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43 KB
  • 2021-10-27 发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考点详解(含答案)D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说明性文本阅读考点详解 考点一 文章标题 ‎【常见问法】‎ ‎1.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2.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3.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4. 给文章拟写标题。‎ ‎【知识放送】‎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①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 ‎1. 看语言结构。看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是陈述句还是问句。如果是短语,一般就是告诉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往往就是告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个问句,除了点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外,还有设疑激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 看语言特点。说明文标题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但也有生动含蓄的。若是生动含蓄的标题,则应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是否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3. 拟写标题。①文章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②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③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1. 点明说明对象(是……)及其(……的)特征。‎ ‎2.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说明了)……。‎ ‎3.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常见问法】‎ ‎1. 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特征?‎ ‎4.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5. 给某一事物下定义。‎ ‎【知识放送】‎ ‎1. 找说明对象 ‎(1)区分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并且往往可以从题目或首段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则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能点明说明对象。注意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标题。有些标题中限制性的修饰词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看首尾。一般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段首或段尾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 ‎(3)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概括、提炼来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可以采用摘引语句法。即摘引原文相关语句,回答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如文章中没有明确信息提示的文字,则需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概括。‎ ‎3. 把握下定义的方式考查说明的特征 ‎(1)下定义,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2)掌握下定义的方式。其格式多为“……(说明对象)是……的……(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对象特征)叫……(说明对象)”。‎ 考点三 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 ‎【常见问法】‎ ‎1. 概括某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 选出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 ‎4.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解题技巧】‎ ‎1. 抓段落的中心句。一般说来,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2. 锁定答题区域。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 ‎3. 筛选有效信息。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发掘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符合要求的信息。‎ ‎4. 权衡信息。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5. 整合答案。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分值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全面。‎ ‎6. 一般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最好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7.‎ ‎ 以简答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选择题,其选项内容一般是改掉了原文语句中的个别关键词语,或者是对某段内容的概括性说明,或者是对全文各个方面的解说等。‎ 考点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第×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技巧】‎ ‎1. 抓住标志。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中有“如”“比如”“例如”等词语;打比方中有“好像”“是”等词语;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等。‎ ‎2. 有时会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要有遗漏;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主要运用了哪种(或哪两种)说明方法”,则要选出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作答。‎ ‎【答题模板】‎ ‎1. 举例子:举了……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 ‎3. 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增强了说明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 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5.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6. 下定义:对××进行简单明确的概括,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必须概括本质特征),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 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不一定说明本质特征),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8. 作引用(引资料):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内容更具体生动,更有权威性。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 ‎9.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10. 画图表: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点五 说明顺序 ‎【常见问法】‎ ‎1.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 ××段落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 ‎1. 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但也不能绝对化。‎ ‎2. 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示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4.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那一定是逻辑顺序。‎ ‎【答题模板】‎ ‎1.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考点六 说明文语言 ‎【常见问法】‎ ‎1. “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指代性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一词(限制性、修饰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一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4. 加点词语有何含义和作用?‎ ‎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6.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 ‎1. 指代的内容是上下文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且是最近的一句。注意有时候不是整句话,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2. 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掉(不能替换)。②解词。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作用。③比较。比较删掉(替换)该词后文意发生的变化。④结论。若删掉(替换),句子意思就变了。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找出语言准确的语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性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4. 找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等。‎ ‎【答题模板】‎ ‎1. 不能删去。原文“××”表……,意思是……。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2. 不可以替换。“××”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加点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考点七 文本解读 ‎【常见问法】‎ ‎1. 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2. 分析某段(首段、过渡段、尾段)的作用。‎ ‎3. 文章以故事开头(在文中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 ‎【知识放送】‎ ‎1.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要抓住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 (1)首段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③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文中段的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③设置悬念。‎ ‎(3)尾段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③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3. 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翔实。‎ 考点八 拓展运用 ‎【常见问法】‎ ‎1. 阅读链接材料,获取信息谈感受。‎ ‎2.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 ‎3. 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或谈认识和看法等。‎ ‎4. 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5. 为文章补写空缺的语句。‎ ‎【解题技巧】‎ ‎1. 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要善于从文章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不能脱离文本。‎ ‎2. 偷梁换柱,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3. 联系现实,提出的方案、建议等要具有可行性,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忌无用的空想主义。‎ ‎4. 追求独立的见解、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 ‎5.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谈感悟,要求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知识点 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1.