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3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
2.
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
之间
的关系
。
3.
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
。
4.
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
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
学习目标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
、土地政策改变
将抗战时期
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改革纲领
1947
年全国土地会议
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
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
耕者有其田
,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
3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
贫雇农
,团结
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
70%
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
90%
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4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947
年全国土地会议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的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1947
年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农民分到牲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5
、
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冀中农民举行拥护土地改革运动大会会场
农民们夹道欢迎土改工作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军
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
年
6
月
1947
年
6
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二
、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什么战略阶段?战况如何?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
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
外线
去,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
……”
——《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
什么事件揭开
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重
点
山东
陕甘宁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华东野战军
时间:
1947
年夏
部队(人物
):
晋冀鲁豫解放军(
刘邓大军
)
影响: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
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挺进大别山时的邓小平与刘伯承
二
、挺进大别山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
年
6
月
1947
年
6
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
年秋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
200
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
沈阳
、
北平
、
徐州
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
东北
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东北国民党
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解放军
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胜利
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三、三大战役
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争放在东北呢?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
解放
东北全境。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47
万多人,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的意义: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淮海战役中
陈毅说:
“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 工
543
万人
担 架
30.5
万副
大小车
88
万辆
牲 畜
76.7
万头
船 只
8500
只
筹 粮
9.6
亿斤
挑 子
20.6
万副
三、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当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和平
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可
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对
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三、三大战役
遭战争洗礼的圆明园
三大战役影响: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三大战役
……
和战问题盘旋于每一同胞的心胸之间,而政府为战为和亦更为每一同胞所关注。
……
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须知道这个问题的决定,全在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
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
——
蒋介石
1949
年元旦上午发表意图“求和”的
《
新年文告
》
你认为蒋介石是真的希望和平吗?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
毛泽东、朱德发布
《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
四、渡江战役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时间:
1949
年
4
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1950
年
4
月和
5
月,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至此,大陆除西藏外都获得解放。
四、渡江战役
经过:
结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
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
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
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
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
占领
南京
——
毛泽东
四、渡江战役
1946
年
6
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
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本课小结
1
.
1946
年
5
月
,
中共中央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
.
减租减息
B
.将逃亡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C
.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D
.打击地主
,
保护贫下中农
2
.
中国共产党在
1947
年
7
月至
9
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
A
.
《
井冈山土地法
》
B
.
《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
.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C
D
当堂达标
3
.
“
1947
年
7
月至
9
月
,
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
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
.
重庆谈判开始
B
.
“
双十协定
”
签订
C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D
4.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
1948
年
9
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 )
A
.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C
5
.
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
,
为北国锁钥
,
南国门户
,
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
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
A
.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6
.
被毛泽东主席赞为
“
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
,
贵将军与有劳绩
”
的国民党将军是
( )
A
.
张学良
B
.杨虎
城
C
.
李宗仁
D
.傅作义
B
D
7
.
1949
年
《
北平日报
》
刊发了如下消息:
“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
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
,
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
,
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
,
电灯亮起来了
,
街灯燃了一夜
……”
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
A
.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B
8
.
右图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一张珍贵照片。请说出解放军是在下列哪一战役中解放南京的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平津战役
C
9
.
下列有关解放战争的影片
,
按历史发展进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
辽沈战役
》
②
《
渡江战役
》
③
《
挺进大别山
》
④
《
平津战役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④②
D
10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
在外线大量歼敌。
”“
全国性的反攻
”
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
A
.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C
11.
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 )
A
.
东北人民解放军
B
.中原人民解放军
C
.
西北人民解放军
D
.华东人民解放军
A
12
.
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期间
,
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
,
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住的屋子里的那张旧写字台上
,
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
190
份之多。对此
,
周恩来感慨道:
“
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
,
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
这里
“
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
是指
( )
A
.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C
13
.
文献纪录片
《
走近毛泽东
》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
,
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
毛泽东打趣地说:
“
打了三个战役
,
白了一根头发
,
值得!
”
这里的
“
三个战役
”
是指
( )
①
平津战役
②
辽沈战役
③
淮海战役
④
百团大战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C
14
.
解放战争期间
,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 )
A
.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
.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
转战陕北
C
15
.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
,
毛泽东说:
“
蒋介石两个拳头
(
指陕北和山东
)
这么一伸
,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
,
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
,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
,
国民党军队有
430
万人
,
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
270
万人
,
基本上是
“
小米加步枪
”
,
没有飞机、坦克
,
大炮很少。这时
,
毛泽东提出了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的论断
,
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
千帆竞渡断浪飞
,
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
,
铁军雄师显神威
……”
。
(1)
材料一中说的
“
两个拳头
”
指的是什么?
“
插上一刀
”
指的是什么?
“
插上一刀
”
有何历史意义?
①
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
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
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
,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
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
22
年统治的覆灭。
(4)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原因: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
(
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