在园子南边,屋子形如小舟,庭院有土山,土山上有小亭,登亭可观览园子的概貌,绿荫四合,夏日里都感觉不到暑气。琢堂为我的这间斋室题名“不系之舟”。这是我幕游生涯中排在第一的好居室啊。在土山之间,有艺菊十多种,可惜还没等到菊花含苞待放,而琢堂就调任山东左廉访了。眷属都移居在潼川书院,我也随着前往书院居住。‎ 琢堂先去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闲来无事,就出外游玩。(有一回)骑马到华阴庙,过了华封里,就是“尧时三祝”之处(相传尧游华州时,华州地方官祝他长寿、富有、多男)。华阴庙内多有秦时槐树汉朝柏树,大的都三四个人才能抱住,还有槐树中抱柏树而生的,有柏树中抱槐树而生的。殿廷中古碑很多,其中有陈希夷所写的“福”“寿”‎ 6‎ 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就是希夷先生神形脱胎化骨、羽化成仙的地方。有一间石洞大小如斗室,在石床上塑有希夷先生的卧像。这个地方水净沙明,草多呈绛色,泉流很急,修长的竹子环绕。洞外有一方亭,匾额上题着“无忧亭”。旁边有三棵古树,树纹如同烧裂的木炭,树叶好像槐叶而颜色更深,不知道古树的名字,当地人就称它为“无忧树”。‎ 华山不知道有几千仞高,可惜没能带着干粮前往攀登。从华阴庙返回时,遇见柿林正黄,就骑在马上摘柿子吃,当地人喊也不听,嚼到口中酸涩难忍,急忙吐出,(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当地人哄然大笑。原来柿子须摘下后在沸水中煮一煮,才去除其苦涩,我不知道呀。‎ 三、写作(50分)‎ ‎22.(2017淮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往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