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3. 说明文的顺序 ‎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题1】第9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DNA防伪品牌福音,现阶段,各种DNA防伪技术开始流行,正逐渐替代过去的各种防伪手段。什么是DNA防伪。DNA防伪最初的主要形式和最新的应用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防伪手段,DNA防伪的优势很多。造假的危害和DNA防伪的广泛应用。‎ ‎ ‎ ‎ ‎ ‎【例2:】第12题:根据文章的说明内容,简单概括甘露的特点。‎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 ‎ 因为所谓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 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收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盒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据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左右,糖精占20%以上,蛋白质占3%。说它有滋养作用,确实诚言不谬。‎ 知识点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 ‎4、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 ‎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 ‎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 ‎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 ‎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 ‎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 ‎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 ‎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 ‎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 ‎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 ‎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什么的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例题3】‎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问题: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 ‎【例题4】‎ ‎④,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率为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品析语言 ‎3‎ (一) 词句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1、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 语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 对策:答:‎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 ‎【例题5】第17题:第⑧段中,画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二)指代内容 ‎1、“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 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例题6】第②段首句“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巩固练习 ‎ ‎1‎ ‎(一)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顺序,主要说明了__和放线菌的作用。 逻辑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 ‎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答:(1)散发清香(2)生产抗生素(3)制造味精(4)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 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 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 “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二)“悟空”探“妖”‎ ‎2015 年 12 月 17 日 8 时 12 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 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 15 圈,从不偷懒。‎ ‎“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 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 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 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 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 5 倍以上。有这样 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 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 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 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 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 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7 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 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的 2018 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顺序) )(3 分)‎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 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 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 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 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 5 倍以上。‎ 答: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了清楚的了解。 ‎ ‎(三)我国古代图书馆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  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  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 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 年七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  “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  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  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 ‎(四)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 (选自2018 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 ) (2分)‎ A.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而从气象学意义看,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化的。‎ B.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 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 D.紫金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等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2.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旬,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答。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在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由千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突出了普通人对春、秋两季的喜爱。‎ ‎3.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 改成“ 夏天”,有怎样的用意? (2分)‎ ‎ 答:进一步强调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 ‎(五)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 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 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MW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担。‎ 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 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96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40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100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1/4。‎ 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 ‎1.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3分)‎ 答:从文中第②段话中,可以得出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3分)‎ A.一般来说,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差。‎ 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耐高温性与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方向有关系。‎ C.以上海大学为主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组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位方面突破国外封锁。‎ D.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解析:从第⑤段话中可以得出晶粒数量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 ‎3.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分)‎ 答: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中的“一般来说”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 ‎ 答:不可以,“一般来说”表明涡轮高温叶片的制造与晶粒数量有关系,晶粒数量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是一种普遍现象,不排除其特殊性,删掉了就显得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无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拓展练习 ‎2‎ ‎(一)“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 ‎“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 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4分)‎ A. 第②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人以无限遐想。‎ B. 第③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照片。‎ C. 第④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理论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D. 第⑥段首句引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的渺小。‎ ‎2.阅读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手心”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答:黑洞(天体)的范围。‎ ‎(2)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列举了许多具体数据,有何作用?)‎ 答:参与机构和科学家多、观测点分布广、观测时间短、分析精准、分析时间长等内容强调了该科学计划的复杂性,突显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努力。 3.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4分)‎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 答:‎ 放在【丙】处。因为爱因斯坦的话,重在强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且说的是“将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与文末对未来提出希冀相契合。‎ ‎4.除了黑洞的天体模样,“黑洞”照片还让人们看到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至少两点。(4分)答:(1)人类以往的好奇心(探索欲)是会得到褒奖的;(2)科学家执着努力是有回馈的;(3)未来,人类用探索之心必能发现新世界、做出伟大壮举的信心。‎ ‎(二)“黑飞”不能再任性了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射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危险有多大】‎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①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 ‎ ‎【市场规模多少】‎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② 记者今日在电商网站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达100页之多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出台哪些措施】‎ 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③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 ‎1.下列三段文字来自上文,请把它们分别放回上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B.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 C.记者今日在电商网站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达100页之多。‎ ‎① ② ③ ①B②C③A 解析:(1)本题考查文中句子位置的确定.确定某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位置,要根据语境与句意两方面来分析判断.①处,应填写的是能表现“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的实例,B句则表述无人机在居民区内对私家车的损坏,故选B.②处,顺应前句内容,应填的句子是表现无人机的“门槛”不高,一般人有能力来购买,C句则是从网络销售来表现无人机的使用门槛不高,故选C.③处,根据前句内容判断,此处应填写的是无人机使用的管理,A句表述的就是无人机使用的立法问题,故选A.‎ ‎2.下列表述与上文相符的一项是( B )(4分)‎ A.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其能量接近一颗小口径炮弹。‎ B.近年内,国内无人机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的时间频发,除了造成航班延误,还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C.《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无人机价格会越来越高。‎ D.民航局正在指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人管理规定,已被列为许可对象的是农林喷洒,空中拍照等四类经营项目。、‎ 解析:a.“不亚于”表示其能量高于小口径炮弹,并不是表示c“接近”无人机的购买门槛不高,并非表现其价格越来越高d是“拟将”,并非“已被”‎ ‎3.我国无人机管理难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6分)‎ 答:①应用广泛;②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③我国立法滞后.‎ ‎(三)吃瓜子会致癌吗 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甚至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被广泛种植,高可达3米,盘型花宽可达30厘米。它的果实即葵花籽,除了作为原料被用来榨油外,还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葵花籽含有大量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如果要列举葵花籽的好处,真是相当丰富。‎ 葵花籽味甘,性平,可用以降低血脂,还能用来驱虫。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葵花籽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的含量更是达到了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因此,葵花籽被认为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 此外,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纤维比苹果高很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有文献报道,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绞痛和降压等药理作用。‎ 目前,葵花籽种仁的含油率仅次于大豆,已成为位居第二的油料作物。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那为何一些人认为是致癌食物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葵花籽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镍、镉等。对于土壤而言,这样的作用能够减轻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绝佳的绿化植物。但对于人类而言,吃入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并在体内不断蓄积则足以致病,甚至致命。‎ 但因此便得出结论说葵花籽致癌是不科学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等的生长速度也都很快,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同样很强,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粮食和蔬菜也具有致癌作用呢?‎ 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且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不但会消耗体内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脂肪积聚在肝脏,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可能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甚至诱发肝组织坏死或肝硬化。科学研究表明,这一说法同样没有科学根据。科学家确实进行过实验,但实验结果仅仅说明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葵花籽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如果不连续煎炸食物,生成的有害物质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摄入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确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但是过多摄入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是不健康的,只有合理烹调、平衡饮食才最重要。‎ ‎ 致癌因素一般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过度食用葵花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但现有文献中,并没有相关报道称葵花籽所含的任何成分有直接致癌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10日,有删改)‎ 1、 本文围绕“葵花籽”这一说明对象,主要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①葵花籽丰富的营养价值②说明葵花籽致癌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2、作者为什么在第①段提到“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说说你的看法。‎ 答:一是由社会热点入题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可以自然的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作比较。把容易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葵花籽与吸收重金属能力同样很强的粮食和蔬菜作比较,强调了葵花籽致癌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这一结论。‎ ‎4、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 ‎(1)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 答:“可能”表示猜测,指出有人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估计是他们认为葵花籽含油量高,但并不完全肯定。“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但实验结果仅仅说明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 ‎(四)人体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美猴王”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众所周知,感冒发烧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不仅如此,其实在人类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部位,来变换自己的性质,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它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进行组织修复。‎ 那么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呢?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分化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还具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了巨大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人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在不同炎症情况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癌症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像一颗子弹一样,能够定向向创伤炎症部位迁移,所以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会定向迁移到肿瘤部位。科学家将其作为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从而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由于其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能力,还独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临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这个“孙悟空”一定能够被科学家更深入地发掘和控制利用,成为干细胞中的明星细胞,广泛应用于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文章以“人体干细胞中的 孙悟空”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什么说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答: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可以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进行组织修复。‎ 3、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比喻为炎症环境的调和剂,形象生动地说明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炎症情况下,所发挥的不同调节能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严密性。‎ ‎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现今”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癌症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 答:不能删去,“现今”表示时间,起限制作用,如果删去,就变成癌症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将来也是如此,语言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第④段与第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进行分析。‎